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噪声污染的控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瞿联云

  摘 要: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环境的关注程度也高了。但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噪声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对噪声污染的控制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噪声的定义入手,分别讲述了噪声的危害、分类及基本控制方法。
  关键词:噪声 噪声污染 噪声控制
  
  噪声污染的定义
  因自然过程或人为活动引起各种不需要的声音,超过了人类所能允许的程度,以致危害人或动物健康的现象。
  声音由物体振动引起,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质中进行传播。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为空气声。人耳可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Hz,称为可听声;低于20Hz,称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称为超声波。我们所听到声音的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波的频率,高频声听起来尖锐,而低频声给人的感觉较为沉闷。声音的大小是由声音的强弱决定的。从物理学的观点来看,噪声是由各种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杂乱、无规律的组合而成;乐音则是和谐的声音。
  判断一个声音是否属于噪声,仅从物理学角度判断是不够的,主观上的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美妙的音乐对正在学习、休息或集中精力思考问题的人可能是一种噪声。即使同一种声音,当人处于不同状态、不同心情时,对声音也会产生不同的主观判断,此时声音可能成为噪声或乐音。因此,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噪声的分类
  噪声污染按声源的机械特点可分为:气体扰动产生的噪声、固体振动产生的噪声、液体撞击产生的噪声以及电磁作用产生的电磁噪声。
  噪声按声音的频率可分为:低频噪声 (<400Hz)、中频噪声(400~1000Hz)及高频噪声(>1000Hz)。
  噪声按时间变化的属性可分为: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起伏噪声、间歇噪声以及脉冲噪声声等。
  噪声有自然现象引起的,有人为造成的,故也分为自然噪声和人造噪声。
  噪声的来源
  1.交通噪声包括:机动车辆、船舶、地铁、火车、飞机等发出的噪声。
  2.工业噪声:工厂的各种设备产生的噪声。工业噪声的声级一般较高,对工人及周围居民带来较大的影响。
  3.建筑噪声:主要来源于建筑机械发出的噪声。建筑噪声的特点是强度较大,且多发生在人口密集地区,因此严重影响居民的休息与生活。
  4.社会噪声 包括人们的社会活动和家用电器、音响设备发出的噪声。这些设备的噪声级虽然不高,但由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使人们在休息时得不到安静,尤为让人烦恼,极易引起邻里纠纷。
  5.家庭生活噪声包括:洗衣机、电冰箱、吸尘器等工作发出的噪声。
  噪声的危害
  1.损害听力。
  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若是在摇滚音乐厅,半小时后,人的听力就会受损;若在80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的可能性可达50%。
  2.噪音损害视力
  噪音会严重影响听觉器官,甚至使人丧失听力,尽人皆知。然而,耳朵与眼睛之间有着微妙的内在联系,当噪音作用于听觉器官时, 也会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而波及视觉器官, 使人的视力减弱。
  3.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
  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 地区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 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
  4.影响人的神经系统, 使人急躁易怒。
  科学研究发现,噪音可刺激神经系统,使之产生抑制,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的人,还会引起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痛、头晕、耳鸣、记忆力衰退、视力降低等。
  5.影响睡眠, 造成疲倦。
  噪声对睡眠的危害:突然的噪声在40分贝时,可使10%的人惊醒,达到60分贝时,可使70%的人惊醒。
  6.对儿童和胎儿的影响
  在噪声环境下,儿童的智力发育缓慢。有人做过调查,吵闹环境下儿童发育比安静环境中的低20%。
  7.对动物的影响
  强噪声会使鸟类羽毛脱落,不下蛋,甚至内出血,最终死亡。
  8.对建筑物的影响
  强大的早上足以砖瓦破碎房屋开裂。
  噪声污染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控制噪声污染已成为当务之急。
  噪声的控制
  传声途径的控制。1、声在传播中的能量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的,因此使噪声源远离需要安静的地方,可以达到降噪的目的。2、声的辐射一般有指向性,处在与声源距离相同而方向不同的地方,接收到的声强度也就不同。不过多数声源以低频辐射噪声时,指向性很差;随着频率的增加,指向性就增强。因此,控制噪声的传播方向是降低噪声尤其是高频噪声的有效措施。3、建立隔声屏障,或利用天然屏障,以及利用其他隔声材料和隔声结构来阻挡噪声的传播。4、应用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将传播中的噪声声能转变为热能等。5、在城市建设中,采用合理的城市防噪声规划。此外,对于固体振动产生的噪声采取隔振措施,以减弱噪声的传播。
  接收者的防护。为了防止噪声对人的危害,可采取下述防护措施:1、佩戴护耳器,如耳塞、耳罩、防声盔等。2、减少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3、根据听力检测结果,适当调整在噪声环境中的工作人员。人的听觉灵敏度是有差别的。
  控制措施的选择。合理的控制噪声的措施是根据噪声控制费用、噪声容许标准、劳动生产效率等有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的。在一个车间,如果噪声源是一台或少数几台机器,而车间里工人较多,一般可采用隔声罩、降噪效果为10~30分贝;如果车间里工人少,经济有效的方法是用护耳器,降噪效果为20~40分贝;如果车间里噪声源多而分散,工人又多,一般可采取吸声降噪措施,降噪效果为3~15分贝;如果工人不多,可用护耳器,或者设置供工人操作用的隔声间。机器振动产生噪声辐射,一般采取减振或隔振措施,降噪效果为5~25分贝。如机械运转使厂房的地面或墙壁振动而产生噪声辐射,可采用隔振机座或阻尼措施。
  噪声控制范围。城市区域民用建筑、空调机房、车库、展馆、宾馆、饭店、商场超市、医院、写字楼等环境为可控制范围。
  1.消除噪声源
  (1)改进结构。例如,选用发生小的材料制造机件,采取精密的结构形式或传动方式都能降低噪声。
  (2)改进生产工艺,选用低噪声设备。
  (3)提高机械加工和装配精度,减少机械摩擦和振动,降低噪声。
  (4)降低高压高速气流的压差和流速,改变喷出口形状。
  2.消弱噪声源
  采用吸声、隔声、减振、安装消声器等措施。
  控制噪声的方法(1)在声源处控制,(2)在传播途径中控制,(3)在人耳处控制。
  (1)源头控制 在源头控制声音的发出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加装隔音罩,减少额外工作等.
  (2)传播途径 将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拦截下来.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如道路旁种树,安装隔音板.
  (3)在人耳处 如在耳朵上塞上棉花,最被动的一种方法.
  道路交通噪声控制的技术和管理手段
  噪声污染由声源、传声途经和受主三个基本环节组成。因此控制道路交通噪声的污染必须着重把这前两个环节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
  1.机动车辆噪声源的控制
  机动车辆噪声主要来源于机动车辆发动机噪声、车轮与路面摩擦噪声、车体振动噪声、喇叭噪声和制动噪声等。
  声源是降低和消除噪声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方法。在技术上,可通过改善发动机性能和附加发动机隔罩以降低发动机噪声,安装高效的气缸排放口消声器降低气体排放噪声,改善齿轮箱、转动轴、冷却风扇、轮胎、刹车部件的性能质量来降低传动、滚动、制动等噪声。

