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母语正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姚凤华

  摘要:与备受关注的母语负迁移研究相比,对母语正迁移缺乏足够的关注。从减轻心理焦虑、增强学习兴趣的目的出发,分别从字词及写作层面对母语正迁移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尝试性地探索。
  关键词:母语;正迁移;二语习得
  长久以来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谈到母语迁移,人们的目光大多聚焦到了母语的负迁移上面。虽然母语迁移的正负之分很早就被提出,但在二语习得研究中,母语的正迁移却很少被提及,甚至被忽略。目前,母语对二语习得影响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干扰”和“负迁移”的探讨层面,即借用的母语形式不符合外语的习惯,或者不被该语言的本族人所接受,从而造成了对外语学习和应用的干扰。事实上,母语既是外语学习不可缺少的背景和基础,又是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本文试图讨论正迁移的作用,探索如何在二语习得或外语学习中充分利用语言的共性,引导正迁移,增强二语习得者的信心。
  一、母语迁移简介
  母语迁移(language transfer)首先是一个心理学概念。迁移原本是心理学术语,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从迁移的影响结果来分类,可以分成正迁移和负迁移。先前的学习促进以后的学习叫正迁移,妨碍以后的学习叫负迁移。不同母语的二语习得者对待同一语言现象时会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因而产生迁移的效果也具有差异性。比如:The man whom I spoke to him is a millionaire.(Rod Ellis,1994-51)句中这样的错误,母语是法语的学习者基本上是不会犯的,因为法语中的定语从句也不允许引导词和代词的重复;但是阿拉伯国家的学生却会犯这个错误,因为阿拉伯语允许这样的用词重复。因此,这里母语为法语的习得者获得的是正迁移,而以阿拉伯语为母语的习得者获得的就是母语的负迁移。那么对于中国或者日本的二语习得者来说,因为母语没有定语从句,为了避免犯错误会减少定语从句的使用,这也是一种负迁移。行为主义者认为,母语负迁移是二语习得者犯错误的主要根源,而且这一观点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塞林格从认知角度发展了母语迁移的概念,在他的中介语理论当中把母语迁移看作是中介语石化的一个心理过程。(Rod Ellis,1994-51)大多数研究者往往从避免中介语石化的目的出发来寻求避免母语迁移,尤其是母语负迁移的发生。
  二、母语正迁移的影响
  如前所述,很多研究者都认为母语势必会对二语习得带来负面效果,认为学习外语必须摆脱母语的“干扰”或者“影响”。好像母语是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拦路虎,一定要绕开来走。目前各类学校中都在积极推广纯英语教学,或者全英文授课,并且授课内容不限于英语,很多专业课也是这样的要求,这一现象正是针对母语迁移理论做出的反应。但是,对待迁移问题应该正确认识,适度地使用母语可以更好地帮助理解目的语。
  虽然母语负迁移确实对二语习得有很多不利影响,但是母语正迁移会对二语习得起到正面地促进作用——尤其是当目的语与原语比较相近的时候。比如说很多中国学生刚开始学日语的时候,看到日文汉字就会有亲切感,觉得更有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充分利用语言的共性,正确引导习得者对语言迁移的正面认识,不仅会增强二语习得者的信心,同时还会辅助二语习得,使习得取得更好的效果。因为我们的学习不是建立在真空上,而是建立在我们已有的母语结构基础之上的。因此,母语知识及学习经验都会有助于二语习得。以下将从几个具体方面来例举母语正迁移的作用:
  1.发音
  因为人类使用的发音器官都是相同的,因此,在语言形成中也有很多巧合,最大的巧合就是“妈妈”这个词。在遥远的年代,我们生活在不同大陆上的祖先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这个简单音符来代表赋予自己生命的人。生活在同一地域的不同人群之间的语言共通之处就更多。后来由于文化的融合,几乎每一种文明社会的语言都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有些外来词语的发音完全同于目的语。比如英语中很多词的语源地非常多,来自中文的有:bonsai:盆栽(花卉),heongsam:旗袍(音译粤语“长衫”),Confucious:孔夫子,coolie:苦力,Cumshaw:小费,赏钱(音译闵南语“感谢”),fengshui:风水,ginseng:人参,西洋参,IChing:易经,kung fu:中国功夫,mahjong:麻将,nankeen:南京棉布,oolong:乌龙茶,pongee:本织,府绸,shantung:山东绸,Taiji:太极,Taoteching:道德经,tea:茶(音译闵南语),tofu:豆腐,typhoon:台风,yin and yang:阴阳,Tibetan(西藏语,Tibet来自“吐蕃”),lama:喇嘛僧人等。来自日语的有:geisha:艺妓,haiku:俳句(日本的短诗),judo:柔道,karate:空手道,kimono:和服,samurai:日本武士,sashimi:生鱼片,tatami:日本人家里铺在地板上的稻草垫等。来自马来语的例子:bamboo:竹子,sarong:纱笼(马来人穿的布裙)等。来自阿拉伯语的例子:almanac:历书,年鉴,mattress:床垫,admiral:舰队总司令等。来自澳洲土语的例子:kangaroo:袋鼠,boomerang:飞镖,koala:考拉熊等。还有来自加勒比语的canoe:独木舟。来自爱斯基摩人的woodchuck:土拨鼠,kayak:皮船,igloo:雪屋。芬兰语中的sauna:桑拿(蒸汽浴)。夏威夷语里的hula:草裙舞,呼啦圈等等。英语中源自拉丁语及法语的词就更多,例子不胜枚举。日语中几乎所有的新外来词语都是音译的。汉语中也有很多外来语直接音译的例子,如布拉吉、沙发、引擎等等。这些例子说明对于母语与二语中发音相近的词,学习者记忆起来会更容易,运用起来更自如。
  2.词序
  很多语言中名词短语的基本语序都是量词+形容词+名词这样的顺序。以英汉对比为例:一个红苹果:a red apple,两只大老虎:two big tigers.   动词短语的语序也有很多共同之处,如丢脸:lose one’s face,武装到牙齿:arm to teeth,进来:come in,出去:go out.
