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羚牛的秦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启慧

  光头山在秦岭是一座极不起眼的小山脉,其峰顶海拔虽有2903米,但与秦岭主峰太白山3767米的海拔相比逊色不少,简直不值一提。但由于它地处秦岭南坡苍莽的群山之中,交通闭塞,周围又有多个自然保护区相簇拥与庇护,因而躲过了现代人的刀斧,迄今还保持着远古的真实与清纯。
  前往光头山,车行至凉风垭,就到了公路的尽头,也到了现代文明可以辐射的终点。弃车登山,一路攀爬,一路汗水,一路风景,一路惊心动魄。
  映入眼帘的是如洗的蔚蓝天空,棉絮似的白云恣意地擦蹭着山梁上的树梢,擦蹭着你的面颊,撩拨着你的定力。头花杜鹃、爬柏、报春和许许多多知名的与不知名的花草紧紧依偎在一起,将鲜艳铺满了整个草甸和林间空地。阳光穿越高大茂密的冷杉林隙,抚摸着裹挟层层绿苔的亘古巨石。我疑惑了,这不就是童话中的世界吗?!但各种大型动物留下的新鲜踪迹和浓烈的兽腥味,又真真切切地告诉我,我们走进了一个神秘的动物王国。
  正当我沉醉在这如梦似幻的探险之旅,一只约两年生小牛挡住我们的去路,它大大的眼睛静静地望着我们,眼中流露出孩子般纯纯的稚气。“你是什么动物?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相持足有3分钟,末了,它还是极不情愿地给我们让出了道路。兴许它在想:我是羚牛呀!在光头山怎么还会出现比我还牛气的动物呢?!
  羚牛是一种古老的动物,《汉书》中有记载,称为猫牛。羚牛主要分布于我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在分类上是界于牛羊之间的一种大型偶蹄动物,共分4个亚种,其中秦岭和四川羚牛亚种为我国特有。秦岭羚牛是4个亚种中个体最大、毛色最为靓丽的一种。成年雄性秦岭羚牛毛色金黄或棕黄色,体重可达300公斤。成年雌性秦岭羚牛毛色浅黄或乳白色。羚牛平日里性情比较温和,但发起牛脾气也是不得了的,茶缸粗的树它轻易可以撞断。秦岭羚牛多以家族为单位活动,一群少则三五只,多则几十只,甚至还有上百只的特大繁殖群。它们分布在靠近秦岭山脊两侧的中高山森林和高山草甸。
  盛夏时节,光头山就成了羚牛的世界。成百上千只羚牛像得到什么号令似的,从中低山森林陆续汇聚于此,在这儿避暑度夏,觅食嬉戏,参加一年一度的繁殖大聚会、生命大博击。我们在此后半个多月的考察实实在在地验证了这一点。
  从三个包营地到光头山仅两小时的行程,我们就遭遇了4群羚牛的围追堵截!在丛林里与这种大型动物遭遇是极其恐怖的事,我们尽可能采取规避的策略。
  在相对空旷的大葱坪营房附近我们发现了一群羚牛。这群牛共18只,5只灰褐色当年生幼仔,3只黄棕色成年大公牛,其余则是毛色乳白的母牛和亚成体。从组成结构看,应是一个年轻的种群。群中3只大公牛特别引人瞩目。2只分别处于这个群的边缘,1只体毛黄棕的羚牛,明显表现出老态,它时而卧地休息,时而觅食,偶尔向群内张望几眼。另一只公牛毛色金黄,则表现得比较活跃和兴奋,不停地走动,不停地向群内观望,但始终都不见它进入群内。居于牛群的中心位置还有1只大公牛,这只公牛毛色棕黄,高大壮硕。它时而觅食,时而追逐成年母牛,时而用身体与母牛相接触,时而嗅闻母牛的阴部,时而卷唇吼叫,未了在大庭广众之下激情相拥,3分钟的感天动地。动物的爱情故事就是这么简单直白。羚牛孕期约9个月,看来明年三四月份将有一只健壮的羚牛小生命来到这个世界。
  根据3只大公牛的毛色和占据的空间位置以及神态表现,我们分析认为:居于群中间那只公牛是现群中的首领,而位于牛群边缘那只黄棕色公牛则很可能是往日的领导。那只毛色金黄的大公牛则是有意问鼎头牛的挑战者。一般羚牛在4岁就具有繁殖能力,但公牛要取得交配权,还需要经过漫长的道路。挑战交配权是公羚牛必须经历的一课,也是极其残酷的,我们曾多次发现在这种决斗中致残和致死的公牛。当然这对羚牛种群的发展是有利的,这便于将那些优秀高大健壮的特性遗传下去,而淘汰弱小个体。
  中午时分,高海拔富含紫外线的阳光热情而火辣,照在脸上让人感到钻心的疼痛。此时正是牛群进入休息的时候。母牛、亚成体与幼仔处于群的中心位置。这种空间分布显然是从牛群的安全考虑。幼仔和亚成体在一起嬉戏,它们一时也不安闲,充分表现出孩童的天真无邪。成年羚牛就显得老成持重多了,它们全都卧地休息、反刍上午食取的食物,为下午的活动积蓄能量。这时的牛群像一个和睦的家庭,在这个家庭中最受宠爱的还是它们的孩子。
  光头山顶绿草如茵,各种小花点缀期间,好似上天专为羚牛们搭建的大舞台。
  中午时分,光头山西边的山崖上一群羚牛缓慢向东游荡。这群牛共6只,2只公牛、1只母牛、3只幼仔。其中当年生2只,一年生1只。当牛群移动到我们正前方不远时,一只小牛对我们的相机镜头发生了兴趣!它目不转睛地望着镜头出神,好像要弄清这长着一个眼睛的家伙背后到底是什么。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好奇心使它付出了代价,等它完全回过神来,牛群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时小羚牛明显表现出不安和焦急,它要找到牛群!它要找到妈妈!
