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升初作文衔接问题刍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房丽艳

  [摘要]本文对小升初作文衔接中出现的一些误区,以及如何做好小升初作文衔接工作。
  [关键词]衔接 误区 功利化 作文体系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212-01
  从小升初是学生成长的一个标志,也是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的阶段。如果孩子成年之后,再回过头去看这个阶段,会发现这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链条,同时也是一个学生作文水平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转变过程。
  一、学生腔、文艺腔、八股调
  小升初后学生作文的不良现象主要有几点:
  (一)没有摆脱“奶声奶气”的学生腔
  小学生写作文有点“奶声奶气”未尝不可,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应该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学会写复杂一点的记叙文,渐渐地走出作文的“婴儿期”,在语言组织上要尽量干净、利索。学生腔存在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有四点:一是生活面太窄;二是阅读量不够;三是家庭教育的影响;四是一些老教师的影响。
  (二)没有摆脱拿腔作势的“文艺腔”
  上初中的孩子特别愿意玩抒情,包括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孩子都喜欢玩这个。这个阶段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识猛长的过程,众所周知,小孩子们很少用“我”来表达事物,但大一点的孩子愿意提出“我”的主张,到初中阶段,孩子们处在青春前期,表现在作文方面就是写什么都“欲说还休”,很模糊、朦胧,看完一遍不知道到底说什么。
  (三)没有摆脱按部就班的“八股调”
  有时看作文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很多学生的作文虽内容不尽相同,其他如语言、结构,甚至主题却都差不多。在写作教学中,老师愿意给学生一个“瓶子”,让他们往里面装东西,这很方便,也很容易操作,见效也快,尤其是在一些作文班更愿意使用这种方法。
  (四)没有形成一种好的“行文习惯”
  行文习惯看似不重要,其实它往往很关键。有的学生拿过一个题目就写,速度很快,善于凑字,但质量不高,有的学生存在使用标点不规范、格式不正确的毛病。
  二、功利化是病根
  造成以上毛病的来源有很多因素,但功利化的写作是造成这些毛病的“病根”。
  小学学作文是为了考初中,初中写作文是为了考高中,非常功利化。在一些学生的意识里,作文这东西往往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只要考试过得去就行。家长们更是有这种想法。这种“功利化”的种子是从孩子小时候就埋下的。为了适应标准化考试的需要,作文被人为地分成条条框框,名目繁多:文化作文、想象作文、绿色作文、人文作文……总之,是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让人看不懂。这种条分缕析,不过是一种适应考试评判的标准而已。很少有人把作文看成是内心的需求、成长的需求、精神的需求,因此孩子们从小就被灌输一种适应考试模式的思维方式,越适应越能得高分。这种方式让我们离作文的本意越来越远。我们会越来越不习惯从生活本身去观察事物、滋养心灵和关注世事。
  三、阅读的缺失
  实际上,我们同学作文衔接不好很大程度上还是“阅读断层”引起的。在小学到初中这个敏感的阶段出现了“伸缩缝”。
  我们来看一看教学大纲中对于阅读的要求:它要求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能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能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要求三四年级的孩子能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要求五六级的孩子能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100万字。而实际上,很多孩子完不成这样的阅读数量,有的勉强完成了但是质量却不高。在给孩子选择书目的时候,我们经常从“有教育意义”的层面上去选择,而不是从“人文”的或者“文化”的角度去选择,因此经常选择二流作家或者不入流作家的作品给孩子们看,甚至还推荐一些“垃圾书”给孩子们,比如经过改编的四大古典名著、经过缩写的外国名著,甚至给孩子们一些导读性质的文章去看。
  四、深入生活 无缝对接
  要想把作文衔接做好,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尝试:
  (一)阅读要不断升级
  我们都玩过过关游戏,阅读有时就像玩过关游戏,什么级别有什么级别的书看。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孩子们看一些难度稍大一点的书,让阅读成为一种具有挑战性的事情。有些刚看时很难,看进去就好了。
  (二)深入到生活
  “深入到生活的底里”,这是当年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无论如何,我们作文不好的最大毛病,还是没有生活体验。教师主张家长或者老师给孩子们指导作文的时候,让他们亲自体验一下,记录下体验的过程,然后再进行写作。
  (三)对生活进行过滤
  这种过滤有两种:一种是自然性选择,一种是被迫性选择。有很多孩子到了初中、高中,他们对生活已经有了的一定认识,已经具备过滤生活的能力,即什么东西入文、什么东西不入文,他们的精神成长与年龄保持同步,既不“装小大人”,又不“装嫩”,写出的作文就符合自身成长的特点,不矫情、不稚嫩。
  总之,作文的衔接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衔接好了,前面是坦途,衔接不好,前面可能布满荆棘。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责任编辑:杨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75536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