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衡阳雁去南岳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正是秋水长天之日,车进衡阳地界时,我们侃起了“雁去雁回”:大雁越冬,为什么飞到衡阳后就再不肯南去了呢?是文人杜撰,还是物候自然?争论的结果是,不管属于哪一种,显然都跟衡山不无关系。
  衡山为我国五岳之一,被称为“南岳”,也被尊为“衡岳”、“寿岳”,是当然的南天一柱。但是,“柱说”太笼统,神州五岳,谁不是一“柱”?因此,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就在五岳风貌上煞费苦心,希图一语破的。这其中恐怕要数清人魏源独领风骚了,他在《衡岳吟》中这样写道:“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 五岳之中,我最后拜见的就是这南岳,它是否真如魏源所云,凭着“飞”姿而独步天下呢? 我怀着崇敬,带着疑问,拜访了衡山。
  衡山逶迤800余里,横跨湖南八个市、县,南起“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回雁峰,北止“白云深处有人家”的岳麓山,由巍然耸立着的72座山峰组成,亦被称作“青天七十二芙蓉”,而主峰则坐落在衡阳境内。
  我们来到回雁峰前,只见牌坊高耸,“南岳第一峰”五字十分醒目。再看山峰,高不过百米,不禁有点失落,难道这就是雁回处?不错,峰形也确似一只鸿雁引颈昂头,欲展翅腾空,但显然更主要的还是囿于传说。回雁峰上,一座千年古刹坐落其间,名曰“雁峰寺”。
  别过回雁峰,一路前行,眼前闪过几十座芙蓉般婀娜多姿的山峰。大约一个小时后,我们进入核心区。举目眺望,只见天际群峰巍峨,气势磅礴,果然令人顿生欲飞欲仙之感。
  衡山烟云多变幻,堪与黄山媲美。人在山中,忽然就见云升雾起,转眼间,清晰可见的一座座山峰,竟被一团团烟雾笼罩住,身影渐渐隐去,游人自己也感到像在腾云驾雾,只觉得一缕缕、一团团的青烟白气绕于胸前,流于指隙,似乎伸手可捉,可又什么都捉不到。突然,一阵清风拂来,风过处,天空便由灰而白,由浊而清,浓雾消散,远处的山峰又清晰可辨了。
  烟云之外是宗教。衡山为我国南方宗教文化中心,沿途只见古刹时隐时现,点缀着苍山林海。
  南岳既是佛教圣地,也是道教名山。环山数百里,有寺、庙、庵、观等宗教建筑200多处。其中,位于南岳古镇的南岳大庙,建筑面积高达9.8万平方米,依次九进,是我国南方和神州五岳中最大的古建筑群,有“江南第一庙”、“南国故宫”之称。该庙始建于唐,后迭经唐、宋、元、明、清六次大火和16次修缮扩建,于光绪八年(1882)形成现今规模。
  大庙坐北朝南,四周围以红墙,角楼高耸,林涧山泉绕墙流注。庙内,东侧有道观八处,西侧有佛寺八所,以示南岳佛道平等。
  南岳大庙堪称艺术珍品,其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美、结构之完整、布局之周密,实属罕见。
  南岳大庙之外,有祝圣寺、南台寺、福严寺、上封寺、清凉寺,它们合称为南岳六大佛教丛林。
  在衡山,道教比佛教历史悠久,早在道教创立的春秋时期,便传到这里,留下不少仙踪。之后,道教所谓福地洞天的称谓,及崇尚的七十二、三十六、二十四等数字均有体现。山上建有晋代的黄庭观、上清宫,南齐时期的玄都观,唐代的降真观,以及麻姑仙境、紫竹林、祖师殿等。这些道观,有“南岳夫人”魏华存修道处,有晋代道士徐灵期修行处,有唐代司马承祯修道处……或“十方丛林”,或“子孙庙”,都是道教文化在衡山留下的胜迹。
  我们沿着登山公路,驱车直奔主峰,满眼苍翠扑面而来。不用说,衡山秀色自是异常迷人。
  南岳久有“独秀”之誉,无山不青,无水不碧,秀之所在,漫山遍野五彩缤纷,争妍斗丽,绚烂夺目,花香扑鼻。那连绵的山势,那茂密的森林,四季长青,就像一座天然公园。树茂而林深,仅树名就足够动人了:金钱松、红豆杉、银杏树、伯乐树、香果,以及常绿的香樟、神奇的梭罗、火红的枫林、古老的藤萝。南岳现有各种树木1700多种。这是几十代人的汗血结晶,其中许多是奇珍异宝。福严寺的银杏树大而根深,相传受戒于六朝时的慧思禅师,树龄至少在1400年以上,树身三人合抱不下。藏经殿后的白玉兰也有四五百年的历史,至今仍然逢春开花,香飘满山。上封寺后的原始森林,许多树都是老态龙钟,弯腰驼背,遍身青苔,不见纹路。乍一看去,它们虽长得虬曲乖张,冠盖不整,但盘根错节,相互依偎,状如严寒中一群衣不蔽体的老人相拥取暖,令人于怜悯中肃然起敬。在这高山风口上,它们千百年如一日,顽强地抵御着风刀霜剑的侵袭,彼此抱得很紧,你搀我扶,大义而情深。
  南岳之秀,外柔内刚,其生命力之顽强,由此可见一斑,因而也便有了承接其风骨的“南岳八绝”,即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磨镜台之幽、水帘洞之奇、大禹碑之古、南岳庙之雄、会仙桥之险。不难想见,正是这些有着深远文化内涵的奇绝名胜,梳裹着衡山的非凡与靓丽,成就了这一代宗岳!
