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网络消费非安全支付的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蒙菊花 刘志雄

  【摘 要】大学生网络消费表现出鲜明的特点,但在网络消费支付方面却存在明显的不安全性。影响大学生网络消费支付不安全的因素较多,例如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商家诚信和欺诈;技术存在漏洞,第三方支付机制不健全;大学生自身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为此,需要制定相应措施加强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安全支付,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支付学习。
  【关键词】网络消费;非安全支付;影响因素
  一、引言
  随着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进入全球信息化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当今互联网络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非常明显。大学生不仅可以从网络中获取更多的知识,而且利用网络进行消费也日益成为大学生日常消费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国内外频繁发生的网络欺诈事件,加上众多的钓鱼网站等,都为网络消费的安全性敲响了警钟,网络消费的非安全支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现有关于网络消费安全支付问题的研究主要从如下四个角度展开:其一,研究当前我国网络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康贻建(2010)[1],李茂春(2010)[2];针对存在问题,李庭春(2009)[3],龚冬梅(2010)[4]等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其次,研究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结构和特点,如杨立峰,吴婷(2009)[5]。再次,研究大学生网络消费的心理,如宋晓欣(2010)[6],杜经纬(2010)[7]。最后,研究在电子商务背景下网络支付存在的问题,如刘纪峰(2010)[8];此外,雷怀平等(2010)[9]学者研究了第三方支付存在的问题及风险防范。总之,现有研究文献为网络消费安全支付问题提出了众多宝贵意见。由于大学生的支付能力有限,加上各种外界影响因素,大学生更需要关注网络消费安全支付。那么,大学生网络消费非安全支付受到怎样的因素影响?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二、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现状
  (一)网络消费规模
  从整体来看,网络消费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社会经济形式,本土化的各种网络购物商务模式已由最初的模仿引进成长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各种商务形式,主导了国内网购市场,并成为国际网购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刘长忠,2011)[10]。根据CNNIC于2011年7月19日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另据2011年11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电子认证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计,“到2015年,电子商务年交易额(包含除网络零售之外的企业级B2B贸易)将突破18万亿元人民币”。可见,中国的网络消费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规模也呈快速上涨之势。据CNNIC发布的互联网调查显示,中国1700万在校大学生中有超过1/4的大学生青睐网上购物,网购规模达到430万人。
  (二)网络消费类型
  消费经济学指出,消费水平是考察一种消费行为的重要指标[1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月生活费在不断增加。据2011年9月出炉的《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指出,大学生人均月支出980元,这也为大学生更多的选择网络消费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具体来看,大学生的网络消费构成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休闲娱乐消费以及人际交往消费等四大方面。加上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涉及到的网络消费类型将会更多。
  (三)网络消费的网站选择
  当前,大学生网络消费经常光顾的网站比较多,如淘宝网、当当网、卓越网、易趣网、凡客等等。据调查显示,通过淘宝网购物的大学生占35%,其次是当当网(占30%),再次是卓越网(占25%)。大学生选择淘宝网、当当网和卓越网是由于网上的商品种类比较齐全,价格更为低廉(宋朝阳,2009)[12]。可见,大学生网络消费所涉及的网站相对比较集中,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网络消费安全支付。
  (四)网络消费的支付方式
  据2011年7月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中国网上支付用户数从2010年年底的1.37亿增至2011年中的1.53亿,增长11.7%。大学生网络消费支付方式主要采用线下支付和网上支付两种方式。其中,线下支付比较传统,包括货到付款以及通过邮局、银行汇款;网上支付即在线支付,买方在互联网上直接完成款项支付,这种支付方式又包括银行卡在线转账支付、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第三方支付平台结算支付和移动支付等[13]。其中,通过第三方支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大学生网络消费支付的安全。
  总之,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大学生通过网络消费能够带来效用的同时,在支付方面也面临着众多非安全因素的影响。
  三、大学生网络消费非安全支付的影响因素
  (一)法律监管层面
  我国网络消费安全支付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大学生网络消费的不安全事件,充分说明了当前我国的网络消费安全支付涉及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对于网络消费,网络法律规范的立法刚刚起步,《电子签名法》虽然已经颁布,但建立和完善安全便捷高效的电子支付体系、制定调整网络交易行为的法律规范、建立并维护网络交易信用记录和保障体系等问题尚有待解决,尤其是在建立并加强消费者对网络信任的网络消费者权利保护法律体系和法律规范急需创建或完善(郭超,张鑫杰,2008)[14]。
  (二)商家层面
  当前,网络安全诚信问题日益严峻。据《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存在大量的网络诈骗,近8.0%的网民在半年内网购遇到过消费欺诈,群体网民规模达3880万。因此,民众觉得网上信息多数或全部可靠的占20%,超过一半的人对此采取一半一半的态度,22%的网民觉得多数或全部可靠,非网民中则约只有14%表示多数或全部可靠(见表1)。网民对网络信息的真实性仍然表示怀疑,这也就增加了大学生网络消费支付的不安全性。可见,网络本身的不安全,造就了网络消费不安全,从而造成网络支付的不安全。此外,不少商家存在明显的道德风险。这不仅表现在商家收到大学生消费者的货款却不发货,甚至即使发货也不符合大学生真实的消费需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34227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