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神奇的蘑菇世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桥江

  野生食用菌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物之一,其独特的生长方式及千奇百怪的形态,往往令人浮想联翩。新疆有240余种大型真菌,其中不乏大量具有药用价值的优质食用菌。5月初,我在塔城市认识了几种新的美味蘑菇,成此文,供读者参考。
  神奇的蘑菇
  野生菌类之所以神奇,首先在于它迥异于其他高等植物的外形,其次还有它的生长环境、子实体形成的速度等等。子实体是高等真菌的产孢构造,即果实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蘑菇。蘑菇的形成过程大致如下:孢子(菌类种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菌丝及菌丝体(幼子实体),菌丝体遇到适宜的气候条件,便可迅速长成大蘑菇。
  一般而言,从孢子到菌丝体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正是多数蘑菇严格遵循自然规律的原因之一。不过,这个过程发生在微观世界及地下,一般人很难观察到,于是就给我们造成了一个错觉——蘑菇神奇的生长速度。
  人类青睐野生食用菌,许多微生物和各种以菌类为食物的小生命也非常喜欢蘑菇。这些小东西往往在蘑菇子实体幼小之时就已经进入其体内。早春及秋末初冬,气温偏低,限制了这些小生命的繁衍,因此,这段时间的蘑菇很少有虫蛀现象。夏季情况相反,蘑菇刚刚破土,早已寄生在蘑菇体内的小生命开始吞噬美味,导致蘑菇品质下降。
  为了防止蘑菇中毒,各地民间有不同识别鉴定蘑菇的方法。有人称生虫子的蘑菇可食,还有人将采来的野蘑菇与大蒜同煮,大蒜一旦变色,说明这种蘑菇有毒。其实,这些方法都没有科学依据。人类是高等级热血动物,微生物或小虫与人体差异之大不言而喻。有些微生物或虫类甚至以剧毒之物为食,此种说法并不不可信。大蒜具有一定的杀菌功能,但是毒蘑菇之毒并非细菌或病毒,因此,同样不可信。
  民间还有一种方法有一定道理。有一年,裕民县草原蘑菇出奇多,几人结伴采蘑菇。其中一人将采的蘑菇洗净直接下锅炒着吃,结果中毒。另外几人将蘑菇洗净,在开水里煮过一遍,然后清洗,下锅炒菜,啥事没有。
  我常年在山野之地晃悠,对自然界的一切充满好奇,蘑菇自然也在其中。为了彻底弄清某些蘑菇是否有毒,我曾经多次冒险一试,其中两次值得一提。一次是金针菇。另一次是滑锈大毒伞。野生金针菇是天然美味,然而由于其鲜艳的色彩,一般人均将其视为毒蘑菇。我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试验了一次,从此记住了金针菇。滑锈大毒伞虽然给我的肠胃带来了一些麻烦,但是,通过实践我学到了知识。
  我个人采蘑菇的经验如下,优质野生食用菌一般具有很好的蘑菇香味,有毒蘑菇大多气味不佳,口感发苦或异常。另外,如果不是计划研究菌类者,对于那些不熟悉及偶然发现且产量较少的蘑菇最好敬而远之。
  食用菌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种美味,塔城市地处温带,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上,城区南北密布草地、林带,并且有数条泉水汇集而成的河流。得天独厚的环境为一些菌类提供了生存空间,其中,秋季至初冬,数种大型优质食用菌的登场,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丰盛的“蘑菇季”。
