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观鸟,拍鸟,深呼吸:湿地的N种诱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去的“沼泽”,今天称为“湿地”。沼泽总能让人想起爬雪山过草地的不容易,而湿地却能让人想起风高雁阵鹭影蓼花。除了沼泽,湿地还包括河流、湖泊,海岸、滩涂、水库和稻田。湿地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的确和过去不同了。这一点从称呼的变化上可见端倪。所谓“地球的肾”,湿地的功能一下子被形象地刻画出来。从原来的排斥到现在的喜欢,到认识到湿地的不可或缺。人们走上了重视生态的旅程。
  湿地自古招人喜爱,“芳草萋萋”“蒹葭苍苍”,描绘的都是湿地,那是极尽浪漫的“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年代。在被称为“沼泽”的那段时间,湿地的好处还没受人重视。那时候甚至有人看着湿漉漉的“沼泽”闹心,生出“放干沼泽里的水”的念头。
  到了今天,人们忙得厌倦了,又反过来追求慢生活。成行的鸟飞翔在芦苇荡上空,正弥补了现代人被现实压抑掉的浪漫情愫;湿地里负氧离子多。那是身处都市,怎么深呼吸都得不来的,去湿地玩叫“生态游”,健康风尚的旅游方式正受推崇;湿地更是鸟儿赖以生存的家,湿地中总能寻到鸟的身影。如果给湿地找一个主人,那非鸟儿莫属了。候鸟是地球公民,世界上的湿地,总有不同类型的鸟儿赖以生存。
  
  去湿地玩一次,等于做一次有氧瑜伽
  
  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湿地面积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6600多万公顷,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青海湖的鸟岛、湖南洞庭湖、香港米埔,黑龙江省兴凯湖等36处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但改革开放开始以后,由于不合理利用和破坏,湿地的面积急剧缩减。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已有50%的滨海滩涂不复存在,近1000个天然湖泊消亡,黑龙江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泽湿地丧失,七大水系63.1%的河段水质因污染失去了饮用水的功能。1992年中国加入湿地公约后,积极开展湿地保护工作。国家林业局专门成立了“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来推动湿地保护的规划和执行。
  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有的地区只有一种湿地类型;有的地区,一个地区内有多种湿地类型,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组合类型。
  因此,无论你住在北方还是南方,总可以在离家不太远的地方找到湿地。去湿地玩,就是奔着那里的原生态去的,芦苇荡,润湿的空气,再时时瞥一眼掠过肩头的鸟儿,痛快呼吸,慢慢融入……如果不是这样,火急火燎地去,劈里啪啦一通拍,再火急火燎地回,就失去了湿地游的精髓。去湿地玩,和做有氧瑜伽异曲同工,彻头彻尾地悠闲抻拉放松,体会彻头彻尾的轻松和快乐。针对湿地的特点,可以把行程安排得宽松一些,在湿地山野的农家院住上几天,过一把地道的有氧生活。
  
  观鸟,最浪漫爱好之一
  
  有湿地就有鸟儿栖息的身影,湿地是鸟儿的家,鸟儿的叽啾生息赋予湿地灵魂。有人说,南来北往是候鸟的宿命。候鸟南北迁徒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原因也许就是地球上遍布着湿地。夏天北方的湿地芳草萋萋、鱼翔浅底,是鸟类的天堂,此时南方的湿地汪洋恣肆、洪水滔滔;冬天来临,万里雪飘的北方湿地已经让鸟儿们少粮断炊,但此时南方的湿地恰好水量缩减,大地湿润,万物滋生,为万里迢迢飞来的鸟儿准备了盛宴。
  候鸟,在用诗般的身姿飞翔出它们的生存轨迹。只要季节找对了,湿地里一定会有鸟儿的身影。伴随着鸟儿的飞来飞去,人群中逐渐形成了一种人,他们热爱自然,观察鸟儿的生存形态是他们的生活乐趣,这就是队伍越来越庞大的观鸟爱好者,其间不仅仅有鸟类学家,也有相当多的业余观鸟爱好者。
  近十几年来中国各地观鸟活动发展迅速,观鸟人数不断增加。观鸟者心中所存的,是人类伴随远古而来的本性,是最质朴的,最本真的存在状态,是随鸟儿一起翱翔天地的快感。是从自然来、向自然去的浪漫。观鸟是怡情养性的知识性活动,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们越来越需要回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缓解,观鸟活动的兴起和发展真实体现了这种需求。
  鸟类根据是否迁徙、迁徙方式的不同,分为留鸟、候鸟、漫游鸟和迷鸟。
  
