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了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常菁 刘桂兰 谢晓娟 张诗炀 黄海滨

  文章编号:1008-7133(2022)06-0035-09
  摘要:基于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地区)2008―2020年面板数据,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运用调节效应检验区域资源配置能力与地域区位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区域资源配置能力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之间存在调节效应,即地区资源配置能力越高,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区域新能力的影响越显著;地域区位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之间存在调节效应。与其他区域相比,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以及长江三角洲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更显著。相比地域区位而言,区域资源配置能力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影响更为显著。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区域创新能力;调节效应;企业创新
  DOI:10.16315/j.stm.2022.06.001
  中图分类号: F276.44;F224.32;G301
  文献标志码: A
  收稿日期: 2022-10-19
  Has the recognition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promoted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Empirical evidence from provincial panel data in China
  CHANG Jing,LIU Gui-lan,XIE Xiao-juan,ZHANG Shi-yang,HUANG Hai-bin
  (Guangdong R&D Center for Technological Economy, Guangzhou 51003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panel data of 31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excluding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from 2008 to 2020,this paper conduct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dentification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and the promotion of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and use the regulation effect to test the influence of regional resource allocation capability and regional loc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tech enterprise identification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dentification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promotion of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There is a moderating effect between the recognition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and the promotion of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 in regional resource allocation capacity,that is, the higher the regional resource allocation capacity, the more significant the impact of high-tech enterprise recognition on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 Regional location has a moderating effect between the recognition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compared with other regions, the recognition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located in Guangdong Hong Kong Macao Greater Bay Area, Beijing Tianjin Hebei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plays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Compared with the regional location,regional resource allocation capability has a mor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tech enterprise identification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Keywords:high-tech enterprise;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adjust the effect; enterprise innovation

nlc202301171356



  1988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实施“火炬计划”,揭开了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序幕。1996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范围由高新区扩展至全国,国家及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助推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不断发展壮大。2008年,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出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首次明确获得认定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是自2008年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后,中国行业性税收优惠政策中涉及面最广、受惠企业数量最大的优惠政策。自此,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各省市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幅提升。
  新形势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区域创新及其能力。然而,享受税收优惠减免政策的高新技术企业能否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影响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要素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还是企业内部研发投入?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从理论研究层面来看,以往文献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大多集中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影响因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执行状况、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影响效果3个方面:一是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研究。学者们主要从外部环境(政府补助、税收政策、科技信贷)和企业内部(研发投入、股权结构、企业规模)因素2个方面着手,探讨了其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影响[1-3]。二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学者们围绕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执行、不同类型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等方面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Σ呓ㄒ[4-6]。三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影响效果研究。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增长、产业集聚、专利申请等方面的研究[7-8]。综上所述,目前学术界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效果的研究尚不多,尤其是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较少。为此,本研究基于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2008―2020年面板数据,探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运用调节效应检验,分析地域区位、区域资源配置能力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以期为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参考和政策建议。
  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内在本质,也是区域创新的关键要素。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依托自主知识产权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角度来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即是区域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从创新投入的角度看,郑烨等[9]研究表明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人员投入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绩效水平。高新技术企业在实现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开发人员、研究开发经费,高新技术企业高强度的科技投入,直接导致区域创新投入的整体提高。从创新产出的角度看,王海花等[10]研究显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促进区域专利授权量显著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最直接的创新产出是发明专利,而发明专利是衡量区域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也就是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具有直接影响。还需要指出的是,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其区别于一般企业的显著特征,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不断发展新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有效带动了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从而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整体提升[11]。从资源使用效率的角度来看,窦钱斌等[12]的研究表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对企业创新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也就是说,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效率远高于一般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通过高效率的使用、融合、重组创新资源,带动整个区域创新系统资源不断优化、整合,形成区域创新资源的良性循环。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假设:
  假设H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有显著正向作用。
  1.2资源配置能力的调节作用
  目前学术界对区域资源配置能力的定义,大多是在徐建国[13]对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内涵释义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延伸。徐建国将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定义为区域内能够高效率运用和整合科技资源的能力。本研究借鉴前人对区域资源配置能力内涵的研究成果[14-16],将区域资源配置能力定义为区域对人才、资本等各种资源的吸收能力、利用能力,其内涵是指区域资源总量与资源配置效率。
  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生产要素本身是开放的、可以在区域间自由流动的,因此,很多创新资源总量并不大的城市,也可以通过吸引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生产要素,实现区域创新发展。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市场是“指挥”创新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的“看不见的手”。然而,在市场配置机制的背后,资源配置效率才是促使创新生产要素在区域间流动的根本原因。区域资源配置效率越高,也就表示该区域资源配置能力越强,高资源配置效用使得区域更易于吸引更多优质资源,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也就是说,创新生产要素会从资源配置能力较低的地区自动流向资源配置能力较高的地区,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生产要素在区域资源配置能力的调节下,会自动流向其效益最大化的地方。对于区域创新系统来讲,创新生产要素的大量涌入,增加了区域创新资源总量,丰富了区域创新资源种类,同时优化了区域创新环境。当区域内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技术创新所需的创新资源时,企业创新成本也就进一步下降,企业创新成本的下降会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有效提高企业创新效率,从而实现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假设:
  假设H2:区域资源配置能力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即在高资源配置能力水平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作用越显著;在低资源配置能力水平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作用越不显著。
  1.3地域区位的调节作用

