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戏曲对话剧演出制作模式的借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艳萍

  戏曲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舞台艺术,曾吸引无数人竞相观赏。而今,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及娱乐方式推陈出新,戏曲艺术的受众群越来越小,不仅不能完全按演出市场份额进行评估,甚至不能和娱乐业相提并论。戏曲剧院团要想在演出市场上求得发展,在演出制作上必须要适应市场,进行相应调整,以进行更好的戏曲艺术推广。 当下的话剧演出大多从“导演中心制”转向“制作人中心制”,这使得一个剧目从筹备到演出形成有效的投入产出过程。但目前大多戏曲演出仍以导演或院团领导为中心,这就导致戏曲剧目在资金筹备、时间规划、宣传推广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演出效应。随着剧院团改革的深化以及演出市场的发展需求,一些戏曲剧院团逐步迈出主动将艺术与市场接轨的步伐,尽力做到艺术与市场的双赢,戏曲院团对话剧演出制作模式的借鉴,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戏曲借鉴话剧演出制作模式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缓解剧院团的资金压力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戏曲迎来了新的繁盛期,许多民营剧团经过重新组合成为国营剧、院团。自上世纪 80年代初至今,戏曲演出市场不断遭受来自娱乐文化等各方面的侵袭,虽然国家对戏曲院团的投入不小,各地方政府对评奖剧目的重视程度也很高,但整个戏曲演出市场仍不乐观。很多戏曲院团完全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内部的自主经营能力差,为竞选精品工程剧目,制作出许多内容单一、缺乏创意的剧目。 近年来,随着剧院团体制改革,许多戏曲院团面临要自负盈亏,这迫使他们伸展拳脚努力解决资金问题。其中一种做法是主动采取回报式的资金吸引方式与企业合作,在获得赞助的同时,利用剧院团或剧目的品牌影响力为企业获得更大的广告或商业回报率。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限公司 2013年与河北承德金龙集团签订了赞助河北梆子《六世班禅》 300万的创作协议。与企业的强强联手,在坚实经济后盾支持下,更利于院团进行精品创作。通过该项目演出制作模式的成功运作,剧院意识到,在单一吸引资金的同时,还要配合旅游及驻场演出,这样不仅能解决院团的运营资金问题,更能将河北梆子形成生产、销售、盈利一条龙式的文化产业模式。 二、拓展多样的剧目创作及运营方式 以往体制内戏曲院团每年的排演剧目和演出数量基本都是固定的,不会在意市场运作,更不会尝试新的运营方式。而今,随着演出市场竞争力加大,为了吸引更多新观众和年轻观众,不论是改制后的院团或体制内院团,大家都在尝试新的制作模式,积极参与到戏曲市场拓展中来。 自2007年至今,以“600年皇家粮仓+ 600年昆曲”为文化理念的皇家粮仓厅堂版《牡丹亭》运作得非常成功,已经成为传统戏曲与市场结合的典型个例。厅堂版《牡丹亭》作为商业化文化产品,完全采用了制作人为核心的运作方式。其精良的制作水平、明确的市场定位及良性的经济收益足以证明,戏曲经过现代演出制作模式的打造,完全是能够适应当下演出市场发展需求的。紧随厅堂版《牡丹亭》的成功打造,由张军和谭盾联合制作的园林版《牡丹亭》又被成功推出,将传统戏曲和中国园林结合,充分回归原作的意境美。该剧除了在江、浙、沪地区景区园林中,也在青岛的海湾园林,甚至法国的古堡中进行演出,在戏曲实景演出的制作与运营上做了新尝试。 现在很多戏曲院团都没有自己的专属剧场,演出大多要租用综合性剧场,因此很多剧目精心排演后也就演几场,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今年 3月,上海越剧院的《甄 》在逸夫舞台进行了 20场驻场演出,观众反响及上座率都不错。相比以前各地巡演,驻场演出能够省下不少成本,而且反复演出也能为演员提供不断磨练的机会。 随着小剧场京剧《碾玉观音》第二轮演出,“京剧合伙人 ”这一新词在戏曲圈已流传开来。该剧的制作演出打破体制内院团创排新剧目的制作模式,主创人员将自己的创作费和排练费按技术登记与贡献程度入股,票房收入直接让股东分成,主创人员和剧院共同承担市场风险,更激励大家做好该剧的市场推销以提高票房收入,让艺术家们直接面对市场、面对观众,接受艺术与市场的双重考验。 从以上种种实验与探索中不难看出,面对传统戏曲在演出市场日渐式微的现状,许多剧院团都在努力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剧目生产和运营方式,为戏曲演出拓展出新型的商业模式。 三、完善演出制作的管理工作 本人在走访一些戏曲院团时发现,很多院团内部的演出制作上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制作人 ”的理解,很多院团工作人员认为这一职务的工作职能类似舞台监督或者是管理行政的。