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们缘何钟情于机器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文文

  长期以来,无数心理学家一直都在为一个问题纠结着:为何人类会将情感依托于机器身上呢?扪心自问,这或多或少归结于我们内心的虚荣吧。
  几百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使我们的科技为情感服务,将美感灌注于我们所创造的东西上。特别是机器人诞生之后,人类几乎都是将最新的技术应用其上,希望其能够最大限度地与自己“沟通”,并对其寄托了无限的情感。然而此举的目的与意义何在呢?
  自古希腊时代起,机器人的概念便普遍开来,神话中也多次出现诸如机器佣人等等。亚历山大里亚城的斯提西比乌斯,于公元前270年左右制造了水钟。这台水钟的水流由多个活塞进行精确控制,能驱动从响铃和活动木偶到鸣禽等各种自动装置。1495年,列奥纳多·达·芬奇将自己对机械骑士的构思描绘了出来,尽管达·芬奇并不曾将其具体化地造出实物,但当时古代科学家渴望重塑自我的梦想由此可见一斑。17到18世纪,日本以其傀儡文化,谦恭和精致的提线娃娃而闻名。他们的娃娃做工精巧,被提线所操控,并且可以表演奉茶,写信等绝活儿。
  上述对机器人渊源的叙述虽显简单,然而却印证了这被草率定义为机器的机器人们,已悄然立足于悠久的历史中。数百年前,在机器人这个词语尚未出现之前,机器人玩偶就已经从观众那里赢得了兴奋和期待。“随着现代机器人的出现”,“人们已经在使机器人更具特性”,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认知心理学家惠特克说,“你会发现,人们试图发展与机器人关系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将进行自我与机器人之间的定位”,这与少年走出房间进行自我展现的性质是不一样的。他指出,人们是欣然享受这种过程的;在我们的想象中,我们对机器人的潜在人格和特质总是喜欢举一反三。当小型真空自动吸尘器在房间里穿行,这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人们很乐意去装饰他们的机器人,惠特克曾经这样说过。半人性化的吸尘器——在很多节目和媒体上,人们都是这样称呼它的。
  如果颇具人性化设计的自动吸尘器已经让人们爱不释手,国际市场紧俏的可以自动播放音乐的娱乐机器人则真的实现了人们所期盼的情感的交流。
  这类娱乐机器人的外放喇叭一般都设计在头部两侧,眼镜的位置可以显示播放信息,也可以设计为另一组喇叭。机器人的腹部被设计成CD播放器,在加入了更为人性化的远程遥控、声控设计等高新技术之后,这样的娱乐机器人受到了很多家庭的欢迎。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简单的语言交流就可以让她“唱出”你钟爱的音乐和歌曲,这样的环境中,她更像你的家庭成员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播放机。
  用心理学家的话说,人性化的机器人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就在于“我们有很强的动机去观察我们所认知之物,也很自然而然地会被同质物吸引。我们会在这些人造物件身上找寻我们自己的特质,试图通过观察他人来了解自己。”面对那些高度人性化的机器,就像一个人想要了解另一个人那样,人们更想先于他的外貌和组成部件而了解他的品质。机器人会动能说,这更加深化它们在人们心里的人性特质。
  这样看来,我们钟情于机器人,实则是钟情于人类自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6551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