  不知是羚牛妈妈的粗心,还是有意要考验一下小羚牛的应变能力,抑或是其他原因。因为从这个牛群的结构看,两公一母,一年生小仔一只,当年生小仔两只,这显然不合情理。一般,一只母牛一胎一仔。也许掉队的小羚牛压根就不是那只母牛所生。不管怎样,我们都暗暗替这只淘气的小羚牛担心,因为泥泞的山道上我们发现十分清晰的豹子的足迹。在秦岭,羚牛的天敌除人之外就是豹和豺。
  说也巧,就在这时光头山西边的山崖上又蹒跚走来3只羚牛,小羚牛也很快发现了这群羚牛,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原地眺望由远而近的同类。这3只羚牛是一公一母带一仔,它们行走的路线与上一群羚牛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行进的速度明显比上一群要快。小羚牛见牛群到来,没有立即入群,而是知趣地默默地尾随其后。那只公牛对这只小羚牛加入它们的队伍明显表现出不欢迎。小羚牛已没有选择的余地,它还是紧紧地跟在这3只羚牛后边。令人欣慰的是牛群在东行过程中,那只尾随其后的小牛与牛群中的小牛已在一起快乐地跳跃。   在三个包东侧我们发现了一个羚牛特大群体,粗略统计就有100只之多。这让我们感到无比兴奋,这么壮观的羚牛群体在过去的历史上从未发现过,它标志着羚牛的保护已取得显著成效。
  整个羚牛群中有20多只公牛兴奋异常,它们不停地游走穿梭,不停地嚎叫着,伺机寻找意中人。有些母牛已是名花有主,个别公牛仍不死心,还想碰碰运气,未了少不了一场恶斗、一场惨叫。占有母牛的公牛,也兴奋地高叫,好像在庆贺自己的胜利。带着幼仔的母牛站在僻静处,平和地旁观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好似一个曾经历繁华后的人儿那样从容与淡定。
  这个群体与往日观察到的一个群中只有一只公牛独占群中的母牛交配权不同,因此我们分析认为:这种集群形式很可能是繁殖期特有的繁殖群,它是由多个家族群临时组合的群体,它的意义在于为不同群体间的羚牛提供了一个血缘交流机会,是羚牛防止近亲繁殖的一种机制。
  一只单独活动的公牛正一步一喘地向我们隐蔽的地方艰难地爬攀而来。就在我们抑制着狂跳的心脏,注视着这300多公斤重的庞然大物一米一米逼近的时候,相机的快门一响,它竟来不及打量一下我们就夹着尾巴落荒而逃,我们绷紧的神经一下子反倒让它给逗乐了。在野外,这种单独活动的羚牛我们叫它独牛。独牛多是离开群体到外边闯世界的成年公牛和原群中被打败的头牛。在冬春非繁殖季节独牛为跟不上群的老牛和病牛。繁殖季节的成年独牛最具冒险性和攻击性。今天我们遭遇的情况实属万幸,更多时候独牛会与考察队员对峙,也偶有羚牛向考察队员发起攻击的。根据我们多年的野外经验,所有野生动物都怕人,食肉动物也不例外。动物主动发起攻击,很可能是人与动物的距离太近或惊吓或目光长时间直视动物。野生动物都有一个警戒距离,超过了这个距离,动物会认为你对它们构成威胁。目光长时间直视,对动物是一种挑衅行为。一般与羚牛对峙和遭遇时,既不要表现出畏惧和惊慌失措,也不要有任何的挑衅行为,应该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当然,一般人在野外很难做到这一点,尤其是面对羚牛这种庞然大物。如果羚牛已经向你发起攻击,最好的办法就是上树逃命。
  近些年来常有羚牛走进村庄向村民发起攻击的报道。经调查发现,进入村庄的羚牛大多是患病羚牛。患病后的羚牛,体能下降,它们不得不缓慢向山下游荡。低山河谷多被人类所占据,于是羚牛扰民事件就频繁发生。另一方面经过几十年的保护,羚牛种群数量确实得到了较快增长。此外,就是羚牛失去天敌的制约,老弱个体得不到及时淘汰。早在上世纪秦岭羚牛的天敌还有老虎,1964年最后一只秦岭虎命丧猎枪之下,于是出现了山中无老虎、羚牛称大王的局面。羚牛种群的恢复固然是件好事,但失去了自然制约,既给人类带来了威胁,羚牛群中的老弱病残个体不能及时清除,也将给羚牛种群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2003年隆冬时节我登上了光头山,在山上我发现了成群活动的羚牛,这让我费解。按照常理每当冬季来临,受食物与气候的影响,羚牛一般都会下到海拔2000米以下的中山森林中觅食。这些羚牛为什么在这个季节还逗留在海拔2800多米高山上?酷寒,厚厚的积雪,草枯叶凋,食物不足,时刻挑战着它们的生存底线。是低海拔人为的活动太强烈?还是羚牛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已近饱和?还是下到低山增加了羚牛与人遭遇的风险——因为与人冲突的羚牛大多都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那么留在高山算不算是一种既无奈又明智的选择呢?
  对此,我说不好,但我想人类需要给野生动物留下足够的生存空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5531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