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向着无限可能的前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耘文

  罗小安 198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国立艺术院、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任教,副教授。罗小安自1987年开始,设计艺术与绘画艺术创作并行,多次发表设计和艺术作品。作品入选1999年全国美术作品展、1999年浙江省美术作品展、2005年浙江油画大展、2007在上海美术大展“想象世博”设计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2011年分别在杭州举办个人展“云水风和”,南昌举办个人展“乡墨迹意”,2012年在杭州举办个人展“水墨青花”展。罗小安长期从事艺术设计教育和绘画艺术研究与实践,针对瓷上绘画开创性地提出了“釉画”画种,并在这一领域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
  “我在乎生态的持续与循环,因为,这与人相关,与所有生命都息息相关。”
  罗小安谈到生态、艺术与生命话题的时候,一下从激情的叙述中口气缓慢凝重下来。这几年,利用节假日时间,罗小安经常往返于杭州――景德镇、义乌――景德镇之间,沿途必经徽州古道。作为江西人,罗小安对徽州古道有着更深的理解。这条深受赣文化和徽文化浸润的古徽州生命通道,经过历史的洗礼,已卓然成为一条集山水、人文于一体的现代生命之途。而身上流淌着奇崛、激情血液的现代画家――罗小安,每次经过,都不由得停车驻足,去近距离地看看路边的一个小水景,或是一小片树木石草。荷塘田间,林间溪流,无不让罗小安感受到源自生命深处的感动,一种来自自然生态的馈赠。
  或许,正是由于长期地浸染于自然之中,罗小安生命深处的艺术能量源源不断的涌动。而每次出发的前方,总孕育着无限的可能。
  时代赋予了新的生命起点
  罗小安,于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于江西南昌市一座古老的城市里,所住的简易居民房边上是一所小学,尔后举家搬迁至另一个简易平房还是在一个小学旁。简易的生活线条,勾勒着一个艺术家的青少年时期。发轫于60年代中期的那场全民运动,倒给了罗小安一个无人管束的童年时光。罗小安从小在那寒冷的年代开始进入小学。“考试时窗外的雪花随风飘进教室。”罗小安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不乏浪漫主义色彩。在那无忧的童年时代,“玩的是推铁环和玻璃弹子以及弹弓,轻松到没有记忆。”
  也许,正由于不羁的天性,罗小安对图画天生敏感,从小就喜欢画画。到了高中时代,罗小安先后遇到了生平的二个贵人――启蒙老师刘迪玺先生和施绍辰先生。
  或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在罗小安学习的那个城市,恰恰是名震中国画坛的大人物――八大山人朱耷的纪念馆所在地。
  “他们对我帮助很大,带我到青云谱八大山人纪念馆参观学习,与大哥哥大姐姐们在一起受教育。”时隔多年的罗小安对启蒙恩师依然感恩。在此期间,罗小安阅读了大量的八大山人的原作。心追手摩,倒也有了几分功底。一种奇崛、空灵的气息在青年罗小安的笔下铺陈。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征稿展出,屡有不凡战绩。而当时的罗小安并不知道朱耷在中国艺术史上的显赫地位。虽然在他后来的学习过程中,再也没能阅读到比朱耷更好的艺术作品。
  1983年,罗小安实现了他人生的第一个梦想,考取了中国美术学院(其前身是国立艺术院、浙江美术学院),是那年江西省唯一一个考取浙美的学生。
  刚刚经历了艺术严冬的中国,冰雪消融,春生葳蕤,各种艺术思潮风起云涌。而身为艺术重镇的中国美术学院,各色艺术人等粉墨登场。新的老的西方的传统的,各类讲座层出不穷。王受之先生的工业设计史和包豪斯的系列讲座、各类大师的书画课、设计课让罗小安眼界大开。1984年,现代派艺术大师赵无极携夫人带着几十幅巨幅油画作品来到母校陈列馆展出,更是震动了罗小安,原来艺术还可以这么做。
