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戏曲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殷婷

  在中国文化发展演变的悠久历史中,作为一种地域精神或是地方风情的传承接应,地方戏曲是一座城市历史神韵的遗留和延伸。失去了它们,也就失去了一座城市的某种历史和某种记忆。
  然而近年来,地方戏曲的生存危机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全国300多种地方戏曲正以惊人的速度消亡,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大剧种尚能在都市中勉强度日,而像甬剧、曲剧等许多小剧种基本已经退出城市的舞台,在乡村沃野寻求出路。究其原因:一、随着电影、电视、网络等新兴娱乐方式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娱乐方式呈现多样化,有了更多的娱乐选择;二、戏曲作为一种意象性和程式性的表演艺术,受众必须具有一定的欣赏知识和鉴赏能力,如果不懂得如何欣赏,也难以主动产生持久的兴趣;三、当今一些戏曲创作与时代脱节,其表演方式和故事情节陈旧,与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相去甚远,难以引起现代人群的关注和兴趣。而戏曲市场的持续低迷,又导致戏曲界编、导、演人才匮乏,固定的观众群逐年老化,新生代观众难以成群,中国戏曲的生存发展濒临危机。
  在多媒体充斥下,传统戏曲如何突破生存发展的瓶颈?这是一个严峻的话题,也是每一位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认为戏曲的发展应注重“四个结合”,即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高雅与通俗结合、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具体来说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戏曲创作的现代化
  张庚先生1939年在《话剧民族化与旧剧现代化》一文中正式提出“戏曲现代化”的命题,他认为:“推陈出新的意思,主要还是要内容新,才能促进形式新。……演现代戏在推陈出新上的意义就在这里。”(《关于戏曲现代戏的几个问题——在自贡市川剧团演出座谈会上的发言》,见《张庚文录》第四卷第307、308页)郭汉城先生在《现代化与戏曲化》中提出,“所谓戏曲现代化,就是要使戏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表现时代生活,反映时代精神,无论历史题材和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都要符合今天人民的思想感情、美学观点,归根结底,是要戏曲艺术更好地为今天的人民服务。”同时,他还指出,“戏曲现代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环,是要使戏曲这种古老艺术能够表现现代生活。只有做好这一环,它的生存、发展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郭汉城文集》第一册第317页)
  而从戏曲的诞生与发展史上看,起于民间,兴于市井,无论在历史的哪个阶段都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为主,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方能引起当时人们的精神共鸣。作为一种被人欣赏的舞台艺术,观众是其存在发展的基础,不能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承认观众的存在,重视观众的需求,是戏曲创作的基本艺术规律。纵观戏曲舞台上历届优秀剧目,也正是遵循这一艺术规律,以观众为出发点,以戏曲独特的表现手段反映现实生活,才深深地打动了观众,受到了观众好评。因此,戏曲的发展应牢牢根植于观众这块肥沃的土壤,以观众的欣赏为核心,尊重戏曲化与现代化相结合的规律,即戏曲反映时代,戏曲创作注重现代化。
  一是戏曲选材的现代化。在深入挖掘传统艺术内涵的同时,紧跟时代要求,结合现代元素,积极创作投排思想性、艺术性兼备的优秀剧目,内容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群众,拉近戏曲艺术与现今观众的距离。二是艺术形式的现代化。在舞美、灯光和演员的表演方式上,创造性地引入时代性元素,如对唱腔、造型进行加工与完善,引入国际化的音乐元素,创新传承方式,吸收先进的舞台艺术表现方式为已用,力争丰富多彩,使观众既能欣赏到传统戏曲的写意性魅力,又能满足现代审美的需求。三是戏曲主题现代化。紧跟时代潮流,注入与时俱进的新思想、新观念,创作表现现代生活的戏曲,反映现代生活又高于现代生活。四是戏曲情节现代化。紧扣“典型”二字,即典型环境、典型事件、典型人物,其核心是塑造典型人物,让观众通过典型人物的塑造看到现今时代、社会和人群的面貌,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丰厚的思想文化。