这也有情可原,很多院团的制作人角色都由行政部门领导担任,他们在处理院团事务的同时还要联系演出相关事宜,但也有人因行政事务繁杂而无暇顾及演出剧目的具体事项。这样的人员安排和工作方式会打乱整个演出制作过程,导致剧目在策划、制作、宣传、营销方面缺乏完善、细致的安排。 戏曲演出和话剧演出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是舞台综合性艺术,创作部门和制作部门要分头完成自己的工作,因此需要舞台管理部门把各部门的工作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现在很多戏曲剧组也会借鉴话剧剧组的舞台管理模式,使得工作效率大有提高,也有助于提高演出的艺术水准。 四、尝试新型的宣传及营销方式 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很好的宣传营销方式进行辅助,那消费者就不会了解,更不会去购买该产品。戏曲演出要想有好的宣传,让更多人了解演出剧目并对其产生兴趣,只运用传统的宣传营销手段是不够的。 戏曲演出也在电视和广播中进行宣传,由于宣传经费等因素,电视宣传往往都只在戏曲频道播出,看到的人就更有限了。小剧场京剧《碾玉观音》在利用传统媒体上就做的充分而具有新意,剧组专门拍摄了唯美的高品质宣传片,在北京地铁、公交、商业街上滚动播出;主创人员配合电台和电视台进行节目专访;他们还深入书吧、咖啡馆、大学等年轻人爱去的地方,和观众面对面交流。这些宣传手段大大吸引了观众对该剧的关注。 一些话剧剧组利用微博或微信不断更新剧目的排演进展以吸引更多人对演出的关注,而且大家都能在这些平台下进行交流和反馈,不知不觉中就为演出的宣传营销增添很多亮点。上海昆剧团在宣传营销方面尽可能运用网络媒体(微博、微信、人人、豆瓣等)、手机 APP和高校 E-CLASS网络平台,这不但拓展了宣传营销方式,更使得宣传成本降低,提高了营销效率。 此外,虽然很多戏曲院团都有自己的网站,但大多页面设计缺乏特色和新意,网页内容单调甚至过时,就连最基本的演出信息和院团新闻都未及时更新。作为自家门面的官方网站需要精心设计,并且充分体现剧院团的精、气、神及特色。现在已进入数字化时代,剧院团的经典演出片段及名角们的演出片段都可以编辑后在官方网站滚动播放,也可以制作戏曲动漫片进行宣传,吸引更多年轻观众。 五、注重戏曲教育与观众拓展 戏曲观众老龄化以及演出市场萎缩是戏曲出现危机的重要原因。现在的很多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虽然对戏曲感兴趣,觉得演出也好看好听,但不懂得如何去欣赏,非常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导赏。当然,也有人认为戏曲是无法理解的高雅文化,离现实生活太远;或是认为戏曲有些落伍,不时尚,看不懂。因此,如何进行戏曲教育、如何培养观众、如何引导观众走进剧场观看演出等是各戏曲院团及从业者要考虑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青春版《牡丹亭》总制作人白先勇先生就曾说过:“任何一种表演艺术,如果没有年轻观众,就是没有生命力,其前途是堪忧的。 ”因此,戏曲必须要走进儿童、青少年的生活中,让他们了解戏曲。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人生阅历、受教育程度及欣赏水平有所区别,所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观众进行不同层次的戏曲教育工作非常必要。上海昆剧团自 1998年开始就进行“昆曲艺术进校园”活动,由最初的折子戏不断调整推出与年轻人生活贴近的剧目,甚至将幕后化妆、换装等环节推到台前,与学生进行互动,更积极参与高校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培养了一批忠实的年轻观众。 戏曲剧院团不仅要针对在校学生,更要面对大众人群采用多样的方式进行观众拓展。今年 5月,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中国评剧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和北京市曲剧团推出联袂驻唱演出,并将每场演出 60%的票价设置在 100元以内,将真正的实惠给予观众,以此拓展观众群。 目前,我国很多戏曲院团不缺优秀的表演人才,缺的是有效的演出制作模式,缺的是制作精良的演出剧目,缺的是吸引观众的宣传推广手段。戏曲演出虽不能完全照搬话剧的制作模式,但话剧演出制作具备的普遍性优势完全是有借鉴价值的。一出精彩的戏曲演出加上完善的演出制作,一定会让更多观众主动走进剧院观看演出,戏曲的传承和发展也会做得更好。 *本文为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戏曲演出制作模式探索”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13BB012。 马艳萍: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管理系讲师责任编辑:雍文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71234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