  蒙古口蘑
  10年前,塔城市巴克图口岸附近有一片面积数百亩,水深一米多的芦苇湖,芦苇湖外围是大面积湿地。后来,地下水位下降,芦苇湖变成了湿地。麻烦随之而来,当地农牧民的牛马,进入芦苇湖变成的湿地采食常常被困于泥潭之中。2010年天气干旱,曾经的芦苇湖——后来的湿地渐渐变成肥美的草原。2011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塔城地区种牛场牧工张银赶着牛群放牧,距离这片草原数百米远,张银偶尔抬头望了一眼前方,吓了一跳,昨天碧绿的草地,一夜之间竟然变成了白花花的世界。草原上的变化甚至引起牛群一阵躁动。
  张银跑到牛群前,小心翼翼的靠近这片白色区域,见鬼了,白花花的东西竟然是大蘑菇。张银50岁,在当地放了几十年牛羊,从未见过这种白白胖胖,香味浓郁的蘑菇。他估计蘑菇可以吃,便选大个的蘑菇往一起堆,不到1小时,张银就堆起一个蘑菇小山。半上午,蘑菇太多,捡够了,张银又在大蘑菇中挑选中等大小,菌盖没有完全张开的嫩蘑菇。中午,张银将4化肥袋子蘑菇弄回家,洗了半盆蘑菇,开水烫一遍,然后,下锅清炒,味道美极了。
  去年春天,这种蘑菇再次大量生长,老芦苇湖出蘑菇的消息在当地也传开了。这种蘑菇非常奇怪,就长在相对固定的区域,而且生长迅速,前脚采光露出地表的蘑菇,过几个小时蘑菇又出来了。蘑菇周期前后可持续20天左右。
  我在塔城采访期间,有朋友送了我一些这种蘑菇。猛然见到这种蘑菇,我愣了半天,怎么好像蒙古口蘑呢?查阅资料,果然相似。令人蹊跷的是《新疆菌类志》记载蒙古口蘑仅在巴音布鲁克采到。蒙古口蘑菌摺为白色,此蘑菇菌摺却呈淡粉色。
  我拍了一些图片发给农科院植物所菌类专家魏鹏教授。反馈来的消息称,从图片来看此菌与蒙古口蘑极其相似。魏鹏特意说明资料记载蒙古口蘑菌摺为白色并不准确,蒙古口蘑有白色,也有淡粉色。
  即将交稿之际,再次打电话给魏鹏教授。魏教授得到我前面提到的消息,专门去了一趟塔城,并采集到了标本。此蘑菇就是蒙古口蘑,此事堪称一个极具前景的发现。
  灰伞小蘑菇
  野生食用菌味美,但是,野生菌中包含有毒蘑菇,我的策略是能请教专家尽量找专家,没有专家就找当地人,当然最好能找当地采蘑菇者。这类人士虽然叫不出蘑菇的学名,但是,他们多年积累的经验丝毫不逊色于专家,有时候比专家还厉害。
  有年春天,我在塔城市快活林发现一种产量很大的小蘑菇。这种小蘑菇成片分布于杨树林地,有阳光处,菌伞与上年落叶色泽、形状一致。阴处,菌伞大致呈淡白色或灰白色,类似洒落林间的斑驳阳光。查资料没有结果,我只好将此菌称灰伞小蘑菇。从其形状色泽及味道,我判断此蘑菇可能有毒。后来,遇到一采蘑菇女士,向其求教,女士告诉我,此蘑菇鲜食口感与金针菇相似,晾干之后,味道和口感都很好。
  灰伞小蘑菇堪称菌类当中的伪装大师。即便你明明知道它分布于何地,如果不仔细辨认,仍然很难发现其踪迹。鉴于灰伞小蘑菇的这种特性,我多次凝神关注,盯着地面,期望一眼能够发现成片的隐匿者。但是,每一次几乎都是脚下感觉踩到异物,或者发现一株小家伙,蹲在地上采小蘑菇时,才注意到小蘑菇周围竟然分布着一片灰伞小蘑菇。有一次,我决心与这个伪装大师展开正面较量,每走一步,几乎做到了一寸不落的搜索所有区域。这里没有,那里也没有,这里好像是,树叶子而已……咦,树根边有几株,哼哼,藏得真巧妙,装扮成树根也逃不过我的眼睛。   采完这几株蘑菇,我蹲在地上回头巡查刚刚走过的地方。草地上分明耸立着一株灰伞小蘑菇。见鬼了,我怎么没发现呢?原来这珠蘑菇的菌盖犹如一片落在草地上枯叶,眼睁睁地就把我骗过了。
  羊肚菌及鬼伞
  羊肚菌是世界著名食用菌之一,由于其营养丰富并具有药用价值,羊肚菌价格一直很贵。北疆野生羊肚菌有数个种,如粗柄羊肚菌、小羊肚菌、宽肋羊肚菌等。有些羊肚菌分布于山地林区,有些则分布于我们生活周边的阔叶林。