  二、戏曲观众的培养
  戏曲是演给人看的,失去观众的戏曲无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今的戏曲有一个令人尴尬的现象,我们可以让外国人喜欢戏曲,学唱戏曲,为什么不能引起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呢?而人们对于某种艺术的审美偏好,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熏陶。如何培养自己的观众群尤其是年轻观众群,对戏曲的生存发展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是大力推进“戏曲艺术进校园”。在高校广泛开展“戏曲艺术进校园”活动意义重大。戏曲演出可以让大学生开阔文化视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大学生作为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容易接受并成为戏曲艺术的固定观赏群,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仰慕戏曲艺术的社会风气。另外,通过“戏曲艺术进校园”活动,能大力促进专业院团的自身建设,在打造提质剧目的同时,丰富积累演员的表演经验和技能,为打造成全国一流剧团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二是建立长效机制。在教学体制改革和课程建设上,把戏曲艺术教育纳入规范的教学轨道,让孩子从小通过戏曲课程了解这门传统艺术,奠定鉴赏基础。同时通过经常性地组织艺术家进校园和学生开展面对面的研讨、交流活动,现场讲解和欣赏辅导,使学生的戏曲艺术素养从兴趣、娱乐的层面提升到鉴赏与认知层面,在发挥艺术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同时,促进戏曲艺术的发展繁荣。三是建立城市演出基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城市居民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近距离观赏舞台艺术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建立固定的城市演出场地,进行城市定点演出,可以让优秀剧目走近市民,成为大众的精神食粮。同时通过这一平台普及戏曲、培养观众、宣传戏曲演员,让一批名角走进大众视野,打破观众对戏曲的陌生感,有利于戏曲人才、戏曲观众的培养,形成互促互进的双赢局面。
  三、戏曲的普及宣传
  戏曲曾经是传统中国社会的主要文化娱乐形式,是大多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乐趣。但现在的大多数人更热衷于电影电视网络等流行娱乐,戏曲与我们的现代生活越行越远,现今的人们对它的了解也越来越少。只有当国民普遍认识到自己的文化是精粹、值得世界关注时,传统文化才能得到普及。只有当人们认识到戏曲是我国的文化特色精粹时,才会主动去欣赏、去了解、去保护它,中国的戏曲艺术才能真正得到弘扬。
  鉴于戏曲艺术有欣赏门槛,要使观众经历从看热闹到看门道的过程,就要积极地创造机会让观众接触戏曲了解戏曲。一是与现代媒体结合,加大戏曲宣传力度。戏曲不应局限在业内小圈子,应把眼光和视角放大,从剧团、剧场走出去,与电视、电台、录音录影相结合,以现代化多媒体手段来包装和打造传统戏曲,让古老的戏曲插上年青的翅膀,让更多的人能通过更为广阔的途径了解戏曲喜欢戏曲。二是尝试戏曲与动漫结合。动漫因其新颖、生动的造型魅力和表现形式成为现今最流行的艺术之一,与动漫相结合,可以把戏曲变成孩子容易接受和喜爱的形式。年幼的孩子在观看动漫的过程中,轻松愉悦地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接受戏曲文化的熏陶,从而了解戏曲喜欢戏曲。
  历史证明:任何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都只有随着时代前进,不断地扬弃、改造和更新,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只有切实反映活生生的当代生活,才能引起当代观众的共鸣,获取永不枯竭的前进推动力。在全球化大趋势下,中国戏曲的文化基因和优良传统,更是我们解决好全球化与民族化、娱乐市场与文化品性等关系的重要精神资源。戏曲需要民族文艺的坚守和创新,在它的独特魅力和艺术形式中蕴藏着无限的生机。用年轻的方式传播古老的艺术,让满台青春朝气的时尚元素和韵味绵长的古老戏曲精妙结合,让优秀的传统戏曲插上当代的时尚翅膀,中国的戏曲才能在世界文艺大花园中争得自己的位置,中国的戏曲才能突破发展的瓶颈迎来另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
  责任编辑:尹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33366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