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现代音乐艺术中的傣味、傣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蓉蓉

  [摘 要]傣韵是一股强劲的艺术洪流,能让人直接想到的就是傣乐、傣曲、傣舞,它们在现代音乐艺术中传承、演绎着傣韵之风。
  [关键词]现代音乐 傣乐 傣曲 傣舞
  傣韵音乐在少数民族音乐中具有强劲感染力。虽然傣味音乐在中国没有像泰国和缅甸那样流行,但越来越多的现代音乐制作人喜欢将傣族传统民歌的根本特点与汉族语言规律、审美习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加上点西式的曲风,使其具有浓郁的傣味傣韵,焕发新的风貌。有人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比作巨大的宝库,那么能歌善舞的傣族人民和傣族元素就是宝库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耀眼宝石。
  在现代民族音乐艺术中,傣韵是一股强烈的艺术洪流,异于众多的其他民族艺术,堪称云南民族音乐艺术之巅峰。在现代音乐艺术中寻找傣味、傣韵的影子,能让人直接想到的就是傣乐、傣曲、傣舞,它们在现代音乐艺术中传承、演绎着傣韵之风。
  一、傣味、傣韵葫芦丝在现代民乐中的应用
  身在繁华的闹市,心却在宁静的傣乡,当葫芦丝响起的时候,心就飞到了遥远的傣乡,傣乡永远都给你留有一片净土。纯正的傣味葫芦丝,音色柔美,与众不同,百听不厌。喜欢上一种声音可以如此简单,喜欢上一个地方也可以如此简单,还没去过云南,光听这种声音你就会莫名地喜欢上云南,这就是傣族民乐葫芦丝的魔力。
  葫芦丝算傣族民乐的代表,著名傣族葫芦丝演奏家龚家铭评价纯正的傣味葫芦丝:会说话、能表达感情,音色传声细语。在傣族民乐中最典型、具有特色的是葫芦丝,它音色轻柔,圆润质朴,曲调深情委婉,极富表现力。它独特的音色极具新鲜感,带着醇厚浓郁的乡土气息,展现了原汁原味的傣族特色。葫芦丝的音色介于柔、飘、甜、润、细腻、饱满之间却不失质朴。葫芦丝的柔可以理解为温柔、柔和,像傣族女人声音的那种温柔,不刺耳。葫芦丝的飘,是指声音轻飘,像风中起舞的绸缎,像孔雀张开羽毛的那种轻飘。葫芦丝的甜可以理解为清甜,如同热带雨林中的甘泉。葫芦丝的润,如同玉石般的柔润,又如同雨后竹林般的清润,弥漫着竹子的清香。细腻是指傣家人含蓄的情感,饱满是指主管发声效率高,质朴是指原生态音色,具有傣家韵味。
  一首首《竹林深处》、《金秋月下》、《欢乐的嘎光》,优美动听的葫芦丝独奏让人感动不已。也许只有葫芦丝这种传神的乐器才能把傣家人的婀娜妩媚和傣家孔雀的神韵用声音充分地表现出来。曾经风从竹管吹出苗家少女的简裙,绘成了五彩云霞;曾经风从竹管吹出傣族三月三的泼水节,绘成了鲜活的立体画,而今,风又从竹管吹出云南秀丽的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只有葫芦丝才能吹出傣家人的韵味,也只有葫芦丝才能为孔雀舞插上灵异的翅膀,成为现代音乐中的典范。
  二、傣味、傣韵在现代歌曲中的应用
  中国音乐在探索中一路前行,流行与民族的大胆结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提到云南,就会联想到那优美抒情、歌词长短不拘、旋律悠扬舒缓、表现内容十分广泛的傣族民歌。它以一种独特的艺术气质、特殊的音阶调式、纯朴热烈的音乐表达,成就了傣族音乐的巨大成功,具有傣味、傣韵的民族歌曲也越来越成为云南现代音乐的特色代表。不管是现代流行音乐、民族音乐,还是歌舞音乐,将傣味、傣韵元素融入现代歌曲,创作出不少经典之作:摇滚歌手郑钧的《灰姑娘》、倪维德的情歌《月光下的凤尾竹》、田联韬创作的电影音乐《孔雀公主》。这些音乐不仅有西部原生态的音乐风格,同时也具有现代音乐元素。
  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结合是当下流行的音乐之风,也是现代音乐探索前行的一条宽阔的大路。许多流行歌手将民族风与流行因素结合,创作出许多作品。如风靡一时的流行歌曲《灰姑娘》,是郑钧在第一张专辑快录完的时候,一个人住在公司的房子里面睡不着觉,想起大学的生活,灵感迸发而创作的。它的曲调底子是云南傣族的音乐,郑钧很好地借鉴和改造了她,并获得巨大的成功。
