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陇原大地芙蓉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晓熠

  周淑玉老师1937年出生于蓉城,1959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与同窗王一中响应党的号召报名支援大西北建设,一起分到河西走廊的黄羊镇甘肃省农业科学院。1960年他俩结为夫妻。
  怀着建设、改造西北农业面貌的火热激情,周淑玉全身心地投入到院部农场胡麻育种中。经过6年认真细致的工作,培育出了甘亚2号、3号、4号等胡麻杂交新品种。其中“甘亚4号”获得了“省科技成果奖”。
  1969年省农科院撤销,她和丈夫调到平凉,分配到花所公社,在花所中学教书,也就成了我的老师。
  那时的周老师正值青春年华,短头发,眉清目秀,身材苗条,窈窕多姿,谈笑风生,落落大方,一口正宗的成都话,给我们讲授《农业基础知识》《数学》《化学》《物理》等课程。因她是大学生,学校啥课程缺了老师就让她上,她总是愉快地接受任务,尽心尽力搞好教学工作。
  那时学校组织学工学农,要办菌肥厂。她带领我们4位同学去平凉学习制造“920”、“5406”菌肥。她的孩子还在哺乳期,只好带着进城。周老师不但要外出联系业务,又要指导我们学习,还要照料孩子,真是忙里又忙外,忙不过来时我们就轮流帮她看孩子。就这样学得了技术,办起了菌肥厂,制造的菌肥应用到生产中得到了好评,1972年全县中小学老师集训时授奖,周老师还作了大会发言。
  1978年科技人员归队,周老师夫妇调到平凉县农科所。两年中进行了玉米自交系鉴定,和丈夫一起编写了《玉米自交配合力测定》,为指导玉米育种起到了作用。
  1980年,平凉农校需要教师,又将周老师夫妇调去教学,直至退休。在农校的13年里,她教授《作物遗传与育种》等课程,被评为高级讲师,后担任教研组长。周老师亲自带领学生在曹湾进行教学实习,种植试验田,对杂草进行调查研究,撰写的《平凉地区农田杂草调查研究》获得平凉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在家里,周老师又是位好媳妇。她和婆母相处了30多年,直到婆母93岁离开人世。老人在世时她总是嘘寒问暖,做饭洗衣,孝敬婆母,特别在老人病重大小便失禁时,她更是亲自护理。婆母临终前对她说:“淑玉,你是个好媳妇,全靠你伺候我、照顾我、我很满意!将来你的儿媳一定也会对你好的。”2000年丈夫得了眼疾,视网膜脱落后双目失明,周老师精心护理,常搀扶着丈夫去公园散步。直到2004年丈夫因脑溢血离开人世。
  丈夫走后,大儿子王晓将母亲接到成都生活。母亲节来临,儿子见《成都商报》登载的北京华联举办“真爱妈妈”征文活动,出于对母亲平凡多彩人生的敬仰,就写了篇《我的母亲》投了去。没想到被选中了,周老师作为成都市选上的十名“突出母亲”,有幸参加了“全国百位母亲逛北京”的免费旅游活动。
  2005年5月20日,当她登上成都飞往北京的飞机时,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泪水潸然而下。
  如今的周老师,已是一头银发,岁月的痕迹已无情地刻满了她的脸庞,然而她的眼神充满了自信,她对未来的生活仍然憧憬无限。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农科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38432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