nlc202301171356



  地域区位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发展影响显著[17]。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和发展需要充足的创新资源与良好的创新氛围,这些都与企业所处的地域区位密切相关。张敏等[18]研究发现地域区位及其内含的自然资源、环境资源优势以及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优势对人才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从而促进了区域科技创新人才的涌进。牛冲槐等[19]研究提出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作用下,科技型人才会自动流向边际效益高的地区,这使得科技型人才出现地域区位集中的现象,进而形成地域区位人才优势。邓凯[20]研究表明不同地域区位的创新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创新环境的地区性限制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优势积累存在挤出效应,因此我国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弱且发展速度较慢,相对于东部地区存在明显差距。费先云等[21]研究表明地理位置在ISO认证与企业创新中存在调节效应,相比于中西部企业,东部地区企业的ISO认证对产品和过程创新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与其他区域相比,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以及长江三角洲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优惠的政策导向、完备的配套设施、便利的交通条件,这些均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创新要素和良好的创新环境。进而促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之间的作用关系。综上所述,提出假设:
  假设H3:地域区位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即与其他区域相比,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以及长江三角洲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更显著。
  2研究设计
  2.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2008―2020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地区)作为研究样本。自2008年起,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创新日益活跃,各省市区域创新能力逐年提升。然而,由于地域区位、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原因,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质量均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差异,各省市区域创新能力也呈现出较大差异。本研究选取2008―2020年中国省级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具有较强代表性。
  本研究相关统计指标数据来自《中国火炬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官方公布数据。对于个别缺失数据的处理,本研究参考国内多数研究的做法[22],通过线性插值法来进行数据填补。
  2.2变量测度
  1)被解释变量。区域创新能力。目前学术界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测度与评价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单指标法、指标体系法[23]。单指标法通常使用专利、R&D投入、新产品等单一指标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相关研究表明:专利、R&D投入、新产品等单一指标在评价区域创新能力方面无明显区别[24]。我国学者对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研究起步较晚,比较成熟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多出自政府部门的报告。因此,本研究参考已有的研究,采用发明专利授权量衡量地区创新能力。一是考虑到数据的准确性、连续性相对较强;二是因为与专利申请量相比,专利授权量更能体现地区创新质量,而发明专利授权量更能体现地区基础性、原创性的创新能力。
  2)解释变量。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根据前文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区域创新能力相互影响路径的理论研究,本研究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量、质量两个方面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系展开探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量是反应各省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基本数量特征,高新技术企业质量可以反应各省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发展潜力特征。各省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采用《中国火炬统计年鉴》中入统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表示;各省市高新技术企业质量采用《中国火炬统计年鉴》中高新技术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表示。
  3)调节变量。区域资源配置能力、地域区位。区域资源配置能力涵盖区域资源总量、区域资源效率2个方面,对区域经济来说,资源的有效配置比资源总量更加重要。本文主要考虑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之间的作用关系,故采用每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所产生的发明专利数量代表各省市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地域区位参考有关文献研究,采用虚拟变量的处理方式,即属于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取值为1,不属于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取值为0。
  4)控制变量。从理论研究层面来看,以往文献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资源3个方面。有关研究表明[25-26]经济发展水平、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等创新环境因素,教育水平、对外开放水平等创新资源因素有效影响区域创新能力提升。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区域创新能力提升都需要区域经济为其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与环境支持。与国内生产总值相比,人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更侧重于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本文参考杨劬等[27]的研究选取地区人均生产总值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教育是区域创新系统的基本要素,其通过人力资本形成、知识传播与外溢、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等功能影响和决定区域创新能力机制。自2016年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对科技人员的定义不再有学历限制。在不同教育程度人口比例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比例是区域发展最为关键的指标[28],因此,本研究选取6岁及6岁以上人口中教育程度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衡量地^教育水平。
  金融发展水平是决定产业层面知识与技术资本积累的重要因素[29],是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也是区域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参考徐宇明等[30]研究,选取银行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衡量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
  外商直接投资是衡量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中关注度较高的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对区域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1]。本研究选取外商投资总额衡量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相关变量定义及说明,如表1所示。