  在管理上,重新制定更加严格的机动车噪声标准,控制高声功率级车辆进城(如控制手扶拖拉机进城);研究开发低噪声车辆,促使汽车制造商在控制车辆本身噪声上增加投入。
  2.道路交通噪声传播途经控制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1)在原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城区道路布局
  改善路网布局,分流车辆,降低车流量,以达到降噪目的,在同样运输量时,单行线改为双行线,噪声可减少2-5分贝。在道路交叉路口采用立体交叉结构,以减少车辆的停车和加速次数,可明显降低噪声。在同样的交通流量下,立体交叉处的噪声比一般交叉路口的噪声低5-10分贝。
  (2)采用低噪声路面
  通过优化路面材料、结构构造、粗糙度。如利用多孔面层材料代替常规的混凝土和沥青铺装路面,来降低车辆的行驶噪声。
  (3)道路主干线两侧设置声屏障
  在超标路段的道路两侧采用专门设计的配合吸声型屏障,以减弱反射声能及绕射声能,阻断声波的传播,以降低噪声,也是有效控制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一种治理措施。
  (4)实行城区绿地降噪
  城区绿化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也可减少噪声污染。在道路主干道朝干道侧种上厚草地、矮生树或厚密有观赏价值的灌木丛,既可绿化街景,又可减弱声反射、增加噪声衰减量。
  (5)合理城区规划,控制交通噪声。
  影响城区道路交通噪声的重要因素是城区交通状况,合理地进行城区规划和建设是控制交通噪声的有效措施之一。按噪声功能区进行合理规划,让居住区远离交通干线;合理布局临街建筑的房间;利用商店等公共场所做临街建筑,隔离噪声;增加临街建筑的窗户隔声效果等等。
  [参考文献]
  [1]王铁军.噪声对人体的危害及个人防护,工业安全与防尘[J],2000.4
  [2]陈慧敏.环境噪声污染浅析,科技咨询导报[J],2007.11
  [3]谢娟.工程机械噪声污染与控制,设备管理与维修技术[J],2008.1
  [4]黄其柏.噪声控制研究进展与展望,华中科技大学,2007.3
  [5]林照暖.城市建设施工噪声污染现状与对策探讨,海峡科学,2011.7
  [6]刘峰.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现状及其对策,城乡环境科技[J],2004.5
  [7]张忠.城乡环境噪声污染及防治对策,中国环境管理[J],2004.3
  [8]卢晓铭.环境噪声管理的六大难题,沿海环境[J],2000.4
  [9]武博.噪声污染危害与控制,黑龙江环境通报[J],2004.2
  [10]岳秀萍.城市噪声污染与控制,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J],2004.5
  [11]郭文宏.噪声污染危害及其控制方法[J],安全,2001.3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6019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