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于子华 一切归零,重新出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菡丹

  近日,当记者决定采访高级国际商务师、中粮集团中粮期货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于子华之时,百度“于子华”三个字,即刻出现的是一系列观点性标题:于子华:做空油脂油料,跨年度最大投资机会凸显;于子华:中国OTC市场不单是交易所事情;于子华:二级代理模式是试点阶段比较好的选择;于子华:期货公司开展境外期货业务大有可为……而网上关于他个人的资料几乎为零。当然,单从这些标题中就足以看出,有着22年国内外粮油现货和期货业务的综合经历,在美国中粮(纽约)有限公司负责粮油业务长达9年的他,对国际粮油现货和期货市场的确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记者与之电话接通后,耳边传来的是略带山东口音、温和谦逊的声音,言语间透出的是思维缜密、条理清晰。当得知此次采访的内容是谈一谈在长江商学院学习的体会,于子华欣然同意。他坦言,自己当初是希望通过学习,改变自身的思维方式,抱着“脱胎换骨,灵魂再造”的学习目标走进长江商学院的。通过两年的EMBA学习,走出“长江”,他觉得“自己来‘长江’,来对了”。
  “2007年,我有幸成为长江商学院第10期学员。走进‘长江’,我和同学们忘记性别、忘记年龄、忘记职务,一切归零;两年后,走出‘长江’,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重新出发。”于子华如是说。
  “长江”印象
  虽然走出“长江”已经5年,但是于子华觉得自己一刻也没有离开过“长江”,并且已经完完全全地融入“长江”。时光茬苒,他仍然清晰地记得5年前自己在毕业典礼上所发表的毕业感言:“在此之前,我曾多次参加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哈佛大学商学院等高级管理人员商务培训,最后终于汇入了‘长江’。‘长江’令我更新了知识、结交了挚友、看到了差距、找回了自我,我深深地爱着‘长江’。如果将来有一天有人问我,在我的一生中什么印象最深刻?我会说,不是丽江印象,不是西湖印象,而是我们在一起共同拥有的‘长江’印象!”
  于子华的这段感言道出了“长江”人的共同心声,话音未落,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他说:“‘长江’的确给了我震撼,让我收获颇多,填补了我的很多空白,这是在我曾经受过的教育历程中不曾有过的收获。我认为,好的教育不仅是改变人的思想,更是改变人的行为。‘长江’就是这样的教育。”
  回望在“长江”的日子,于子华很是回味。“长江商学院北京校区就位于东单的东方广场,整个教学中心为无线宽频系统所覆盖,互联网接入通畅无阻。所有教室都配备了世界最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段,包括各种多媒体投影仪和无线话筒接入,以确保教学的质量和学员之间的有效互动。部分教室还安装了视频会议和同声传译设备,可进行国际远程教学和国际视频会议。除此之外,学院拥有教学与研究所必不可少的手段和工具,包括各种网络数据库和学院图书馆。学员的后勤保障系统也都按照国际化标准进行配置,包括环境幽雅、设施齐备的学员活动和休息室,以利全方位地满足学员在‘长江’北京教学中心学习过程中的生活需求。”
  在这里,于子华与世界级的全职教授,与五湖四海各行业优秀的同学们,一起交流,一起成长。“长江商学院在创办之初即提出教授治校,是国内第一所也是惟一的一所实行教授治校而非行政治校体制的商学院,把中国的民族企业和跨国公司作为重要的服务对象,目标是为中国及大中华地区培养世界一流的商界领袖和具有领导潜质的帅才。为此,长江商学院不仅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做到中西贯通、创新务实、学以致用,而且着力培养商界领袖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在李嘉诚基金会的鼎力支持下,‘在中国创办一所世界级的商学院’的梦想召唤下,一大批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管理学教授纷纷回国加盟‘长江’,成为常驻教授。这些教授来自于欧、美和亚洲的世界著名商学院,他们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卓有建树,而且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同,还拥有在世界著名商学院的MBA和EMBA的教学经验;不仅通晓西方管理理论精髓,而且大都从事过中国的管理教学和中国管理问题的课题研究、案例开发和项目咨询,与中国企业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称之为‘四通’教授,即通国际、通中国、通理论、通实践。”
  于子华回忆说:“在‘长江’,我们一个月上一次课,一次课上三天,而每一门课两三天就结束。‘长江’的课程均以学员的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国内的实际商业环境,借鉴世界著名商学院的课程设置,课程设计力求创新,同时切中当今中国及大中华地区企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既有西方成熟的公司典型案例,又有‘长江’自行开发的国内企业的案例,对学员和企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现在看来,虽然学完以后,留在脑海里的课程内容已经不多了,但是重要的是我们掌握了新的学习方法、有了新的思维方式,这是最重要的。”
  融入“长江”
  谈起“长江”人、“长江”事,于子华称,“‘长江’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站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比较开放,有激情,有活力。在这里,我可以看到不同的榜样,每个人都是一本好书,都值得我学习。同学们除了一起上课,业余生活也丰富多彩。可以说,这段学习经历是我人生中非常好的一个经历。”
  于子华还记得走进“长江”的第一课就是去北京怀柔开展野外拓展训练。“我认为‘长江’多年来最成功的一点就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同学们从五湖四海来,互相不认识,通过野外拓展训练,增进了解,加强合作,凝聚友情。”他说,“我们那一期一共100多名学员,分成10个拓展队,每个拓展队有十几个人,以拓展队为单位,一起合作,精诚团结,共同努力完成一项项任务。”