nlc202301171356



  2.3模型构建
  根据相关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主效应模型。
  INNOi,t=β0+β1HITEi,t+β4∑Comi,t+εi,t。(1)
  INNOi,t=β0+β1HITEi,t+β2FUNDi,t+
  β4∑Comi,t+εi,t。(2)
  其中:INNO为区域创新能力;HITE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FUND为高新技术企业R&D支出比重;COM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教育水平、地区科技金融水平、地区对外开放水平的综合指标;β0为常数项,β1、β2、β4为对应的回归系数值,ε为误差项;i表示地区,t表示年份。
  根据相关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能力关系的调节效应模型。
  INNOi,t=β0+β1HITEi,t+β3RESO×HITEi,t+
  β4∑Comi,t+εi,t。(3)
  INNOi,t=β0+β2FUNDi,t+β5RESO×FUNDi,t+
  β4∑Comi,t+εi,t。(4)
  INNOi,t=β0+β1HITEi,t+β6LOCA×HITEi,t+
  β4∑Comi,t+εi,t。(5)
  INNOi,t=β0+β2FUNDi,t+β7LOCA×FUNDi,t+
  β4∑Comi,t+εi,t。(6)
  其中:LOCA为地域区位,RESO为资源配置能力;β3、β5、β6、β7为交互项对应的回归系数值。模型(3)、(4)为区域资源配置能力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能力关系中的调节效应模型;模型(5)、(6)为地域区位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能力关系中的调节效应模型。
  3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3.1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本研究采用STATAl6.0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各变量统计性描述结果,如表2所示。从总体描述性统计结果来看,中国各省市区域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企业质量、经济发展、科技金融、教育水平等变量指标均持续向好,但中国各省市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显著。中国各省市区域创新能力逐年提升,各省市区域创新能力差距相差较大的状况没有改变。2008―2020年各省市发明专利授权量均值为6 121.66件,
  中位数2 298.5件,发明专利授权数均值远高于中位数,表明近年来各省市发明专利产出水平较高;2008―2020年各省市发明专利授权量标准差9 737.48件,标准差远高于均值,表明各省市发明专利产出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国各省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质量指标与区域创新能力指标表现一致。2008―2020年各省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均值为2 599.58,最大值为5 2797个,最小值20,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规模差距较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标准差5 145.37,远高于其均值,表明多数省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仍有待提升。2008―2020年中国各省市GDP均值
  47 835.77亿元,标准差26 432.21亿元,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显著;2008―2020年中国各省市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均值12 382.9亿元,最大值158 109.3亿元,标准差24 462.2|元,各省市金融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各省市外商投资总额均值26 607.67亿元,中位数19 083.68亿元,标准差25 369.03亿元,可以看出,我国各省市开放创新水平存在差距,但大部分地区开放创新水平持续向好;各地区教育水平均值0.122,标准差0.073,表明各省市大专以上教育水平差距不大,我国高等教育覆盖率持续向好。
  在对各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前,为了消除误差,对发明专利授权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人均GDP等变量进行了取对数的处理。同时,为了防止异常值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对所有变量进行了缩尾处理。从各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规模、高新技术企业质量与区域创新能力相关,区域资源配置能力、地域区位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质量和区域创新能力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如表3所示。
  3.2直接效应检验
  在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直接效应检验前,先进行豪斯曼检验来确定本研究中的面板数据适合回归的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本文中的面板数据均适合用固定效应进行回归。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能力直接效应检验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模型(2)的回归结果中,变量HITE的回归系数β=0.086,P<0.01,可以说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规模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模型(3)的回归结果中,变量FUND的回归系数β=0.183,P<0.1,可以说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正向作用。模型(1)、模型(2)、模型(3)的回归结果表明,在控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开放水平的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假设H1得到验证。
  3.3调节效应检验
  在进行区域资源配置能力、地域区位的调节效应检验之前,同样采用豪斯曼检验来确定回归模型类型,检验结果表明所有模型均适合固定效应。区域资源配置能力、地域区位的调节效应检验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模型(4)的回归结果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与资源配置能力的交互项HITE×RESO的回归系数β=0.129,P<0.01,变量HITE的回归系数β=0.288,P<0.01,表明调节变量资源配置能力能够正向调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在模型(6)的回归结果中,高新技术企业质量与资源配置能力的交互项FUND×RESO的回归系数β=-0.656,P<0.01,变量FUND的回归系数β=1.627,P<0.01,表明高新技术企业质量与资源配置能力的相互项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负向作用。由模型(4)、模型(6)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控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开放水平的情况下,资源配置能力可以显著调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假设H2得到验证。

