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缩微文献数字化的展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苓芳

  摘要:缩微技术的产生,以其体积小、密度高、节省储存空间、保证文献的连续性、提高使用效率等优势,解决了当今图书资料有效保存的问题。不过在当前,信息的数字化浪潮中,缩微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优势互补才是是推动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缩微文献 数字化 展望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6-0233-01
  1 应用缩微技术对图书文献能够进行更好地保存和开发利用
  1.1 体积小、密度高、节省储存空间
  目前各图书馆存在一个共同的矛盾:日益增长的纸质载体数量与贫乏的储存库房的矛盾,由此而采用的缩微技术就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首要选择。缩微技术是一种信息密集存储技术,文献资料的缩微品,其影像面积与原件的面积比,可以达到1:100——1:1000。100万张纸质材料重量约为5吨,体积6立方米,若摄制成缩微产品缩微胶片重量只有5公斤、体积0.01立方米,缩微品的存放空间大约相当于原件存放空间的5%——20%。有些馆地方文献的订购数是很可观的,一年中光是报纸的订购种数就有五六百种,何况还有其他文献地不断购进。如此大量的文献,对它的管理、保存有很大的压力,需要大面积的存储库房,如果我们充分应用缩微技术,就能有效的解决库房的不足。
  1.2 缩微技术能有效地保证文献的连续性
  文献在制作成为缩微品之前要按着国家标准进行认真地登记、整理、补缺等多道程序,如果发现有破损、缺失等情况必须进行补缺,如前文提及的《大公报》几乎每年都有缺失,我们通过多种渠道想方设法从其报社和相关图书馆等单位全部补齐。所以缩微品的内容一般都要比馆藏原件的内容更加完整,可以弥补部分馆藏的不足。
  1.3 缩微技术能减少文献的损伤,提高文献利用率
  有一些文献是比较珍贵的,尤其是那些民国期刊、古籍善本书、珍本、孤本、解放前的有史料价值的报刊等,各馆都视为镇馆之宝,除了特殊情况拿出来展览一下,大部分时间都是“难见天日”,其利用率极低。这些文献中有的纸质特差,甚至动一动就有破损。应用了缩微技术,把这些文献经过整理、补缺、修补后再缩微复制,制成缩微胶卷,既妥善保护了原件,又得到开发利用,是一种可以积极采纳的再生性保护文献资源手段。
  1.4 缩微品便于调阅,提高利用率
  文献制成缩微品,它的存储量大,体积小,不仅调阅非常方便,还极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如济南战役办展,他们只利用一天的时间,一台缩微阅读复印机,查阅了约十余卷的胶片,五种地方报刊,而且在查阅当中很方便的将所需版面复印下来。这十余卷胶片,相当于十多年的报刊,如果是调阅该报原件的话,工作人员得一趟一趟地搬进搬出,有时还要从2米高的报架上取上取下,这些旧报刊的纸张脆化易碎,稍不注意就损伤原件,查阅时工作效率也低。而应用了缩微品则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文献的保护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对今后缩微技术广泛应用的一点思考
  当前,在信息的数字化浪潮中出现了“缩微技术过时了,属于淘汰技术,只有上光盘才是一步到位”等观点,其实是有失偏颇的。缩微技术的成熟性、载体的耐久性、安全稳定性、法律权威性、对设备的依赖性、可转换性等,对模拟技术与数字技术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
  2.1 信息的数字化时代缩微技术有其自身的价值
  当今是模拟技术、数字技术和与其相关技术并存,多元化发展的时代。缩微是不可取代的,仍是比较理想的、方便的、适用的信息管理技术。我们在应用信息技术时,不能轻易否定和排斥某种技术,更不能盲目跟风,只顾眼前,一哄而上。而应理性的思考,根据利用目的,权衡利弊,长远规划,综合考虑,科学地进行系统设计。缩微技术要在数字化的必然趋势中寻求发展,就必须向计算机靠拢,实现模拟信息向数字信息的灵活转化。
  由于一些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应用缩微技术较早,缩微资料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在馆藏资料中已占有相当的比重,而大部分都采用自动化检索,读者使用非常方便。加之不断扩大服务范围,使缩微资料的利用率很高。如国家图书馆截至2010年底缩微中心累积转换民国期刊图书19173种、20346册、436万拍。这在缩微资料的利用上充分体现出自身的优势,而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图书馆对缩微资料制作、采集和收藏的积极性。这种积累与利用之间的相互促进,形成了缩微技术在图书馆应用中的一个良性循环过程。
  2.2 缩微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优势互补才是是推动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随着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的日趋普及和提高,如何发挥缩微技术与电子技术的优势,使之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就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混合成像技术的出现,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混合成像系统是以缩微胶片为基础的影像与电子影像操作(显示、传真、混编、打印、输出、输入)结合在一起的系统,利用光电转换原理,将胶片、纸张等介质上的光电图像转换成为点阵光栅数据,将形成的文件存贮在计算机内,既可保持缩微胶片的优点,又能充分发挥计算机调用快速便捷的优势,既能使图书、期刊、档案资料等长期保存,又能使存贮信息迅速传输和利用。在今后的时期内,缩微技术与光盘技术长期共存,互相弥补,有机结合,将是推动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3 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应用缩微技术提高地方文献的利用工作必须从细节上抓起,在环节上把握,缩微技术与文献缩微品的利用是相互依存、互为基础的。只有利用缩微技术把地方文献开发出来,才能有效地利用缩微品代替原件,向社会提供服务,为现代化经济建设、研究服务,才能体现其价值。从发展的眼光看,文献缩微品与现代信息相结合是未来发展方向。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缩微技术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缩微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可能。因此,审时度势,加快发展,是工作人员的责任。就新技术的整合,文献缩微胶片数据库的建设与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来看,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陈婷.缩微技术发展应用的明天———与数字技术的融合[J].数字与缩微影像,2007(3):16-18.
  [2]李茁.缩微文献影像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J]文献影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2009.(3) 95-99.
  [7]王浩,张军.缩微影像数字化技术之我见[[J].文献影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2005,(9):157-161.
  [8]唐磊.图书馆缩微文献数字化与服务研究报告[[J]数字与缩微影像,2005.(3).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6468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