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绿色设计”为劳技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隆林

  一、发掘“绿色”材料,树立“绿色设计”材料新观念
  “绿色设计”教学要求学生用艺术家的眼光去发现身边那些“熟视无睹”的物品的可再用之处,化腐朽为神奇。她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对自然资源的巧妙利用,对不同材料的独到发现,这也正是劳技造物思想所倡导的。正如德国建筑师米斯・凡・德・罗所说:“材料的价值在于用这些材料能否制造出什么新的东西来。”同时,“绿色”材料还应具备良好的环境兼容性,具有可再生、可回收、污染小、低能耗的特性。
  1.原生态材料――自然之美
  原野山间俯拾即是的泥块、木料、鹅卵石、树叶、树枝……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最有生命力的创作材料,这种来源于自然同时又适应自然,与环境相协调,经济实用的原生态材料,体现了我们倡导的“绿色设计”的宗旨。
  2.乡土材料――人文之美
  乡土材料就是从社会生活中衍生而来的新的材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又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而我们玉环地处沿海,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玉环文旦、家具等闻名全国,我们可以把家乡海边的沙子、贝壳,地里的文旦、家具厂里的废木料等这些能体现地方特色的材料引进课堂。这样,必然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使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创作热情,从而学得主动、愉快。
  3.生活材料――环保之美
  在日常生活当中,废弃用品,如,饮料罐、旧光盘、纸杯等通常都被我们一弃了之,其实这些废弃物完全可以作为手工制作的源源不断的免费材料:用过的吸管对半剪开可以穿编成小藤椅;平时吃棒冰时扔掉的棒芯可以做成休闲小屋;蛋壳、花生壳、瓜子壳可以进行粘贴画的制作;旧光盘可以做成漂亮的杯垫;泡沫塑料是白色污染,我们可以做浮雕,做模型……既满足学生兴趣的需要,又能为保护生活环境进行“垃圾减量”,我们何乐而不为?
  二、开展“绿色”行动,建立“绿色设计”材料资源库
  我们要求学生广泛地发现材料的美,尝试巧妙地利用材料的美,但有时候真正能体现“绿色”教育理念的活动过程却没有被关注。告诉学生,回收一个啤酒瓶节省的能量,可使灯泡点亮4小时;回收一百张旧报纸,可少砍一棵树。我们应该行动起来,组建一个班级资源回收利用中心――“绿色银行”。以往劳技课上最难的工作便是制作材料的收集准备,那可谓是一件“苦差事”,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衰退,而“绿色银行”的创建既解决了困扰劳技教学的大难题,又让“绿色设计”的理念付诸行动。
  1.多管齐下,收集材料
  如果说原生态材料和生活材料学生收集还比较容易,而乡土材料等收集就要发动家长,还有老师共同参与,才能全方位、高效地达成收集目的。尤其是家长资源不可小觑,他们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接触的材料种类繁多,能量巨大。比如:小学劳技中的木工类教学,需要许多小木板等材料,让学生去买是不大可能的。这时,就可以发动学生家长中在家具厂工作的家长,让他们将家具厂里废弃的小木板等边角料收集过来供学生学习使用,同时减轻了家具厂的垃圾处理工作,岂不物尽其用,两全其美。
  2.分门别类,储存材料
  开学初,利用第一节课的始业教育,和学生一起先将垃圾分为可再利用垃圾和不可利用垃圾,明白只有将其回收并能被利用被创造的垃圾,方可称为“绿色材料”。然后结合劳技教材学习内容将“绿色材料”分为课内材料和课外材料。课内材料又按授课时间顺序排序,引导学生每回收一件“绿色材料”,便在“绿色材料”上贴上标签,简要地写明材料的类别、序列、创作构思,分门别类存入同学们收集的“金库”(美化处理后的大纸箱),全班记录成册,形成银行账本,专人保管。在授课时根据教学和创作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材料的统筹安排运用。定期对存贮材料多的学生和被采用材料多的学生给予积极的评价,颁发“最佳理材”荣誉证书,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收集材料的积极性,又使材料收集更有针对性、有效性,更使材料的准备工作变得主动、轻松又愉快。
  三、尝试“绿色”创造,建构“绿色设计”环保新理念
  老师们非常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大自然中的天然材料、生活中的废弃物,以及想象这些材料获得新生后的样子,却很少用开展“绿色设计”思维训练的角度让学生体会材料与造型的关系。我们的学生只参与了制作的过程,在教师“精美范作”的导向下,学生照样生产,于是,从一大堆的“废物”中再制造出更多的“废物”来。“绿色设计”强调从过程上和学生一起去探究材料的类型、特点、创作的要求和各种可能运用的表现手法,它的巧妙不仅仅体现在对不同材料的独到发现,更体现在对材料的独特处理上。
  1.触摸与分析,了解属性
