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有意思的观点冲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志铮

  “读新闻传播学书”栏目主持人按语
  《媒介论争:19个重大问题的正反方辩论》这本书,我在1994年就看到了其1991年英文第一版,当时还是16个问题,抱着字典一个词一个词查阅,大体看懂了。这本书通过论争的方式讲述新闻传播的基本理论和热点问题,可以激励学生思考,我一直作为必读书向学生推荐。现在我国流通的中文版是该书2002年英文第三版的译本,原标题“Media Debates:Great Issues for the Digital Age”中“数字时代”这个重要的背景,2004年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时在标题上给弄没了。现在,这本书已经有了英文第四版,论争的问题增加到20个。这本书并不深奥,两位作者梅里尔和丹尼斯扮作对立的双方,阐述同一个问题,各方都有道理,但也有一定的偏颇,通过让读者辨别的方式呈现,在新闻传播学教育方式上是一种创新。果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本科生们阅读后,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
  这本书带给我最直观的印象就是观点的冲突,冲突来源于对同一问题的思想碰撞,没有火花四溅,反而是平和的,持对立观点的双方都只是亮明自己的观点并竭力找出证据而已。
  打开视野,避免偏狭。对读者来说,当不同观点同时呈现在眼前,每一种观点都有充分理由支持的时候,读者是迷茫的,但在迷茫之后,视野却打开了。执拗于一种认识而对另一种认识一无所知,会造成偏狭。或许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就是避免偏狭。书中列出了19个重大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没有盖棺定论,即辩论后没有胜负之分,每一种观点都没有绝对的对或错,支持或反对哪种观点都交由读者判断。当然读者也可以选择中立,这样的设计无疑给了读者充分的选择权和思考空间。它打开的不是一扇窗,而是一片天空,天空中飘着瑰丽的色彩,正是来源于观点的冲突。
  理论研究,意义长远。若读这本书是为了获得新闻业务方面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读者一定会失望。书店、图书馆有许多教人如何采访、如何写作新闻的书,都比这本《媒介论争》有用多了。我一开始读这本书,翻译的句子之长令我感到枯燥,读了两三章后就放弃了。直到有段时间网络上谣言盛行,我偶然打开这本书看到第四章《媒体和公众责任》,才重燃兴趣,读了下去,并一口气读完。我发觉现在的媒体处在一个极其尴尬的位置,它到底是为谁工作、为谁服务?它有没有自身的利益?它自身的利益多大程度上会影响它所报道的内容?特别是当前,它在社会生活中究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问题对新闻传播行业的未来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思维拓展,讨论题目。作为一个刚刚接触新闻传播理论的初学者,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最大收获是:这本书将各种观点梳理出来,呈现一个框架,让初学者明白哪些问题是研究者们关注的,关于这些问题有哪些主要的观点。可惜的是,每一章涉及一个话题,问题重大,但篇幅有限。尽管作者阐述每一个观点时都举了大量案例材料作支撑,但与其探讨的问题相比,仍显得远远不足,以致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有种浮光掠影的感觉,所有的问题都只是点到为止,没有深入讨论。这时,每章后面的讨论和研究题目提供了思维拓展的空间。似乎前面在挑战回应中提到的观点都只是抛砖引玉,前面提出的观点只是一个线索,举出的例证只是研究材料的一部分,更多的内容等待读者顺着线索继续发掘。
  读完这本书,我仍然谈不上有多喜欢理论研究,但至少没有那么排斥了。因为我发现,理论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枯燥,有许多观点,是可以对立并存的,这本身不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吗?所以,读完这本书后,我的确深感受益匪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42902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