  留鸟(resident)
  终年留居于其栖息区以内的鸟,统称为留鸟。留鸟一般终年栖息于同一地域,或者仅有沿着山坡短距离迁移的现象。
  
  候鸟(migrant)
  是一年中随着季节的变化,定期沿相对稳定的迁徙路线,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作远距离迁徙的鸟类。候鸟的迁徙通常为一年两次,一次在春季,一次在秋季。春季的迁徒,大都是从南向北,由越冬地区飞向繁殖地区。秋季的迁徙,大都是从北向南,由繁殖地区飞向越冬地区。
  各种鸟类每年迁徙的时间是很少变动的,迁飞的途径也都是常年固定不变,而且往往沿着一定的地势,如河流,海岸线或山脉等飞行,几乎没有一种鸟是从它的繁殖地区笔直地飞往越冬地区,不仅如此,中途还要多次在合适的驿站作停留。
  许多种鸟。南迁和北徙,是经过同一条途径。各种鸟迁徙的途径,是不相同的。雁类、鹤类等大型鸟类在迁飞的时候,常常集结成群,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的队伍;而家燕等体形较小的鸟类,则组成稀疏的鸟群,猛禽类的迁徒却常常是单独飞行,个体之间总是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绝大多数鸟类在夜间迁飞,以躲避天敌的袭击,特别是食虫鸟类,而猛禽大多在白天迁飞。
  1 夏候鸟(summer resident)夏季在某一地区繁殖,秋季离开到南方较温暖地区过冬,翌春又返回这一地区繁殖的候鸟,就该地区而言,称为夏候鸟。
  2 冬候鸟(winter resident)冬季在某一地区越冬,翌年春天飞往北方繁殖,到秋季又飞临这一地区越冬的鸟,就该地区而言,称为冬候鸟。
  因此,同一种鸟在一个地区是夏候鸟,在另一个地区则可能是冬候鸟。
  3 旅鸟(traveler或migrant)候鸟迁徙时,途中经过某一地区,不在此地区繁殖或越冬,这些种类就称为该地区的旅鸟。
  
  漫游鸟(wander bird)
  漫游亦称“游荡或游猎”,是一种无规律的活动。游荡似乎主要是由于外部食物条件的波动所造成的。游猎活动大多局限于一些猛禽和海洋鸟类。
  
  迷鸟(atraggler bird)
  在迁徙过程中,由于狂风或其他气候条件巨变,使其漂离通常的迁徙路径或栖息地偶然到异地的鸟。
  
  观马守则
  严格地讲,人类任何在自然界的活动都会对野生鸟类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或伤害,因此,让我们做一个自然主义者,把对鸟儿的打扰降到最低。
  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自然主义者呢?自然主义者一定要弄清楚自己家窗户前鸣叫的一只鸟到底是什么鸟:自然主义者愿意走5个小时的漫长山路,只为了看一眼生长在山顶的一种不起眼的无名花:自然主义者不但不去惊动鸟儿的生活,甚至不折断一根碍眼的树枝,甚至看到地上的草,如果可能也会绕着走。总之,自然主义者笃信野生的天然的才是最美丽的,他们对自然抱有强烈的兴趣,对观察自然从来兴致盎然,却从不去伤害它们。   在野外观鸟请谨守如下守则
  ★尊重鸟类的生存权,不要采集鸟蛋,捕捉野鸟。
  ★观鸟时,鸟类进行筑巢或育雏,切记“只可远观,不可近看”,保持适当观赏距离,以免干扰亲鸟的行为。
  ★有些鸟类,生性害羞,隐秘不易观察,不可使用不当方法引诱其现身,如放鸟鸣录音,丢掷石头等。
  ★不可过分追逐野生鸟类,因为有些鸟可能因气候的原因,或体能衰弱,暂时停栖某一地区,此时,他们需要休息调养,人类的追逐行为可能直接导致其步向死亡之途。
  ★发现特别鸟种的栖息地或育雏地时,请守口如瓶,且谨记不干扰原则,勿告诉第二人,不论他是否为保护野鸟保护者。
  ★不可为了便于观察,随意攀折花木,破坏野鸟栖息地以及附近植被生态。
  