  现代音乐中也不乏民族音乐的发展,在循序渐进发展的形势下,少数民族民歌有着厚积薄发的优势。1979年,倪德维在芒市坝子看到傣族青年男女在明亮的月光下成堆地在竹林中谈情说爱、卿卿我我、情歌呢喃、葫芦丝声声,晚风刮来竹尖轻摇,诗兴大发创作了《月光下的凤尾竹》。醉人的葫芦丝悠扬、低沉,皎洁的月光洒在静静流淌的瑞丽江上,银光粼粼。微风轻拂凤尾竹,远看像一层绿色的雾在舞动,竹楼里美丽的阿妹正深情地凝望窗外,竹楼外痴情的阿哥表述爱慕的葫芦丝声,在静谧的夜晚愈加缠绵,彼此正倾诉着心中的爱恋。
  “孔雀公主”是西双版纳地区流传的傣族民间传说,源于傣族叙事诗《召树屯》。讲述了“雀公主”兰吾罗娜与傣族王子召树屯充满神话色彩的爱情故事。谁能告诉我孔雀的去处,谁来告诉人们战争的真幕,我是你凯旋归来的王子,哪里才是你的国度,谁来告诉我孔雀的去处,谁能停下猎杀追逐的脚步,轮回里千年落幕,我的眼泪早已模糊。田联韬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创作电影音乐《孔雀公主》时,就下了很大工夫,去学习傣族的音乐,里面用了很多傣族东西,有的揉进、发展些,有的基本是进入原形的本。比如片头音乐,就是傣族的一首山歌。傣族的葫芦丝跟巴乌是同一类型的乐器,我们就用了巴乌来演奏这首傣族的山歌,目的就是想把听众引到傣族古老的年代去。用傣族的音调和傣族的音色,来引导观众跟着作者一起去欣赏傣族的故事。”(孙雅莉《音乐要根植于名族的沃土》,载于2006年5月9日《中国民族报》)
  三、傣味、傣韵在现代舞蹈中的应用
  现代民族音乐艺术不仅仅是单独的音乐,还包括更能演绎、更具有表达能力的舞蹈。孔雀舞历史久远、广泛传承,是现代舞蹈中的一朵奇葩。为了更好地传承傣韵、傣风,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傣味、傣韵十足的孔雀舞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远赴盛名的孔雀舞经过傣家人传神演绎在现代舞蹈中大放异彩。
  孔雀舞风格轻盈灵秀,情感表达细腻,舞姿婀娜优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傣家人把孔雀视作神灵、圣鸟,傣族人民就像是孔雀的化身,自己的精神化身,所以傣家人喜欢用孔雀舞来表达自己民族的性格,表达傣家人最真挚、最美好的理想和愿望。现代舞蹈里面有一种独特的舞蹈,就是远赴盛名的孔雀舞。孔雀舞成为人民认识云南、认识傣族最重要的标识,也是云南民族文化的象征。孔雀给傣族人民带来了吉祥,带来了欢乐,在重要的节日里面,傣家人会精心打扮自己,男人会佩戴上形似孔雀的装饰,戴上形似白净菩萨的面具,女人也要佩戴面具,跳起他们喜爱的孔雀舞。傣家男男女女模拟他们心目中象征着神的孔雀的各种优美动作,如岀窝、下坡、起舞、找水、照影、饮水、洗澡、展翅飞翔等。孔雀舞的动作规范有严格的步法、方位和动作组合,以雕塑性舞姿造型见长,着重表现孔雀的温驯、轻巧、美丽善良、婀娜多姿。活灵活现的孔雀舞,膝部柔韧而较缓慢,手上的动作柔软一些,三道弯的造型线条柔和,常用拱肩、柔肩、拱胸来加强其优美、内在的感觉,鼓点较缓慢而轻盈,再配上一曲傣韵十足的葫芦丝独奏,把孔雀演绎得出神入化,把傣乡人民平日辛勤劳作的场面完全勾勒出来。著名艺术家杨丽萍把象征着傣乡人们的孔雀舞蹈推向了世界,为世界人们接受和喜欢、着迷。杨丽萍一直秉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通过多年的探索演绎,对孔雀舞进行了极大的艺术加工和改造,丰富了舞蹈情节,摒弃了沉重的道具装饰,换上了有孔雀图案的衣裙,充分发挥了舞蹈者体态的曲线变化和眼、手、腿的灵活运用,大大丰富了孔雀舞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使孔雀舞更加活泼优美。
  作为我国民族艺术的奇葩,傣族的民族艺术以其特有的神韵为我国的艺术文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采。傣族音乐、舞蹈的迅速传播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也证明了我国民族艺术的大繁荣大发展。伴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现代音乐艺术将会引来更好的发展契机,以助力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责任编辑:尹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33360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