nlc202301171356



  根据模型(5)的回归结果,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与地域区位的交互项HITE×LOCA的回归系数β=0.120,P<0.05,变量HITE的回归系数β=0.049,P<0.1,明调节变量地域区位能够一定程度地正向调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根据模型(7)的回归结果,高新技术企业质量与地域区位的交互项FUND×LOCA的回归系数β=0.125,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企业质量与地域区位的相互项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模型(5)、模型(7)回归结果表明,在控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开放水平的情况下,地域区位可以一定程度的调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假设H3得到验证。
  4结论与启示
  4.1结论
  本研究探讨分析了2008―2020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区域资源配置能力、地域区位的调节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有关结论如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区域资源配置能力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之间存在调节效应,即在高资源配置能力的水平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越显著;在低资源配置能力的水平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越不显著。地域区位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之间存在调节效应,即与其他区域相比,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以及长江三角洲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更显著。相比地域区位而言,区域资源配置能力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影响更为显著。
  4.2启示
  一是持续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区域创新的领跑者,其创新发展可以有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各级政府应持续强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力度,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规模。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政策环境,着力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力,锻造区域创新的“王牌军”。
  二是持续加强企业创新要素供给,提高资源配置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可以有效调节高新技术企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区域创新的绝对主体,应加强对其创新要素供给。如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建设创新平台、支持助推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创新人才、科技金融助推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等。
  三是助力中西部省市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与东部省市相比,中西部省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科技创新资源较为稀缺,鼓励中西部省市出台政策,实现创新资源的“东输西聚”,以减少地域区位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纪纲,程昔武.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活动影响分析:以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8):40.
  JI G,CHENG X W.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government subsidy on enterprise innovation:Take high-tech enterprises in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J].Assets and Finance of Administrative Undertakings,2022(8):40.
  [2]张方华,刘紫薇.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以上市企业为例[J].创新科技,2022,22(3):42.
  ZHANG F H,LIU Z W.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enterprises:Take listed companies[J].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2022,22(3):42.
  [3]窦丽琛,范凯迪,柳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基于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技和产业,2022,22(3):7.
  DOU L C,FAN K D,LIU Y.High-tech enterprises identify the incentive effect of policy on enterprise innovation:Based on the empirical study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in Hebei province[J].Technology and Industry,2022,22(3):7.
  [4]姚瑞娟,h珊.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中的知识产权常见问题及对策:以天津为例[J].管理科学,2022(1):147.
  YAO R J,MIN S.Comm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high-tech Enterprise Declaration:Take Tianjin[J].Management Science,2022(1):147.
  [5]赵志威,张园淋,马鹏.浅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的潜在风险点与防范对策[J].甘肃科技,2022,38(11):61.
  ZHAO Z W,ZHANG Y L,MA P.Analysis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identified in the potential risk point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J].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2,38(11):61.
  [6]江光华.文化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以中关村示范区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7(16):46.