  让人大呼上瘾的鸟类生态摄影
  
  没有尝试过拍鸟的摄影人常难理解鸟类生态摄影人对鸟儿的痴迷。事实上,喜欢拍鸟的人多有观鸟爱好,在观鸟中,常常被鸟儿们的行为震撼和感动,由此走上拍摄野生鸟类的道路。野生鸟类拍摄是一件让人欲罢不能的事情,摄影人把拍鸟比喻成钓鱼,意思是不但锻炼身体,磨练意志,还会上瘾。
  无论拍摄技巧还是拍摄鸟种,摄影人总有一些个人的偏好,而拍出有价值的鸟类作品是大家一致的追求。什么叫作“有价值”的作品呢?真正有价值的鸟类摄影作品应该是:新鸟种:前人从未拍摄过的鸟种;从未被发现过的鸟类行为;常见鸟类不为人知的一面;野生鸟类生存受威胁的状况;鸟类和周围环境的关系:鸟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鸟类和它们最典型的生存环境;识别特征明显的绝美的鸟类肖像;充满幽默或趣味的鸟类表情……
  
  观鸟装备
  
  ★着装
  不要穿颜色鲜艳的服装,尽量穿正绿、草绿等接近自然环境的服装。野外活动,为防止蛇,蚊、蛭的叮咬,应穿长裤长褂。衣裤上应有合用的口袋,可以装一些小零碎。最好穿高帮皮鞋或旅游鞋,去水边湿地可以穿雨靴,注意要鞋底不易打滑的鞋。最好携带长木棍、手杖之类的东西,以便在草丛中行进时打草惊蛇。
  
  ★望远镜
  鸟类的警惕性很高,大规模观鸟队伍很难做到近距离观鸟,因此,望远镜必不可少。15~60倍的望远镜配合三脚架适合看水禽和固定目标,但价格不菲,一般观鸟者不妨自备7~10倍双筒望远镜。
  