  在野外拓展训练中,有一项内容是一个队友站在高高的台子上,自由落体往下躺,其他队友在下面用手接住。“我在做这项的时候十分紧张,一直放松不了,最后当我一咬牙横下心躺下来的一刹那,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永远不要低估团队的力量,把自己交给团队,融入团队,没有任何担忧,当然前提是优秀的团队。”当野外拓展训练结束后,同学们仍然习惯于以拓展队为单位开展各项活动,直至今日。“我们就好比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情义深厚,彼此信任,守望相助。”   通过这两年的学习,于子华的收获很多很多,从外而内,从头及心,可以说,他不仅融入了“长江”,“长江”精神更是融进了他的血液。临近毕业时,他很希望能由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教授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导师,“我记得当时请项兵教授作毕业论文导师的同学非常多,而教授不可能一期指导这么多同学,我于是给教授发了一封言辞恳切的邮件,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肯定的回信,我感到自己非常幸运。”
  “长江”有一大特色即是立足本土的学术研究,“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下,中国企业的成功绝不能简单复制西方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模式。世界顶级商学院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管理思想的竞争,最关键的是要产生以自主研究为基础的对管理实践有重大影响的新思想。” 经过反复思考,并与项兵教授沟通,多次在国家级刊物《求是内参》、《人民日报》和《饲料广角》上发表关于中国粮食海外战略和粮油市场分析研究等方面专业文章的于子华最终确定,他申请长江商学院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题目为《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粮食海外战略》。
  在文章中,于子华称,2008年,爆发了一场席卷全球的严重粮食危机,虽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粮食安全在此次粮食危机中基本得以免疫,但是我们对外依存度高的油脂油料产品却为我国未来的国家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文章从必要性和紧迫性两个方面,多维度论证了我国需要尽快构建海外粮食购销体系的理由,同时在如何构建海外粮食购销体系方面,提出了“立足南美,放眼北美”的战略构思。为避免过多依赖以美国公司为主的国际粮商,探讨了多渠道多层次科学构建海外粮食购销体系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与构建海外粮食购销体系有关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文章也进行了简要阐述。毕业论文以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粮食海外战略为题,运用在长江商学院,尤其是在项兵院长课上所学到的战略思维和分析方法,结合他本人多年从事国内外粮油工作所积累的数据、资料和思考,围绕构建中国粮食海外购销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这篇文章对于中国粮食如何走出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感恩“长江”
  2009年1月,在临近毕业前夕,准备毕业论文之时,于子华从中粮生化能源事业部被调入中粮期货有限公司,负责国际部和市场部工作。他解释道,“国际部工作侧重于打造专业团队为国际业务的开展做准备;市场部工作主要围绕公司品牌建设及宣传推广、公关活动策划和网络营销策划。”
  毕业后,于子华在新的起点上,把在“长江”所学到的点点滴滴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在中粮期货有一句话叫――中粮期货,忠良品格,我们的解释是诚信为忠、敬业乃良,希望通过我们诚信敬业的团队,一如既往为广大投资者、为广大网民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策略化的服务,帮助大家在期货操作中取得成功。”
  近年来,他成功为公司举办了多届以公司重要客户、海内外名校知名金融学和管理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为参与对象的,以“低碳环保,绿色经营”、“倡导低碳生活,共享财富人生”和“疾风知劲草,板荡识中粮”为主题的大型绿色足迹徒步公益系列活动;邀请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李晶和渣打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等国内外知名经济学家多次做客中粮,与公司客户和管理团队畅谈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并多次成功举办集团内部和业界广为参加的中粮期货巅峰论道沙龙。而于子华坦陈,“这其中很多都得益于我在‘长江’所学到的知识以及所结交的朋友。”
  除了繁忙的工作,于子华近年来还始终关注公益事业,他本人和他的一些朋友就一直在资助一位患有白血病的年轻妈妈及其患有先心病的幼女。“长江商学院希望她的学员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更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的抱负和胸怀。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是长江商学院核心文化的重要部分。院长项兵曾说,长江商学院超越了体用之争、中西之分,取势全球,走出了一条‘大我’之路――打造全球新一代商学院。我希望自己能从‘小我’出发,越来越多地为社会尽一份力。”
  责任编辑 王海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59932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