nlc202301171357



  JIANG G H.Cultural Enterprises identify the plight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and countermeasures:Take the Zhongguancun Demonstration Zone as an example[J].Research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7(16):46.
  [7]黄倩,舒志勇,张鹤.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及对武汉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中国高新科技,2022(8):118.
  HUANG Q,SHU Z Y,ZHANG H.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Wuhan's economic growth[J].China's High-Tech,2022(8):118.
  [8]梁嘉明,常菁,张诗炀.发挥高新技术企业优势促进战略性产业创新发展[J].广东科技,2021:51.
  LIANG J M,CHANG J,ZHANG S Y.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We will promot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industries[J].Guang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1,30(8):51.
  [9]郑烨,阎波.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促进了区域创新绩效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9(1):174.
  ZHENG Y,YAN B.Does the identification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promote region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China provincial panel data[J].Economic Restructuring,2019(1):174.
  [10]王海花,杜梅,O芹,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区域创新绩效:区域位置与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J].华东经济管理,2020,34(3):37.
  WANG H H,DU M,SUN Q.Identification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Regional location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of the regulatory role[J].Economic Management in East China,2020,34(3):37.
  [11]胡连卡.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思考[J].新材料产业,2012(1):75.
  HU L K.How to improve the conversion ra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our high-tech enterprises[J].New Materials Industry,2012(1):75.
  [12]窦钱斌,孙美露,王菲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与企业创新效率:提升还是抑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反事实估计[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19):123.
  DOU Q B,SUN M L,WANG F Y.Identification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and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Promotion or inhibition:A counterfactual estimate based on China's listed companies[J].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Countermeasures,2020,37(19):123.
  [13]徐建国.我国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2(9):98.
  XU J G.Analysis of China's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allocation ability[J].Chinese Soft Science,2002(9):98.
  [14]陈健,何国祥.区域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3):78.
  CHEN J,HE G X.Research on the allocation ability of regional innovation resources[J].Dialectics of Nature,2005,21(3):78.
  [15]林民书,杨治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资源配置能力问题研究[J].综合竞争力,2010(4):45.
  LIN M S,YANG Z G.Research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gap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capacity[J].Overall Competitiveness,2010(4):45.
  [16]孙久文,易淑昶,傅娟.提升我国城市群和中心城市承载力与资源配置能力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21(2):101.