  二语习得者可以遵循母语的词序规律来构建二语中的词语搭配,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增加兴趣。
  3.词类
  汉语的词类:
  实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区别词、叹词、拟声词;
  虚词类:连词、介词、语气词、助词。
  英语的词类:
  实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副词;
  虚词类:连词、介词、叹词、冠词。
  两种语言词类划分的异同显而易见:
  (1)英语的冠词和汉语的量词分别为各自所独有,没有直接对应;
  (2)汉英中名词、动词、形容词三大实词类基本对应,虚词中的介词、连词也基本对应;
  (3)汉语的助词包括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其他助词。英语虽无此类助词,但其动词的时态与体式、句式的陈述与疑问、词语之间的修饰关系都分别与汉语的助词功能相对应;
  (4)英语的副词较复杂,只有一小部分能与汉语的副词相当(程度、时间、范围副词等)。汉语中也没有英语的关系(代、副)词,但关系词在词义上相当于名词,所以汉语的名词、代词有时可译成英语的关系词;
  (5)汉语名词中的方位名词在语义上与英语的介词有共通之处。
  以上分析表明,在词类方面中国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头脑中已有的母语知识来理解英语单词的基本用法和搭配,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基本句子结构
  很多语言的基本结构都存在共性,以英语和汉语为例,英汉两种语言陈述句在基本句型中有颇多相似之处:
  (1)S+V:She is dancing.她在跳舞。
  (2)S+V+O:I cannot believe my eyes.我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
  (3)S+V+P:China is a great country.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度。
  (4)S+V +Oi+Od:The mother gave her son a birthday present.母亲给了她儿子一件生日礼物。
  (5)S+V+O+C:The money enabled him to finish his school education.这笔钱使他完成了学校教育。
  这五种基本句型在结构上大体一致。因此,二语习得者可以利用这样的共性,在进行句法学习的时候正确运用母语的正迁移,以提高学习效率。
  5.写作方面
  虽然普遍认为母语对英语写作起干扰作用,但是文秋芳和郭纯如进行了很有意义的研究。他们认为母语对目标语的影响不仅仅在语言输出的结果上,而且还包括母语对于目标语输出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左丽芳,2007)母语的篇章写作范式对二语起到一定的正面影响。比如,中文的篇章布局讲究起承转合,英语中也有类似的规范。很多作家从中文写作发展到英文写作仍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因为虽然在遣词造句方面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可能不很显著,但是在布局谋篇、上下文过渡及衔接、逻辑思维方面母语起到了很大的借鉴作用。此类作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林语堂,他的英文简练隽永,不是靠辞藻而是靠意境取胜。他的中文写作造诣很深,这对他后来的英文写作不无贡献。
  三、结 语
  综上所述,母语在语音、词序、句子结构等方面都对二语习得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此外,在语篇范畴内,母语的正迁移仍旧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母语文化的正迁移对于二语的理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正面作用。在注重研究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同时,重视并在教学或者学习中强调母语的正迁移,既可以帮助习得者更好地学习语言知识,又能够对二语习得者的学习动机起到不可小视的促进作用。寻找母语与目的语中更多的共性,有助于习得者减轻学习焦虑、增加学习兴趣,进而获得更好的习得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月红.中国学生对英语关系从句的习得[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4):11-16.
  [2] 左丽芳.论二语习得中的母语正迁移[J].社会科学家,2007,(6):202-203.
  [3] 王丽.英语歧义的系统功能解释[D].山东大学,2007.
  [4] 史莹娟.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5] 胡晓欧.母语正负迁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7.
  [6] 彭宁红.试论二语习得过程中语言迁移现象的本质[D].湖南师范大学,2005.
  [7] 廖明霞.母语正迁移在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7.
  [8] 孙玉洁.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迁移[D].中国海洋大学,2003.
  [9] 陶啸云.母语迁移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D].安徽大学,2006.
  [10] 夏洋.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语言迁移现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
  [11]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12] Odlin,T.Language Transfer[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41870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