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在中职基础教育中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是我们中职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本文针对中职学科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着重探讨了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施策略,为在专业基础学科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了新的举措。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是中职各专业的通用学科,是中职学生尤其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中职各专业大纲的要求,更是社会与企业发展的要求。《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的时代性、内容的多样性、教学的实践性、操作的灵活性与针对性等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那么,如何在《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对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剖析
  (一) 观念淡薄,重视不力
  调查表明,不少中职计算机教师没有树立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这样的观念。如笔者在绍兴市中职计算机教研大组年会时对所到教师的调查问卷就足以说明这一问题。问卷结果如下:真正有意识地在进行的只占8%,想是想到了但没有做到的占32%,教学任务能完成已不错了还谈其他的占20%,学生基础太差,创新能力的培养谈何容易占26%,其他占14%。不少教师对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不够,认为中职学生文化素质低,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更差,要想在这样的学生中培养创新能力谈何容易。
  (二) 能力有限,缺乏进取
  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视不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计算机教师自身能力有限。自身缺乏创新精神与能力,怎么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原因为:一是学校创新教育重视不够。从近几年浙江省中小学创新作品大赛的结果看,不少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获奖作品寥寥,获奖等级不高。二是有的计算机教师明知自己创新能力有限,却不思学习创新教育理论,不思进取提高自身素质,不思改变现有的教育方法,不思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低下。三是不少中职学校对师生的创新教育与创新作品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与奖惩措施,导致师生创新热情不高等。
  (三) 定位偏差 目标过高
  一些中职学校对创新教育的目标定位发生偏差。不是依据中职生实际、专业实际与创新教育规律来定位,而是定位在每个学生都达到能创新、能做出创新作品、能获奖上。这种过高、过窄、过死的做法实际上是违反了学生实际与创新教育规律。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不能定得过高,应让学生先树立创新意识,懂得创新教育的重要与必要,再逐步教给创新方法,然后逐步培养创新思维,逐步具备创新能力,最终形成创新作品。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以操之过急,更不能一蹴而就。那么,在《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二、在《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施策略
  (一)更新观念,提升自身能力
  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是时代的需要。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能力。应让教师明确,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的工具,也是发展认知的手段,更是提升能力的法宝。凡是富有创造性的教师不仅表现在教好一堂课,还表现在传授学生获得新知的方法与途径,更体现在发展学生智力、拓展学生思维的能力上。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计算机教师在更新教育观念的同时,还需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提升创新教育的能力。在科技迅速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如不抓紧时间努力学习,不断“充电”,提升自己的能力。那么,就很难赶上时代的步伐,很难适应教学的需要,很难成为一名受学生尊敬的好教师。事实上,教师的权威不再是建立在师道尊严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借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建构、促进发展的能力上;建立在教师高尚人格魅力、扎实而广博的知识上;建立在教法灵活多样、语言幽默诙谐的教风上;建立在创新理念新颖、创新能力较强的专长上。
  因此,一个对计算机教学有强烈责任感、对学生倾注无私的爱心、对创新教育研究有成、对教学方法改革有效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技能人才、创新人才。
  (二)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新的前提,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这是国内外教育实践取得成效的至理名言与经验总结。那么,应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呢?
  1.采用“项目教学法”。将各章节的内容分成若干个学习项目,一个项目一个主题。项目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也可由学生讨论决定。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学习小组,各组推荐一名组长,负责项目学习计划的制定,成员的分工与合作。教师负责审核各组项目学习计划,提出修改意见,反馈学生完善计划。然后实施学习项目。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启发、评估、公布结果。如在教powerpoint这一章节时,我先在大屏幕演示了一个精美的演示文稿,文稿中有各式各样的图片,艺术字,还有各种动画效果,学生们看后立即发出惊叹的声音,各自展开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思考着如何来完成这样一个设计。在这样浓烈的学习气氛中,我给学生概括讲解了PowerPoint所具有的强大功能,学生立即产生了强烈地求知欲,个个跃跃欲试,这就为后面授课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准备。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通过“项目教学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项目学习中,积极思考,多项思维,发挥自己的专长,提出更好的方法,互相学习、共同协作,在项目学习过程中达到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灵感的目的。   2.采用“竞争激励法”。竞争促斗志,竞争扬本色,竞争激激情。不少学习项目可通过“竞争激励法”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如对于“文字落实”这一学习项目的学习,不少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精神。笔者在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组织一次文字录入竞赛,利用计算机考试软件进行,个个参与,看谁的速度快、录入准、字数多。如此一来,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你追我赶,促进了键盘操作及文字录入的熟练程度,有效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精神。
  (三)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有多种,如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纵向思维、横向思维等等。对任何一种创新思维的培养都应结合学生实际、结合教学内容,不可随心所欲,毫无计划。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就发散思维而言,它是一种从不同方向、途径和角度去思考问题,探求多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
  具体说,要挖掘教材中那些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法多用的教学内容,去启发、点拨学生考虑问题向多方展开、多方发散、多发拓展,寻求多种设想、多种解题的方法。如在讲授excel2000的填充柄和填充序列后,可故意将一些表格的数据用自动填充的办法来实现。这个时候,学生就会非常惊奇这一神奇的功能,特别是对一些函数操作的结果进行自动填充,学生就会纷纷觉得惊奇,因为这样的操作实在是太方便了。此时再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他们可能就会对这一作用提出自己的想法,可以用来填充学号,电话号码,准考证号,姓别,还可以当成复制来使用,可以用自定义一些序列进行填充。教师可以对他们的设想给予进一步分析,肯定其中正确的理解。又如在教学生如何灵活处理图片时。首先要求学生思考可以用哪些工具来进行处理,是画图中,还是在word2000中,或者是Photoshop中等问题。这时学生充分发挥了发散思维,思维活跃,思考着究尽用哪一种方法比较好呢?我抓紧时机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文字编辑。这种教学方法,经过课后的检验,学生掌握得较好,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应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使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教学时可将多种创新思维有机结合及应用。这样,更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认识到它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与差异性;要明确它是一个过程,不可操之过急;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为学生未来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白鲜霞.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7,(13).
  [2]刘成新,黎加厚.论我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发展的多元化[J].中国电化教育,1998,(10).
  [3]阎立钦.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教育研究,1999,(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7770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