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邱宇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具备科学研究的态度,同时,应该认真探讨教法和学法,刻苦钻研教学内容,全面了解教学内容,对于教学步骤应该精心安排。本文主要探讨了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问题,希望对于今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具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190-01
  1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1.1 整合教学目标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的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三者有机结合的问题,同时,也是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相互渗透问题,通过这样的结合和渗透,能够使得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有所体现。比如,在某一教学案例中,教学目的就是有效获取信息,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另外一方面还能够让学生在特定的背景下,按照特定的问题确定信息的需求从而进行获取信息的方法选择。
  1.2 分析教学对象
  新课程改革的宗旨能够体现在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思路上,所以,以往固化在教师中的特定思维必须进行改进、彻底的改进,相应的教学行为也应该与新课程改革相一致。关注个体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及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应该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得到很好的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应该在课上进行切实贯彻,在每一天的课程中都能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要了解一般的学生学习情况,也要根据学习基础、年龄特点、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个别差异化了解。通过分析学生的信息技术的水平和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地对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进行初步分析和判断,来指导课堂教学设计,比如重点的又难以理解的问题,应该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分组练习也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情况,使得接受能力较好的同学均分在各个组,提高每个学生的合作能力。
  1.3 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知识载体,我们在确定以体现教学目标为宗旨的教学内容时,应该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从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本地教学设施硬件和软件情况。不能片面的认为教材就是教学内容,而应该认识到教学内容大于教材。应该把简单的“教教材”转变为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的思路上,教师应该对于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来进行创造性的用教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能够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信息获取、加工和表达,教师应该重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被大大地激发。
  1.4 设计学习任务
  构建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实际而考虑如下的原则问题:第一,尽量覆盖教学目标要求的所有知识点;第二,让可操作性成为可能;第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第四,符合学习者各方面的特征。比如,在某一教学案例中,教学设计确定为获取某城市的相关信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获取信息的方法以及信息的内容,教师在课前制作了展示城市魅力的电子作品。
  1.5 组建学习资源
  对于教学资源的建立,教师应该在结合教学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精心组织和准备各种相关的教学资源,同时,应该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资源库。比如,根据实际情况,对于常用的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各种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等等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和讨论。学生应该对于较为难以理解的内容,在课下提前准备,比如有关的知识产权和合法利用信息内容,学生可以利用网上获取信息常用的方法事先了解到相关基本概念,然后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方式增加学生的认识。
  1.6 创设学习情景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需要创设学习情景。以相关的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作为支撑物启动教学的方法就是学习情景。在学习情景过程中,协作学习概念也十分重要,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还可以通过支撑物的表征、视觉本质进一步促进和学习。主动建构知识则是通过驱动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
  1.7 制定学习策略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该尽一切可能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应该特别安排一些特定的元素和方法,使得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在此过程中,主要有三类的学习策略:(1)主动性策略;(2)协作式策略;(3)情景性策略。
  为了保证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学习策略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特点,以及相关的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内容等方面,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为中心。在教师的激励下,为了达到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的学习策略,通过分组教学来进行情景创设,还包括相关的学生的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等。
  1.8 选择教学方法
  学习方式的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学方法,要想使得学生的长处和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能弥补学生的劣势和不足。在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相关实际情况的条件下,教师应该合理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协作学习法和自主学习法等等。
  1.9 构建互动课堂
  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就是教与学的关系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构建互动的课堂,使得高度统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种交往和互动过程也是统一的表现,其中,教师和学生相互的思考、知识和经验问题都应该进行彼此的交换,促进感情和观念的交流,使得教学内容极大丰富,将会有更多的新发现,使得教学相长成为可能,满足构建互动课堂的发展。
  1.10 开展教学评价
  修改的基础是评价,为了能够让教学设计成果趋向完善,应该重视教学修改的环节。在客观的、科学的评价的指导下,检验、修正和完善相关的教学设计必然成为可能。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则往往是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这包括多个方面,主要有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自主学习以及相关的参与热情、情感体验等等。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都应该综合性应用在教学评价中,这样才能更好的全面对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进行考察,做到教与学的相互结合,及时把握学生动态。“电子学习档案袋”则做好教学评价的有力工具,我们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记录到档案袋中,主要包括学生协作学习情况、学生发言情况、学生自我评价、作品评价情况和教师评价等等方面的问题。
  2 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探讨,在今后的长期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努力在教材逐步完善、教法逐步改进上下功夫,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来说,为了培养具有高度信息素养的合格人才,我们应该及时总结经验走出误区,不断的探索前进。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建构主义—— 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D].电化教育研究,1998(1).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堂—— 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3289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