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马岛海天那群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宝丁

  对于英国皇家海军来说,30年前的马岛战争在对其构成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原本已打算卖给友邦、似乎是可有可无的“无敌”号轻型航空母舰(或者按英国人的说法是“全通甲板巡洋舰”)绝境逢生,在此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此后带动另两艘同级舰也建成服役。
  而由“无敌”号和另一艘老旧航母“竞技神”号所共同搭载的“海鹞”式战斗机、一种航程和速度都存在极大局限的轻型机型,更是通过此战声名鹊起,一举成为“英国史上最优秀战机”行列中的一员。
  海上之“鹞”
  毫无疑问,由英国多家公司联合开发的世界上第一种实用型垂直/短距起降飞机“鹞”式战斗机,以及随之演进而来的“海鹞”和AV-8家族,共同构成了航空史上的一段传奇。而当马岛战事骤起时,距离皇家空军的世界上第一支“鹞”式中队成军,已经历时12年有余。
  尽管如此,对于皇家海军所装备的“海鹞”中队来说,他们的准备还难说充分,因为这一型别的研发和成军均在不久之前。
  顾名思义,“海鹞”便是从“鹞”升级而来,这可以说是勉强保住“全通甲板巡洋舰”、却无法保住大型固定翼舰载机的英国海军的唯一选择。正因为如此,海军对“海鹞”寄托了截击、侦察、攻击等多项厚望,这从第一代“海鹞”的型号名FRS.1就看得出来,所谓FRS,指的就是战斗/侦察/打击。而关于“打击”,还指望该机能够在必要时携带战术核武器!
  基于上述考虑,“海鹞”虽然在机身、发动机以及机载设备上与空军的“鹞”有九成相似,以致被有的人称作“‘鹞’的最小限度改版”,但实际上所做的改动是非常大的。其座椅抬高了28厘米,有效提升了飞行员的视野;操作界面重新设计,减轻了飞行员的负担;加装“蓝狐”多功能雷达,提高了格斗效能;改进了机翼外侧挂架,从而可以挂载AIM-9L“响尾蛇”空空导弹……
  “海鹞”首飞成功是在1978年8月20日,次年的3月26日进行了首次舰上试飞。同年9月,英国海军组建了第1个“海鹞”飞行测试单位,它以海航第700A中队的名头为人所知,到了1980年3月变更为海航第899中队,不过职能依旧是测试和协调。就这样,“海鹞”飞起来了。
  全员出动向大洋
  而当1982年4月2日阿军出兵马岛时,英国海军的“海鹞”部队又是一个什么状态呢?
  自1978年下发第一批24架FRS.1型的订单后,军方便无新的添置计划,直到马岛战争前夕才刚购买了另外7架。在这总共31架“海鹞”中,有7架处于储备状态、4架处于测试状态,立即能战的只有20架。
  与之相对应的是,海军编成3个“海鹞”中队的计划仍未完成,只有第800和第801中队成军,第802中队则停留在纸面。第一支“海鹞”实战单位海航第800中队换装该机尚不足两年,最初配属“无敌”号航母,后转“竞技神”号。至于改配“无敌”号的第801中队,接手“海鹞”的时间更只是一年有余。
  上舰并不等于形成战斗力,要做的事还有很多,比如第800中队就得抓紧适应临时在“竞技神”号舰首改装的12度滑跃飞行甲板。在一番紧张的运作后,“无敌”号赶在1981年6月宣称自己的“海鹞”中队形成了“基本的”战术体系,这时,距离马岛事起仅有10个月。
  在南大西洋战事的召唤下,上述两艘航母便于1982年4月14日载着全部20架能用的“海鹞”出发了。这些将在英国特遣舰队中扮演特别重要角色的航空单位,由第800中队长安迪·奥尔德少校和第801中队长尼格尔·伍德少校统领,除了本部人员,还补充了岸基训练单位第899中队部分飞行员、以及一些空军飞行员。
  启航时的“无敌”号上有8架“海鹞”,“竞技神”号上有12架,其中,还包括历史上第一架首飞的“海鹞”XZ450号。为了给这份远不算雄厚的实力加油,从国内储备库中紧急准备好了8架,分两批于4月30日和5月3日从英国起飞,途中经“胜利者”式加油机帮助而进抵阿森松岛,然后在那里登上“大西洋运输者”号集装箱船,最终分别补充给了两个中队。
  热战的冷开场
  航行途中,两位中队长就“海鹞”的战术做了最后的明确。作为一种亚声速飞机,“海鹞”在飞行速度、作战半径和续航时间等指标上都难占上风,因此理想的战法是保持在5 000米以下高度,争取发挥转弯半径小和灵活性好的优点。如果执行攻击任务,则“海鹞”将挂载3枚453千克(1 000磅)航空炸弹和两部“阿特拉”155型火箭发射器;如果实施空中拦截,则挂载2枚空空导弹和2具860升可抛式副油箱。
  第800中队是有着优良传统的航空单位,该部在二战初曾于挪威峡湾炸沉过德国轻巡洋舰“柯尼斯堡”号——那是盟军在二战中击沉的第一艘敌方大型水面舰只。因此这一次奥尔德少校也满心期待着能够首开记录。不过第一个和阿根廷飞机遭遇的,却是第801中队。
  4月21日,该部的哈格里夫斯上尉驾驶XZ460号“海鹞”,将阿空军1架波音707-320B监视飞机驱离,虽然未能将其击落,但清楚地表明英国空中力量已经到场。
  马岛战争的空中作战以5月1日的“火神”式夜袭为开端,继之以第800中队的9架“海鹞”在黎明时对斯坦利港机场的空袭。参战的所有“海鹞”全部从行动中归来,令特遣舰队司令伍德沃德海军上将大感轻松,他本来预计“至少要损失3架”。
  真正的对手在5月1日出现了,这天中午,英舰雷达报告“敌机来袭”,监测表明在舰队以西193千米有“幻影”III战斗机双机编队,再往西24千米还有一个“幻影”双机编队,随后,第801中队的保罗·巴顿立即带着他的僚机琼斯滑跃升空。
  巴顿飞在4 570米高度,他决定就留在那儿,一来“海鹞”在高空可讨不到便宜,二来这个高度上相对较大的空气密度将降低“幻影”III的速度、并增加其油耗。两架阿空军的“幻影”超声速战斗机正在10 500米高度上疾飞而来,他们不希望降低高度,而想把英国飞机诱使到对自己有利的高空上来。
  就这样,双方在彼此导弹射程之外机动诱敌,但谁都没有“上当”。经过紧张的对峙,“幻影”率先调头扬长而去。这是一次刺刀未见红的较量,堪称马岛战争这场冷战时期的热战中的冷开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34470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