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应对方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青

  摘 要 作为社会广为关注的问题,高校贫困生已经不能回避,必须正视问题的本质,将问题有效地解决。从表面上来看,对高校贫困生继续拧经济和生活上的关心比较容易,但是更应该关注问题的源头,那就是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只有对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解,才能发现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贫困大学生走出心理阴影,以最为健康的状态成长、成才。
  关键词 高校 贫困大学生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高等教育在我国已经取得了长久的发展,尤其是在高校逐渐扩招的背景下,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的贫困大学生数量也有明显的增加,社会以及高校都需要对这部分特殊群体予以足够的关注,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因此,要关注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适当的调查,发现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样才能让心理健康教育变得更加有针对性,对于贫困生的成长也有重要的意义。
  1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
  1.1 自卑心理突出
  高校贫困大学生表现出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自卑心理,对于他们而言,很多都是来自边远而且贫穷的地区,没有较好的家境,会让他们自身觉得接受的信息和城市之中的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容易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进而产生自卑心理。①目前高校存在贫富差距较大,两极分化情况也比较严重,这样会让他们萌生攀比心理,而在经济方面的拮据更让他们的自卑心理表现得更加明显,时常出现对自己不满或是沉默寡言的状况。
  1.2 自尊感过强
  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有自尊感必定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有过强的自尊感就会让人产生心理上的障碍。心理矛盾往往存在于自卑心与自尊感之间,如果有较强的自尊感,那必然会导致过强的自卑心。高校贫困大学生往往都争强好胜,不甘于落后,在能否得到他人的尊重上会表现出较为强烈的情感。一句十分平常的话语,都会让他们产生较大的压力,这种表现就是自尊感过于强烈。
  1.3 抑郁、孤独、自我封闭
  对于高校的贫困大学生而言,他们没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对于出现的困难和压力,也不能直视,大多情况下,会采取逃避的态度,这样导致的结果只能是越来越自我封闭,不能够与他人进行正常的沟通,让自己处于极度压抑的情绪之中。在调查之中,有一位高校的贫困大学生就说,他们拿着父母辛苦赚来的钱,只有混出人样,才能让他们有脸面,这样就会导致他们压力过大。②而当同寝室或是班级的同学都出去郊游时,自己却只能想着自己明天早餐的着落,这些都是明显的心理落差,容易导致抑郁、孤独、自我封闭的情绪。
  2 高校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家庭方面的原因
  高校贫困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家庭经济困难,在初中阶段,他们不会感到有明显的差异,一旦进入大学,这种来自经济方面的差异会让他们感到天壤之别。家庭经济比较好的大学生每天都穿名牌,进饭店,但是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却要为学费而担忧,为生活费而苦恼,这样就会引起极度的自卑心理。对于高校的贫困大学生他们会被家庭予以充分的希望,所有的寄托都押注在他们身上,他们身上担负着沉重的家庭使命感,这样就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心理疾病。
  2.2 大学校园环境的影响
  大多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一旦来到繁华的城市,他们的生活、学习环境都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样就会让他们极其不适应。文化环境与中学校园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差别,社团活动更加丰富,有更多锻炼和表现的机会,但是贫困大学生很难在这些活动之中找到自己生存的位置,进而会感到冷落。③贫困大学生没有更多的社会生活,相对而言,接触社会的机会比较少,这样一旦来到高校,现代化的文明程度比较高,贫困大学生就会受到言谈举止以及生活习性的困扰,他们的生活方式会在城市之中显得更加格格不入,进而出现不健康的心理。
  2.3 贫困大学生自身人格素质的影响
  在中学之中考量一个人的只有成绩,但是大学更多的是看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只有综合素质强,才能有更佳的表达机会,但是贫困大学生往往都不具备,这样就会受到自身人格素质的影响,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他们更多时候会学习用功,刻苦,能够不断进取,这些都是良好的人格素质,但是有时候,虽然他们很用功,并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他们就会感到羞愧难当,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成绩,进而对一些援助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这些都会影响心理健康的成长。
  3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应对方式研究
  3.1 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而且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就会让生活方式、价值观都发生一些转变,负面情绪影响会更大,进而思维会受到限制,无法自拔。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的心理以及人格发展变得扭曲,导致在之后会有消极的心理阴影。这样就需要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后顾之忧,也能够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贫困生的补助力度和范围也需要进一步被扩大,对于捐助结果也要保证公平、公正和公开,鼓励有条件的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解决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
  3.2 重视良好家风、校风的宜传教育
  良好的家风、校风对于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根据调查显示,很多贫困生都不愿意跟别人提到自己的父母,这些都是不健康的心理所导致的。而在学校之中如果受到教师的责备,他们更加愿意撒谎,编一些谎言来蒙混过关,这些都是社会风气所导致的。要进行良好风气的传播,这样能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环境,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3.3 充分发挥班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
  高校贫困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很多是心理辅导无法解决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充分发挥班委、学生会以及社会的作用,让他们对学生进行指引,这样就会发挥“桥梁”作用,负责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任务。这样不仅仅能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能够让贫困大学生建立更加广阔的人际关系,从而树立信心,解除心理健康问题。作为大学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会表现得更为明显,只有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才能更好地处理所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实践之中不断探索,国家、社会、高校以及家庭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可以进一步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让他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注释
  ① 金玲玲.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1).
  ② 沈娟,谭根稳.我国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③ 易淑华,姚本先.新世纪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J].煤炭高等教育,201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2574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