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奶牛科学饲养管理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祖晓辉

  奶牛业在我国畜牧养殖中投入较高,要提高奶牛产奶的数量和质量,相关因素很多,诸如选择优良的奶牛品种、合理搭配饲料、加强日常饲养管理等。如何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模式,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至关重要。下面就如何抓好饲养管理技术,从而提高或保持高产奶牛产奶量的问题谈下看法。
  一、选择好奶牛是保证奶牛饲养,获取高收益的先决条件。
  品种选择不同的奶牛品种及不同的个体,其产奶能力相差较大。选择选好奶牛品种后,还要选好奶牛个体。一般主要是从个体外形上来选择,好的奶牛要求个体高大,轮廓分明,颜色清秀,躯干长,背部不塌陷,胸腹宽深,腹围大而不下垂,肢蹄结实,乳房发达,附着良好,乳井深,乳头大小长短适中,无副乳头。干乳期乳房柔软,泌乳期要求乳房表面静脉粗壮弯曲,整体丰满而不下垂。有条件的,还应考察其母亲的产乳情况和父亲的品质。
  二、科学饲养管理。
  良好的饲养管理,不但可以增强奶牛的体质,提高奶牛的体温调节能力,有效地防止或减轻奶牛中暑和多种疾病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奶牛的产奶量。
  奶牛场应建造在地势高燥、采光充足、排水良好、环境幽静、交通方便、没有传染病威胁和三废污染、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严禁在低洼潮湿、排水不良和人口密集的地方建场。牛舍的采光通风条件要好,每日打扫干净,冬季晴天拴在户外多晒太阳,夏季拴在阴凉处。青饲料供应要充足,以吃饱不剩为好。粗饲料作为搭配,少量添加。精饲料按产乳量来计算,高产奶牛每产3公斤奶,饲喂1公斤精料,低产奶牛每产4公斤奶,饲喂精料1公斤。要定时饲喂,严禁喂霉变饲料,不饮冷水或脏水。调整奶牛的配种时间,尽量避开奶牛在夏季分娩产犊。由于奶牛的抗热性较差,怀孕又会加重奶牛负担,不利于奶牛度夏,极易导致奶牛流产、牛犊孱弱、泌乳量减少,还极易引发奶牛的多种疾病。同时,夏季高温、高湿也不利于牛犊生长发育。围产期必须精心饲养,分娩前两周可逐渐增加精料,但最大喂量不得超过体重的1%。干奶期禁止喂甜菜渣,适当减少其他糟渣类饲料。分娩后第1-2天应喂容易消化的饲料,补喂40-60g硫酸钠,自由采食优质饲草,适当控制食盐喂量,不得以凉水饮牛。分娩后第3-4天起,可逐渐增喂精料,每天增喂量为0.5-0.8kg,青贮、块根喂量必须控制。分娩2周以后,在奶牛食欲良好、消化正常、恶露排净、乳房生理肿胀消失的情况下,日粮可按标准喂给,并可逐渐加喂青贮,块根类饲料,但应防止糟渣块根过食和消化机能紊乱。产乳10个月左右逐渐干奶。因为此时胎牛发育到7个月左右,奶牛的体能消耗很大,干奶有利于奶牛休养生息,为下个泌乳期作准备。干奶的方法有两种:①逐渐干奶法。即将挤奶次数从每天3次减到1次,限制饮水,加强运动。日产奶量下降到4公斤时停止挤奶,在2周内奶牛逐渐干奶。②快速干奶法。即减少精料,控制青料和饮水,加强运动,当天挤一次奶后隔日再挤一次,在一周内使奶牛干奶。
  三、正确的挤奶方法是获得牛奶高产的有效手段。
  不当的挤奶方法不仅会降低产奶量,还会损伤乳房,导致乳房炎。从奶牛分娩的当天开始挤奶,每日挤奶3次。每次挤奶前都要用温水擦洗乳房、按摩乳房。第一天每次每只挤2公斤奶;第二天每次每只挤1/3的奶;第三天每次每只挤1/2的奶,以后就可以正常挤净。
  应注意的是,第一天不能挤完乳房中的奶,否则容易导致产后瘫痪。手工挤奶前要剪指甲、洗手,双手分别握住乳房均匀而快速地挤奶。每头牛的奶应在6~10分钟内挤完,手工挤奶投入少,但费时费力。专业户最好配置挤奶器挤奶,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可大大减少牛奶受污染的机会。
  四、讲究清洁卫生。
  牛奶是直接饮用或用于深加工的食品。因此,必须确保牛奶的干净卫生,严禁混进污物或掺杂使假。每次挤奶前和售奶后都要清洗奶桶和挤奶器。严格执行防疫、检疫和其他兽医卫生制度,定期进行消毒,建立系统的奶牛病历档案;每年定期进行1-2次健康检查,其中包括酮病、骨营养不良等病的检查;春秋季各进行一次检蹄修蹄。建议在犊牛阶段进行去角。加大通风量,定期消毒?打开牛舍门窗,加大通风量,加大换气扇的功率,变横向通风为纵向巷道式通风,使流经牛体的风速加大,及时带走牛体多余的热量,以达到防暑降温的目的。同时,炎热的伏天中午12时以后,可用高压喷雾器装入刚出井的凉水进行空间喷雾,视具体的舍温情况每隔2-4小时喷雾1次,一般可使含温降低4-7℃。奶牛的后躯要刷洗干净,乳房更应擦洗干净,挤出的头3把奶应弃之不要,因为头3把奶中含有较多的细菌,会污染其它奶液,影响奶的质量和贮存时间。挤完奶后要盖好桶盖,尽快出售和送往收奶站。某些药物会进入奶牛的乳汁中,影响牛奶的品质。因此,奶牛患乳房炎或其他疾病时,不使用国家规定的禁用药物,以确保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这是奶牛饲养者必须严格遵守的职业道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39281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