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乔丹

  摘要:借鉴我国“教学医院”成功模式,创建软件公司,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使人才培养目标、先进教学理念、课程体系、业务等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教学工厂”人才模式改革;项目;软件公司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7-0000-02
  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壮大,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中首要解决的问题。高职人才培养具有职业定向性、区域性与实践性,所以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长春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自2007年开始,践行“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使软件技术专业在吉林省范围内享有很高的社会声誉。
  “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是借鉴德国“双元制”和我国“教学医院”思想,以培养高技能软件人才为根本目的,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软件公司为载体,将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与学校教学环境相融合,以项目为纽带将人才培养的各个复杂要素系统管理,使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高度统一,形成融教、学、研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平台。这个平台是以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为核心环节,使软件人才培养目标、先进教学理念、课程体系、业务、软件公司、管理等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综合的、开放的教学系统,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
  1 人才培养目标是“教学工厂”的驱动力
  “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汽车类软件人才为根本目的,在真实的项目开发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旨在培养职业院校毕业生更好、更快的适应企业工作岗位需求。
  2 先进教学理念是“教学工厂”的思想基石
  2.1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整个教育事业要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并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和方法上有不断的新的发展,这是教育方针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正是这一思想的完美体现。
  2.2 人才培养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教学工厂”是在校内将企业、实训、研究融为一体的教学系统,核心任务是培养软件技术高技能人才,不是以企业生产盈利为目的,而是以学校为主体,遵循教育规律、职业成长规律开展教学活动,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充分运用教学论的方法,使工作过程教学化,教学过程企业化,体现高职教育教学特色,为区域输送更多合格的软件人才。
  2.3 搭建“IT校企联盟”实现校际、校企多元合作。“IT校企联盟”是指由专业、软件行业协会、IT企业和高职院校组成的汽车软件人才培养联合体,是软件技术专业发展建设的多元开放的管理平台。主要功能是为专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企业真实项目、管理体系、开发体系、区域职业标准、实习就业岗位等,共同实现区域联手共育软件人才,企业共享资源,是“教学工厂”生存的土壤和开放的窗口。
  3 课程体系是“教学工厂”的灵魂
  通过深入调研,以多方需求为出发点,应用行业分析法、工作任务分析法、教学论方法等多种方法构建专业岗位模块课程体系。
  3.1 技术课程。技术课程即必要的专业技术基础、基本思想课程。主要是实用的理论基础及入门技术,是与工作过程相关的理论与知识,对这些基础理论、知识按学生认知形成体系,一般设置在第一、二学期。
  3.2 专门岗位课程。专门岗位课程即针对就业岗位开设的课程。专门岗位是专业人才培养面向的岗位,原则上一个岗位对应一门或一系列课程,系列课程称为包,岗位课程根据工作结构关系可以并行设置,也可能串行设置。专门岗位课程一般设置在三、四学期。
  3.3 综合岗位课程。综合岗位课程即企业级软件开发课程。学生完成专门的岗位课程后,需要完成一个大型项目,来提高学生综合岗位能力,该项目贯穿岗位群,在校内软件公司通过顶岗轮岗的方式实现。综合岗位课程一般设置在第五学期。
  3.4 就业课程。就业课程即顶岗实习课程。本专业实施订单教育,按“订单”要求,实习与就业相结合,企业根据学生顶岗实习表现择优录用合格毕业生,直接到企业就业。就业课程一般设置在第六学期。
  软件技术专业岗位模块课程体系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实践性、职业性与开放性。其中,技术课程是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一般占课程总学时的30%左右,是入门课程;专门岗位课程、综合岗位课程、就业课程是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一般占课程总学时的60%左右,其余10%左右的课时用于新技术课程和就业定向课程的教学。
  4 软件公司是“教学工厂”载体
  与“一汽启明”合作,按“一汽启明”ERP项目部企业环境、管理环境,共建融教学、培训、生产、技术研发于一体的多功能的校内开放的实训基地——软件公司。软件公司共设五个主要部门,每个部门对应一个就业岗位,每个部门又配置一个“车间”,每个部门由企业兼职技术专家与专业骨干教师共同负责,下设由学生组成的各个项目小组。软件公司是“教学工厂”载体,也是服务企业、培训师资等重要的基地。
  5 项目开发是“教学工厂”业务核心
  项目开发是“教学工厂”的最核心业务。项目不仅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更是企业环境、文化、管理、标准及职业资格的容器,项目开发过程与教学过程高度统一是“教学工厂”最核心的环节。项目质量、项目优化水平和项目实施严谨度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
  5.1 项目类型。在教学中项目主要有两类:专门岗位项目和专业项目。专业岗位项目对应的是岗位课程,它的特点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应;专业项目对应的综合岗位课程,它的特点与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对应。软件技术专业用“天天超市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专业项目,覆盖程序员、高级程序员、测试员、实施员等岗位,专业项目综合性、开放性比较强。项目的数量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教学时间来确定。
  5.2 项目来源。“教学工厂”项目主要来自“IT校企联盟”企业或教师为企业开发的项目。由于项目复杂程度、技术含量等因素决定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适合教学。经过筛选后的项目,也不可能直接应用于教学中。教学团队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未来可能应用的新技术、职业资格技术等要求对项目进行二次开发与改造。项目优化后,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以动为主、以静为辅,动静结合”的立体化教学资源。“静”是指出版特色教材,主要收集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案例、技巧,经验,使之从技术角度形成系统知识体系;“动”是指电子活页资料、学习课件、视频、拓展资料、案例库、技巧库等,这些资源通过专业开发的“电子自学系统”网站统一管理,方便学生使用,能上网就能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以活页材料为主,以特色教材为辅,不断动态更新。
  5.3 项目开发过程。项目开发过程即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它是“教学工厂”的最核心环节。教学团队(含兼职教师)需要科学详尽的设计可执行的实施计划。实施过程易于操作、易于监控。项目实施过程遵循学生认识规律,实践——理论——再实践…,这一过程使教学各个要素围绕一个目标发挥最大效率,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
  践行了“教学工厂”人才培养模式五年来,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就业率达到95%、对口就业率达到85%,学生在大型企业就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75%,每年都有60%的学生提前被企业预定,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赢得了企业、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等多方满意。
  “教学工厂”是以学校为主体的工学结合的高级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使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能够与企业、行业等合作,而且还能够按照教育规律组织教学活动,使培养的人才既符合企业现实的要求,又符合未来发展的需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为规模不断扩张的高职教育探索一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路。
  [作者简介]乔丹(1977.12-),吉林长春,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教育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38953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