  ★笔记本
  准备一个便于携带的无格子的笔记本,在观察过程中用图和文字记录有关内容。记录时常使用带橡皮头的铅笔。用铅笔记录可避免淋雨或浸水使字迹模糊不清。
  
  鸟类生态摄影的道德
  
   首先所有拍鸟摄影人都该铭记并履行的一个原则是:“被拍摄物的命运更重于摄影本身”,是否遵行这个铁律标志着你是否一个真正的自然主义者,而成为一个自然主义者是拍摄到最有价值鸟类作品的秘诀。
  而如果你不是一个自然主义者,一旦你的身影出现在湿地,那么你对鸟类和湿地的伤害就变成了无限可能。近年来,鸟类摄影风气日盛,作品水平也日益升高,画面之精美、布局之完整、构图之用心,有其正面价值。但在美丽的背后,可能发生了一些图片里看不到的伤害,道德感较差的拍鸟者还是事实存在的。
  摄影者本人应熟悉被拍摄鸟类的自然历史。越复杂的生活史与越稀有的鸟种,对它的了解也应越多。当我们在近距离摄影或观察鸟类时,几乎不可能不对它们的行为及习性造成影响,即使这些影响只有一点点。然而,尚无任何量化的数据可用来衡量这些影响,特别是弃巢率及被掠食率的增加和降低繁殖的成功率,因为这些情况在完全没有摄影者的情形下,也会自然发生。
  热带地区的小型禽鸟,其卵或雏遭自然掠食的情形是很普遍的,而它们在遭掠食之后的几天内,大多数都会再筑新巢,重新繁殖。如果我们能采用适当方法,使摄影干扰对鸟类的影响降到最低,自然会减少鸟类的死亡率。至于极稀有的鸟种,则一丁点的风险也冒不得。
  因拍摄鸟巢者所造成的疏忽,向来遭到自然主义者的批评。即使如此,仍有许多过度狂热者喜欢让鸟在被拍摄时具自由野性,而轰赶它们,使它们处于危险境地。许多地方,赏鸟是一种普遍的活动,而在见到稀有鸟种时更需保密,以免鸟类因大量赏鸟者的到访而遭赶跑,甚至因为干扰而需不时飞离原觅食区而致死亡。
  有个著名的例子。1978年初,在英国肯特郡,当时来了只鸨(bustard),那天大约200人都看到,也未发生意外,随后持续了2个月,直到一份发行全国的《GARPEVINE》杂志获得此消息之后就完全改观了。新的人潮拥入,有赏鸟人,也有摄影者。当中许多人行径良好,但也几乎每天有人非把它吓飞觅食区不可,以便观看它的飞姿。这样做不只干扰了鸨的正常生活,也妨碍了其他素行良好的赏鸟人和摄影师。
  目前英国的鸟类生态摄影道德问题已获得法律的规范,称为“鸟类保护法”,该法禁止人们接近其“附录”中所列的稀有鸟种的巢,或故意干扰它们的生活。摄影时所造成的干扰也被严令禁止。有经验的鸟类摄影者着想在巢或巢附近拍摄这些英国的稀有种,必须先取得英国自然保育局(Nature Conservancy)的许可执照。其他国家也有限制,如1954年开始,在冰岛拍摄稀有鸟种的鸟巢,若无执照,也是不合法的。
  无论国内国外的鸟类摄影人,都应尽最大力量来降低对鸟儿的伤害,这是人类应有的道德,也是对自然应负的责任。
  
  野鸟摄影守则
  
  ★拍摄应维持自然状态,许多拍摄需要对环境植被进行处理,这种情形应尽量降低到最低程度,不要使鸟儿暴露在掠食者、人类及恶劣天候下。
  ★拍摄野生鸟类,应采自然光,不可使用闪光灯,以免惊吓到它们。
  ★在拍摄稀有鸟种时,应尽量在数量相对较多的地方进行。对于繁殖期鸟类的摄影,具备良好鸟类繁殖知识的摄影人才能进行。
  ★只要顾虑到巢鸟可能无法进行正常的繁殖行为,就一定要采用伪装。且镜头等物件从外头应该都看不到。伪装不可架设在鸟儿进出鸟巢的路径。别让摄影器材摇晃作响。
  ★因最佳的作品常在孵卵期摄得,最好等亲鸟对环境感到充分安全后再拍。在伪装架设完毕后,该鸟的首次探巢是用作检视其出入径及行为的最佳时机,这时不要急着拍摄。快门声越安静,鸟注意到的机率就越小。镜头焦距越长,伪装的距离就能越远,而遭到鸟排斥的危险就越小。
  ★应慎重拍摄鸟巢。绝不可将幼雏从巢中移动摆姿态,绝不可以用人为的方法,阻窒幼鸟的行动自由。
  ★使用录音的声音引起鸟儿护卫领域的行为,或用掠食者标本引发警戒反应,这在繁殖季时应小心考虑使用,千万不能在鸟儿的巢边这样做。
  ★只为了摄影而捕捉鸟类,更是不被接受的行为。捕捉繁殖中的亲鸟作棚内摄影,这在任何情形下都是非常不道德的事。
  ★稀有鸟种摄影作品出版或展览,勿透漏详细拍摄地点。稀有鸟类发生地绝不可以故意公布。
  愿每一位鸟类摄影人都能了解保护鸟类、保护湿地的意义,不但有动人心魄的佳作,更有高操的道德令人敬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86267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