  正是这样的历史机遇,这样的艺术场景,让罗小安处于极度兴奋的艺术创作状态里,中国艺术的春天正在拉开帷幕。也正由于如此的兼容并蓄,也为罗小安日后可以在各个艺术领域如龙入海,得心应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艺术,也因此获得了更为深广的可能。而春风沉醉的西湖山水,也为艺术家的生花妙笔提供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润泽。
  传统与现代的山水
  2011年7月份,罗小安在杭州当代西湖美术馆做了一场命为“云水风和”的个展。“所谓‘云水风和’,我想表现的是生态的和谐和人文的理想,云是天,水是地,风是天地之间,三者为和,生态唯美。云水风和,呈祥和吉兆之意。”一组用水墨的方式完成的崭新的画面。风在动,水在动,整个世界在动。罗小安感受到的世界瞬间即逝。自此,罗小安就没有停止过对生态的沉思。
  正因为这样的思考角度,罗小安手下流泻的西湖,迥异于前人。他不但希望在传统人文山水中赋于具有当下时代意义的生态关怀,也在表现形式上期待突破中、西方和时代的界限,在创作灵感和风格上追求本土艺术传统元素在当代艺术中的视觉探索。
  同年8月,罗小安落展家乡,在南昌市江西省文联展览馆展出“乡墨迹意”。
  江西,作为水墨画之乡,在中国艺术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朱耷、罗牧等大师为代表的江西水墨画派呈现出中国艺术的另一脉心路。罗小安将画展取名“乡墨迹意”,即隐含着向前贤致敬的意味。
  “有些朋友看了我的水墨画,常会说有八大的风格。我其实没那么厉害。懂得八大的人都会知道我的画与八大不是一回事。我的鱼鸟神态与之相去甚远,用笔与之甚远,历史经历更是甚远。我是当代的精神,当代的感受,继承与传统绘画文化在当代的绘画表现方式,笔墨和神韵均发自个人的内心世界。”
  如果说朱耷枯瘦的花鸟,表达的是“墨点无多泪点多”的无边愤懑和不言之意,那么罗小安的花鸟,则立意当下,将禅意引入手下,显现出的则是一脉空灵之境,将鱼鸟的表情象征性地表达艺术家对我们当下自然生态的关注,是鱼鸟代表生命的表情对人类与世界的发问。
  在罗小安看来,师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在于对当下的感受,对自身所处的时代的敏感。“我喜欢这个时代给与的宽松,绘画艺术的创作赋予时代精神。我的绘画研究也是在实践中溯历史而上,从民国至清明元宋晋等方向溯源探索。画不为古,而是古为今看,自然会有传承和创新,这是我的沿承之说法。”在罗小安看来,所谓“外师造化,内得心源”,师的是当下的时代,是当今的世界,是自己对于时代发展和世界变革的心灵感悟。而唯有这两者的结合,才能让艺术作品具有超越时代的可能。当然,这需要艺术家的自觉意识和创新勇气。传承与创新,从来都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正因如此的创作理念,罗小安师古而不泥古,他勇于突破传统限制,喜欢尝试各种媒介材质,不断透过笔墨、纸张、岩彩画、陶瓷、釉彩、油画等不同的媒材和方法,强调要创造出既是个人风格,又属于当今时代的中国画,从中探索更多艺术创作的更多可能。
  釉画,一个新画种的可能
  也许是个性使然,也或许是得益于时代的机缘,罗小安灵动不羁的艺术天性促使他尝试更多的艺术可能。而在中国美院学习和滋养的艺术养分也随着岁月的沉淀,慢慢发酵,他不断尝试打破传统艺术的格局,运用自身设计师的职业之便,不断调整着自身的艺术思维。不同的媒介方式都让罗小安觉得其中孕育着某种新型艺术喷发的可能。
  出于对陶瓷艺术的兴趣,2000年以后,罗小安经常去瓷都――景德镇。白瓷上的青花釉、新彩和高温釉彩等,让罗小安为之沉醉。
  瓷上绘画是景德镇独有的绘画艺术。景德镇瓷器上可以画图画,有青花、粉彩、新颜色釉等,都是依靠釉下和釉上等工艺来完成的。而青花作为最古老的一种,也透露出瓷画的气息和精神。清末民初时,文人墨客啸聚景德镇珠山一带,在瓷器、瓷板上画青花、粉彩等,珠山八友,冠绝一时,也成就了那个时期的瓷上绘画艺术。
