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写议论文如何安排事实论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指导中学生作文,特别是议论文,在语文教学中相对来说还是个缺陷。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以本为本,深钻教材,摸索出本文所要讲的如何安排论据这个问题的捷径:那就是“六有”:有代表性、有条理、有过渡、有分析、有角度、有详略,借此给广大语文界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议论文 论据 安排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121-01
  
  中学生写作文,最棘手的恐怕是写议论文了。在20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写议论文都是用事实材料的简单叠加来应付,导致出现不伦不类的“四不像”作文。这种“写法”如果形成定势,势必危害中学生一生的作文写作。
  怎样处理事实材料(论据)呢?
  我们不妨以吴晗的《谈骨气》为例,谈谈这个问题。《谈骨气》是一篇典范的议论作品,特别是文中把事实论据处理得恰到好处,值得初写议论文的中学生模仿和借鉴。具体来说,《谈骨气》这篇议论文中,事实论据的处理做好了六个“有”。
  一、有代表性
  《谈骨气》中作者列举了3个事实论据:①文天祥“富贵不淫”,不做元朝的高官;②古代穷人“贫贱不移”,不食嗟来之食;③闻一多“威武不屈”,不畏特务的枪口。
  这3个事例,不仅家喻户晓有很强的代表性,且每个事例都紧扣中心,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二、有条理
  事实材料的组合顺序很有讲究。《谈骨气》中作者引用了孟子的3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骨气”的含义作了生动的阐释。而上述3个事例正好和这3句话构成一一照应的关系,这样文章显得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所以这3个事例的位置是不能随便调换的。
  三、有过渡
  议论文中各个事实材料的布局不是“甲乙丙丁”式的生硬罗列,材料与材料之间要有一定的过渡。请看《谈骨气》中的3个事例是如何过渡的。①南宋末年,文天祥……②另有一个例子……③还有一个例子……这3个事例被2个过渡词“另”和“还”巧妙地连成一个整体:上下过渡自然,前后浑然一体。小词起到大作用。
  四、有分析
  大多数学生初学写议论文,主体部分往往把事实材料进行简单的叠加,使文章形成了“开头+材料1+材料2+……+材料n+结尾”的模式,而这种模式恰恰是议论文的大忌。因为它把论据和论点的“水鱼”关系异化为“水油”关系。请看《谈骨气》对论据是如何进行分析的。
  论据1:……分析:“孟子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体现出来了”。
  论据2:……分析:“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论据3:……分析:引用毛泽东的话对闻一多的民族英雄气概(骨气)给予了高度赞扬。
  文中作者通过精当的分析议论,论据的论证力量大大增强,材料和论点的“鱼水”关系可见一斑。
  五、有角度
  写议论文时,材料的选择同样需要动脑子:材料的涵盖面越广,论证就越严密,这就要求我们多角度选材。在这方面,《谈骨气》就做的非常好。文中3个事例可以概括一句话:3人3阶层2时代。试想,作者为什么不安排“1人1阶层1时代”?主要原因是论据的面太窄、论证不严密,从而导致论证力量不强。
  六、有详略
  议论文中的事实论据在表述上同样需要详略得当。一般来说,事实材料与中心论点密切且不为人熟知的要详写;虽与论点关系密切,但众所周知的就略写。《谈骨气》就是这样做的:不食嗟来之食的例子,传送了几千年,妇孺皆知,所以文章写得简略;而文天祥和闻一多的事例读者相对生疏一些,所以作者安排得较详。
  上述六“有”是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点滴经验,可能存在不足。但在写作教学中,每每指导学生写作议论文时都能收到立杆见影的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79283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