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武术传承和保护的文化价值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一定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功效。武术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中,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源泉的身体艺术。只有传承和保护好这门传统艺术,才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和价值。
  【关键词】武术;文化价值;传承
  武术作为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于全面完整地继承保护这一文化遗产具有深远的意义。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一个地区民众共同理想和追求,具有深厚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的代表性,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不可替代性。
  一、武术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武术是中华民族漫长历史发展演变的文化结晶。武术文化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身体艺术的再现。武术是独具民族文化的技艺,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渗透了民族的风俗、习惯、心理、感情等因素。因而,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形成的内涵丰富、自成体系的运动项目。
  武术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意识形态或文化体系,几乎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首先,武术的理论渊源来自于中国古典哲学,包括道家哲学的本体论以及五行学等。其次,儒家伦理道德奠定了习武者的行为规范。第三,我国东方古典美学浸润了中国武术的每一个元素。在古典美学范畴里,都能找到它的痕迹。第四,以传统的中医养生理论为基础。受中国古代哲学和东方保健思想的渗透和影响,其阴阳平衡运动,形神统一理论,动静结合的锻炼方法以及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技击特征,对人类保健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第五,武术与军事结伴而行共同发展。
  二、武术作为一种隐形手段,对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武术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融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功能。中华武术萌芽于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活动中,是人们同自然斗争中产生的。由于人民群众内受封建军阀统治,外受强敌侵扰,在阶级矛盾斗争中发展了武艺,开始出现了民间自愿结合的练武组织。“锦标社”、“英略社”、“角抵社”这些社因陋就简,使民间习武更加盛行。这也为武术进入近代以后作为保家卫国的一种重要手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武术也由开始的防身、自卫等功能,逐渐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武术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注重人的内在气质、品格,精神修养,通过身体锻炼达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理想人格,在这方面西方体育文化是望尘莫及的。西方体育只追求竞争性的特征,注重个人的权力和自由。强调个人价值和竞争机制,但却缺乏对人的意识方面的锤练。中国武术具有独特的健身、养生和技击功效,表现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特征和价值。
  因此,中华武术是华夏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斗争中提炼凝结而成的一种身体艺术,在政治、经济与文化的长期侵润下,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性,应当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三、武术能够进一步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武术的本质特征由资源及周围环境的限制所决定;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今天的武术由它冷兵器时代作为一种“活命术”的防身、自卫功能,发展为健身、防身、修性、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正是这些武术所具有的价值,是武术被现代社会人们所接纳的前提。寻求武术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融合与同步,保障武术在现在社会发挥新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武术的进一步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遗产,多元化的文化内涵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多元化功能包括:哲理性、技击性、健身性、娱乐性等特征。哲学性表现在:武术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具有修心养性的功效。武术核心是技击性,武术的健身功能、娱乐功能、竞技功能、教育功能等,都是通过以技击性为动作设计原则形成的各种攻防技术动作来实现的。武术的技击方法门类繁多,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注目。有效地促进武术的保护和发展;其健身性表现在:人们从事武术练习,大都是把健身,技击实用等作为主要目的。武术功法练习和理论是以中医的阴阳五行说、经络学说等基本理论为依据。强调“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经过通达内外的运动和修练,以取得健身养生的功效,而武术显著的健身养生的价值越来越被世界各国人民所认识。这种实用理论性的价值观为中国武术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其娱乐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们从习武中获得身心的愉快,并在社会大众中得到发展。另一方面在观赏武术表演获得艺术的享受,武术与戏曲、舞蹈、杂技、文学、影视等文艺形式的结合表演,均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武术在现代文化发展竞争中处于弱势
  20世纪体育文化的西学东渐,在为我们传统的民族体育的发展带来生命力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和破坏了我们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发展。西方体育思想在不断渗透着我们民族体育传统的思想,改变着它的传承方式、训练方式和方法,以及武术文化理念的转变。回眸一个世纪的武术发展,“现代武术、竞技武术”已经成为武术的标志,武术文化中的那些赖以生存的文化思想被逐渐的舍弃,带之而来的是功利欲望的明显强化;武术内容形式的多样性,正被西方体育指导下发展起来的新武术所掩埋和替代。武术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古典文化的精髓,是我们所要发扬的民族文化,但可惜的是流传到今天,它独具魅力的文化特征已经被人们渐渐忽略了。正是这些因素阻碍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武术拳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域性产物,面对开放的世界,它将会逐渐失去产生与生存的土壤,相互交流是大势所趋,其结果是包含着大文化而又善于吸收其他门派优点的优秀拳种,将广泛普及和传播,而包含着小文化又不善于相互交流的地方性小拳种,就有可能被其他拳种兼并,甚至逐渐消亡。健身体育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所有的练习人群中 ,以传统武术作为健身锻炼内容的群体很少。为此,我们应当看到中国传统武术所面临的危机,如果不及时加以保护传统武术,它有可能逐渐失去广泛的群众基础,逐渐被西方一些简便易学、便于开展的新兴健身项目所取代。
  五、结语
  武术是所有民族传统体育中最能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肢体艺术,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价值是一般活动所不能比拟和替代的。在传承的过程中体现自身的文化价值。在新时期,我们要更新观念重新认识其价值,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和国家富强、增强各民族成员身心健康的重要活动。
  参考文献:
  [1]周之华,周绍军.中国武术文化的内涵[J].体育文史,2000(2).
  [2]张水莲.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方向[J].体育科学研究,2001(4).
  [3]刘锐.中国武术文化的哲学内涵[J].四川体育科学,2000(1).
  [4]易剑东.要不要向外国人讲述中国武术的境界[J].搏击,2003(4).
  [5]习云太.中国武术史[M].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12.
  [6]王岗.武术发展的文化选择[J].体育文化导刊,20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1246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