  衡山出类拔萃,五岳独秀,令历代文人墨客莫不仰慕,上至九五之尊的帝王,下到白衣卿相的夫子。宋徽宗钦题“寿岳”,李太白吟咏衡山,杜工部寄兴南岳,韩昌黎“精诚开云”,柳宗元、刘禹锡衡山揖别,范成大祝融逢春,张居正寿岳抒怀,黄庭坚福严留墨,王船山莲花续梦,徐霞客四宿上封,何绍基览岳当书……哪一段都是佳话,哪一曲皆为绝唱!
  衡山四季如春,也难怪迢迢大雁到此便裹足不前了呢!
  大约下午4点钟的样子,我们终于登上了衡山主峰。衡山主峰名叫祝融峰,海拔1300多米,相传是火神祝融的休憩之地。“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这是当年韩愈登上祝融峰时的赞叹。置身南岳绝顶,环眺四野,犹入云端看天际,茫茫之中依稀可见东面湘江逶迤,宛如玉带;南面群峰涌动,如涛似浪;西面苍山雪顶,银辉闪烁;北面洞庭烟波浩渺,若隐若现。俯瞰脚下,沟壑纵横,渊深万丈,令人胆战心惊!
  祝融峰顶,一块巨大的岩石上,建有一座宫殿式建筑,那便是道教祭祀火神的祝融殿。
  导游介绍说,隋代以前即有此建筑,当时叫老圣帝殿,亦称天尺庵。因其地处高寒,风雨霜雪侵袭,此殿宇屡修屡毁,后废。明万历二年(1574),巡按湖广的按察使李式仿韩愈“精诚开云”,在此处建“开云祠”,后又废。清乾隆十六年(1751)于其废址上奉旨重建,取名祝融殿。殿宇坐北朝南,木石结构,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山门、正殿、后殿。山门为四柱三门楼式石牌坊,山门与正殿间为天井,左右有廊与殿相连。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为使“罡风不能动摇,冰雪不可冻裂”,殿顶覆盖2尺长、1尺宽、30多斤重的特制铁瓦。这些特制铁瓦,绝大部分系清代铸造,另有数十块为宋代遗物,可谓价值连城。新中国成立后,于1963年、1981年、1983年分别进行了三次大的维修。
  祝融殿人流如织,香客如云,香火异常旺盛。走近祝融殿,只见门额上镌刻着“祝融殿”三个大字,左、右楹柱上刻有对联:“寅宾出日,峻极于天”。迈入殿内,便见香烟缭绕,油灯长明,殿正中神龛内,巍然端坐着人称“有求必应”的祝融火神全身塑像。宋时,祝融曾被御封为“南岳司天昭圣帝”,故民间又称其为“南岳圣帝”。后历朝历代许多皇帝都来此朝拜祭祀,祈求“以为社稷,而福生灵”。塑像旁班列六部尚书、金吾将军。神龛后有观音、雷神、慧思塑像。其中,慧思和尚传为南岳佛教开山祖师。
  祝融殿后面是花岗岩石柱砌成的围栏,4尺多高,三面环绕正殿,凌空建在陡峭险峻的舍身岩上。凭栏俯瞰,云烟浮脚底,飞鸟出没间。
  祝融殿右侧石门外,有一块岩石,上面有“乾坤胜览”、“尊峙寰中”、“山矗天止”、“云起峰流”等唐代以来的石刻。岩石顶上有一个石栏,即为著名的望月台。据说,夜晚在这里凭栏望月,会觉得身在琼楼玉宇之中。
  夕阳西下,我欣然登上望月台,放眼天地环宇。万里穹苍之下,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天然水墨丹青次第展现。“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多么壮丽的河山啊!此时此刻,任何人都难免和我一样,因感慨而会想到人类与火。火,驱散了寒夜,送来了温暖,带来了光明;火,进化了人类,改变了世界……在人类进化、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中,火的作用无法估量,更无可替代。因此,我们应该对火充满感激,充满敬畏。
  值得称道的是,我国的宗教文化,尤其是土生土长的道教,在这个问题上做了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将火神高奉于南岳之巅,温暖神州,照耀万古,让炎黄子孙遥望、遥祭、遥拜。在这如飞的南岳绝顶,我忽然感悟,人生不能没有亲情,人生不能没有信仰,人生又安能没有敬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86295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