  我曾在巴尔鲁克山、塔尔巴哈台山等地采到粗柄羊肚菌。去年深秋,在塔城市周边阔叶林还发现一种极似竹荪的蘑菇。刚开始,我以为就是羊肚菌,查阅一些资料,均无结果,我庆幸自己很可能在新疆发现了一种新的菌类。求教一位当地采蘑菇者,对方说,我找到的蘑菇就是羊肚菌,春天杨树林里羊肚菌最多。
  我没有与这位采蘑菇者分辩,我把希望放在了来年春天。一转眼春天到了,重新返回这片林地,我很快找到了羊肚菌,此菌学名粗柄羊肚菌。菌柄中空肉质,稍脆。我去年秋天发现的“羊肚菌”,菌柄呈镂空网状,质地绵软,并带有暗红色菌托。此菌幼体为暗红色膜质球体,并具有与土壤相接的“根茎”。表皮膜质与子实体间有一层湿滑的黏液。从其生长情况来看,该菌首先形成球体,随后子实体从球体中生出,表皮即成为该菌菌托,黏滑的液体很可能是其生长的营养液。经过一系列比对请教,我深秋采到的“羊肚菌”学名黑脉羊肚菌,为新疆特有品种。
  毛头鬼伞可谓北疆野生食用菌中最奇特的蘑菇之一。绝大多数野生菌严格遵循季节安排,过了季节即进入休眠期,如粉紫香菇、虎皮香菇、金针菇、阿魏蘑菇、黄伞、侧耳(野生平菇)等等。其中,优质食用菌之一粉紫香菇在塔城盆地及巴尔鲁克山的仅见于春季,夏秋季节根本找不到其踪迹。
  毛头鬼伞却打破了野生菌的生长习性,春夏秋三季均可生长。其中,春季的毛头鬼伞品质最佳,并且能够采到个体超过200克的大家伙。毛头鬼伞美味可口,而且是一种治疗多种顽症的药用菌。但是,毛头鬼伞不可与酒类同食,否则会出现胃肠毒性反应。
  鬼伞类野生菌是个不小的家族,如灰盖鬼伞、光头鬼伞、墨汁鬼伞、晶粒鬼伞等。其中,光头鬼伞与毛头鬼伞大小相近,容易混淆。不过,即便混淆也没有多大关系。光头鬼伞也可食用,只不过品质较差。
  卷边网褶菌
  我生性好奇,喜欢植物,有空常常在山间、草原、荒漠、林地转悠。去年9月初,利用休假之际与妻子前往塔城市三道河坝林区游玩,林间成片分布的一种黄褐色蘑菇引起我的关注。请教几位采蘑菇者,均称这种蘑菇可以食用,味道不错。
  查阅《新疆菌类志》竟然不见这种蘑菇记载。如此大量生长,并被广泛采食的蘑菇何以不见记载。就此我专程找到了作家、新疆著名菌类专家、农大教授赵震宇先生。老先生蓦然见到我采集的标本有些吃不准,第2天,老先生告诉我此菌为卷边网褶菌,属于食用菌。笔者问老先生志书不见记载的原因。答曰:《新疆菌类志》编撰时间较早,当时受多种条件影响,未能采集到卷边网褶菌标本。赵震宇先生希望我能够借助工作和爱好之便,多采些菌类标本,尤其是志书未有记载的菌类提供给他,做进一步研究。
  塔城市周边杨树林卷边网褶菌9月初开始大量生长,往往形成蘑菇圈,也就是民间所说成片出现,一个蘑菇圈常常可采数公斤。9月下旬至10月末,雨后,林间卷边网褶菌一般呈零星分布。几乎与卷边网褶菌同时出现的还有一种蘑菇,这种蘑菇菌盖色泽土黄色,菌摺呈浅粉色,带有淡淡皂味。据说,此蘑菇口感发苦,但可以食用。还有人说最低气温下降至零度以下,这种蘑菇就变苦了。还有传说一些人食用卷边网褶菌后出现胃肠中毒现象。通过观察,我发现其中很可能另有原因。
  卷边网褶菌是金秋时节大自然馈赠给塔城市产量最大的食用菌。然而,一个不争的现实是,当地采蘑菇者均将卷边网褶菌与前面提到的口感发苦的菌类混淆了,以至于生出气温下降卷边网褶菌变苦之说。卷边网褶菌有毒之说大概亦为混淆蘑菇种产生的错觉。
  近年来,随着人们休闲意识的提高,许多人加入到采蘑菇者行列当中,因此,蘑菇中毒现象也时有发生,尽管多数蘑菇中毒为胃肠反应,但是毕竟对人的身体造成了伤害。据说,欧洲等国在不同菌类生长期间,会在电视、报刊等媒体发布一些识别食用菌与毒蘑菇的信息,在这里我们不妨一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43411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