  这不是一种新时代的画种吗?罗小安经过对景德镇青花瓷的大量考察,从工艺、烧制到染色等各个角度,发现新型画种的种种可能。通过对瓷画历史传承考察,罗小安发现前人在长期的工艺美术实践中,因为釉而产生画的表现方式日趋成熟,已然取得了许多成果。从传统图案到文人画等形式在陶瓷绘画上的出现,罗小安提出“釉画”是一个画种,釉画画种的理论开始在罗小安的绘画实践中形成。这将是他向未来迈出新画种的可能步伐。
  “釉画与工艺美术不一样。釉画是在瓷器和瓷板上用青花料、颜色釉自由绘画,并具有独立绘画语言的绘画方式,属于陶瓷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釉画是借助陶瓷媒体――釉上釉下以及其它工艺完成的绘画,其主体是由瓷、颜色料、颜色釉、釉、高低温烧制等工艺构成。釉画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种,在于它是用陶瓷工艺完成的绘画方式,同时具有视觉艺术造型审美的艺术科学价值。”
  在罗小安看来,釉画是建立在传统的陶瓷工艺基础上的画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同是绘画,釉画在绘画感和表现力上极具优势。在《釉画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画种而存在》一文中,罗小安语义坚定、气势磅礴地宣告了釉画的诞生:“釉画是当代绘画中跨媒体实验的新型视觉艺术种类。釉画可谓新媒体绘画实验的前沿艺术形式之一。釉画是集传统工艺文化,陶瓷科学技术与当代绘画思想理念于一体而实践的新型绘画研究。”
  “釉画的命名,直观、易懂,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釉画成为独立画种将极大地丰富绘画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并成为代表中国绘画的精神符号之一。”罗小安如是说。
  从历史上新画种的出现和成因,乃至于作为一个新画种的约定俗成的标准来看,大致有几个共性。首先必须有成熟的创作材料,能自由地表现各种题材和风格的作品;其次必须有能代表时代顶尖水平的艺术家参与新画种的创作、并一定数量具有传世价值的作品问世;其三,新画种自身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有别于其他画种,其产生的艺术价值有不可替代性,这样才能拥有独一无二的永葆青春的生命力量。
  反观罗小安提出的釉画,创作载体是陶瓷,一种古老的、甚至在西方作为中国文化精神指征的艺术品,长久以来,它的价值就体现在精湛的烧制技术和精彩的绘画艺术结合之中,两者缺一不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陶瓷或者瓷胚丰富的材料样式已经能够轻松实现,材料的局限性已经基本解决。历史上以珠山八友为重要代表的瓷上艺术,经过数百年发展,也已形成了成熟的表现形式,尤其是最近二十年,大批国内外顶尖的书画艺术家络绎前往景德镇等瓷器生产重镇,创作了数量不菲的事实上的“釉画”代表作品,产生了举世公认的艺术价值。而釉画自身的表现特点亦已卓然成形,和大多数画种是通过平面进行创作有别,它以立体的呈现方式,使作品具有更为丰富的表现力量。同时,由于材料的特殊性和最后的烧制工序,釉画的绘画语言相比纸上艺术语言更为饱和有力,对笔墨细微处的呈现更为精到,具有一种普遍意义的超越性。
  对于一位富于创新的艺术家而言,一种新型的画种的创立及其获得认可,需要经过纷繁的当代艺术的检验,需要经历时间的洗礼。对于罗小安而言,这份探索意味着艺术家源自艺术直觉冲动和时代思索的道义担当。这份拓荒者的勇气犹如黎明前喷薄欲出的朝阳,让艺术探索的前方孕育着无限丰富的可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54288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