  我们经常在设计造型以前让学生描述其初步的设计意图,再进行尝试与修改,这种直接表现的学习方式一直是我们普遍采用的方法。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很少会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做,这种材料还能做成什么等问题,也很少通过触摸来分析这种材料的特性,学生的作品普遍反映出来的是造型单调、材料运用欠充分。材料的特性包括形状、色彩、光泽、质感、肌理等,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材料特性,形成深刻的感受和理解,然后启发与自然与生活的多种联系,构思材料最适合表现的事物或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可以让学生用手去触摸,感受材料的肌理和质感,培养并发展学生对体验“绿色”材料所表现的兴趣与爱好。
  2.拆分与重组,循环使用
  “绿色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是设计多种用途的作品,除满足普通产品的基本要求外,主要考虑的是结构的易拆卸性与可回收性。而作为小学劳技教育,应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降低设计的专业技巧要求,在拆分和重组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经常通过小变化增减功能,如,“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搬一搬”“改一改”“练一练”“代一代”“反一反”“定一定”等方法,既增加情趣,又兼顾“绿色设计”理念,让学生掌握利用“绿色”材料再创造的技能和技巧。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旧物改造”,告诉学生技术设计贵在“巧”,旧物也能换新貌,我们可以对旧物进行拆分、重新组合和重新设计,在拆的时候记下主要过程,提出改进建议,或提出新的设计方案。   旧报纸做的猫头鹰,旧光盘等制作的直行车,瓶盖子制作的小灯笼,旧衣服改造的小兔子,饮料瓶灌满沙子充当打保龄球时的标志物,自行车的废旧内胎代替橡皮带进行负重跑……学生化“腐朽”为“神奇”的作品五花八门,形形色色,有时会令你大开眼界。
  四、营造“绿色”环境,拓宽“绿色设计”育人新功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如果说绿色材料的收集和再创造是为了创造美,那“绿色”环境的营造就是运用美,推广美,进一步发挥“绿色设计”的育人功能,实现“人―作品―环境”相得益彰的美好境界,让“绿色设计”的理念在“绿色”环境中植入人心。
  1.“绿色”教室,润物无声
  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良好的教室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心理,并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我们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室布置时精心设计能充分体现劳技“绿色设计”制作特点的展台,为学生创造一块学习的“小天地”。我班的展台内就挂满了学生制作的一些小作品,有大大小小、形状各异、色彩艳丽的纸绳花瓶、拖鞋、小书签、纸杯娃娃、钩针杯垫等,并经常根据教学进度适时更新。学生一进教室就会被展台里那琳琅满目、形形色色的作品所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赞美声连绵不断,教室里的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这个展台就成了学生的新天地,在这个新天地里诱发了学生创作作品的兴趣,美化生活环境的欲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营造了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2.“绿色”舞台,学以致用
  “绿色设计”的实施,充实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得到学校、社会、家庭的认可和支持,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因“绿色”劳技的加入而变得丰富多彩。“校园绿色设计大赛”“校园植被绿色标签”“环保时装展”等系列活动的开展,让校园里的大厅、礼堂、楼道、绿化区等每个空间都成为学生大展身手的“绿色”大舞台,营造了“绿色”学校大环境。还可以倡导学生用自己的“绿色”作品装扮自己的家,美化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发展,有利于形成良性评价舆论,帮助学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绿色设计”在现代化的今天,不仅仅是一句时髦的口号,而且切切实实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这对整个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影响都将是不可估量的。我们的劳技教学也应顺应社会发展,迈向“绿色设计”时代,真正的“绿色设计”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必将助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飞向更高远的境界!■
  (作者单位:浙江玉环县城关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52632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