nlc202301171357



  SUN J W,YI S X,FU J.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urban carrying capacity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capacity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and centres in China[J].Tianjin Social Sciences,2021(2):101.
  [17]曾x,冯展斌,张茜.地理位置、环境规制与企业创新转型[J].财经研究,2016,42(9):87.
  ZENG Y,FENG Z B,ZHANG Q.Geographical location,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enterprise innovation transformation[J].Financial Research,2016,42(9):87.
  [18]张敏,陈万明,刘晓杨.人才聚集效应关键成功要素及影响机理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8):494.
  ZHANG M,CHEN W M,LIU X Y.Analysis of key success factors and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talent aggregation effect[J].Research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9(8):494.
  [19]牛冲槐,田莉,郭丽芳.科技型人才聚集对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2):63.
  NIU C K,TIAN L,GUO L F.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gathering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convergence[J].Research on Technical Economy and Management,2010(2):63.
  [20]邓凯.空间差异视角下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环境的外生优势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8,33(9):88.
  DENG K.An analysis of exogenous advantages of innovation environment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in wester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differences[J].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 Forum,2018,33(9):88.
  [21]费先云,王建刚.ISO认证与企业创新:地理位置与组织形式的调节效应[J].科技和产业,2022,22(2):165.
  FEN X Y,WANG J G.ISO certification and Enterprise Innovation: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form[J].Technology and Industry,2022,22(2):165.
  [22]马勇,田拓,阮卓阳,等.金融杠杆、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J].金融研究,2016(6):37.
  MA Y,TIAN T,RUAN Z Y,et al.Financial leverage,economic growth and financial stability[J].Financial Research,2016(6):37.
  [23]宋帅邦.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12):118.
  SONG S B.Research on evaluation of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 China[J].Research on Technical Economy and Management,2020(12):118.
  [24]HAGEDOORN J,CLOODT M.Measuring innovative performance:Is there an advantage in using multiple indicators?[J].Research Policy,2003,32(8):1365.
  [25]朱建锋,熊德明,张宏岩.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文献综述[J].中国经贸导刊,2020(8):178.
  ZHU J F,XIONG D M,ZHANG H Y.Literature Review of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in our country[J].Guide to China Business and Economics,2020(8):178.
  [26]王建民,王艳涛.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研究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15(12):186.
  WANG J M,WANG Y T.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regional innovation ability in our country[J].Economic Exploration,2015(12):186.
  [27]杨劬,赵莹,张荣光,等.政府创新偏好、产业结构优化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J].统计与决策,2022(19):169.
  YANG X,ZHAO Y,ZHANG R G,et al.Government innovation preference,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green economy development level[J].Statistics and Decision Making,2022(19):169.

nlc202301171357



  [28]谢颖.教育与区域发展:基于中国各地区指标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24(9):72.
  XIE Y.Educ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An analysis based on indicators of China's regions[J].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 Forum,2009,24(9):72.
  [29]王世强,张金山.金融发展水平对区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J].经济纵横,2020,12:108.
  WANG S Q,ZHANG J S.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level on the promotion of reg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J].Economic Crisscross,2020,12:108.
  [30]徐宇明,熊琦哲,蒋筠.科技金融发展指数的测度及其相关特征分析[J].金融与经济,2020(12):42.
  XU Y M,XIONG Q Z,JIANG J.The measurement of sci-tech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dex and the analysis of its related characteristics[J].Finance and Economics,2020(12):42.
  [31]曹勇,周蕊.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智力资本与区域创新产出:制度质量的调节作用[J].中国科技论坛,2019(6):147.
  CAO Y,ZHOU R.Spillover effec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output: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institutional quality[J].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um,2019(6):147.
  [编辑:⒘樟眨
  基金项目: 广东省省级科技专项项目“珠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政策评估研究及创新服务示范”;广东省省级科技专项项目“珠海市创新企业百强测评及运行监测研究”.
  作者简介: 常菁(1991―)女,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
  刘桂兰(1982―)女,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
  谢晓娟(1991―)女,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
  张诗炀(1991―)男,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
  黄海滨(1979―)男,研究员,硕士研究生.

nlc2023011713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444369.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