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通过对辽宁省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行为现状的调查,发现目前影响高职学生体育锻炼的几个因素,对此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分析,提出几点合理化的建议,对今后促进体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意识 体育行为
  
  体育意识是指人体育活动中自觉认识,体育意识与作用的基础上产生的能动的心里活动,表现为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由于意识自身的特点和作用,体育意识也就在根本上决定了人们的体育行为,决定了体育活动的效果。增强正确的体育意识对于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兴趣、能力和习惯有决定性的意义。
  1.研究对象与方法及内容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铁岭师专、辽宁农职院等6所辽宁省高职院校123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482人、女生757人。
  1.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座谈访问法及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研究,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以上述学生为调查样本,发放问卷1239份,回收有效问卷1146份,有效率为92.5%。
  1.3研究内容
  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重要性、动机、时间、次数参见项目和影响因素等。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的体育意识
  
  从表1可看出,52.97%和43.80%的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在人的一生中起非常重要和重要作用的占总数的96.77%。这表明大学生有较强的体育意识,懂得通过运动锻炼保证人体身心健康的科学道理。从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动机,首先是强身健体,说明大学生能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和功能,但多数大学生对终身体育思想的认识还不够,并没有意识养成坚持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性。
  2.2大学生的体育行为
  
  从表3可以看出,有34.82%的大学生每周锻炼3-4次,有51.75%的学生锻炼1-2次,男女生锻炼集中在两个频数中,占总数的86.57%,但偶尔锻炼或不锻炼的比例女生比男生高7.66%,从每次锻炼时间上看,男生女生主要集中在60-120min和30-60min之间,分别为34.82%和47.38%占总数的82.20%,女生每次锻炼的时间<30min比例较高,占14.31%。能坚持每天锻炼和一次锻炼时间超过2小时的学生并不多,仅占总数的5.24%和5.93%,男生比女生更好,从整体上看,绝大多数学生每周锻炼的运动量较为理想。尽管他们已意识到体育锻炼对一声的成长非常重要,但在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上还有较大差距,尤其对女生而言更为突出。
  2.3影响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因素(见表4)
  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锻炼时间和场地器材,其次是学生感兴趣想学习的一些项目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缺乏合作伙伴。虽然近些年许多学校增加了体育经费,但场地和器材还是不能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许多项目也因没有场地器材而不能开设,这也是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2.3.2男女大学生体育锻炼项目的差异(见表5)
  男女大学生由于身心特点和生理原因,对体育锻炼项目侧重上有明显差异,男生主要以运动负荷较大,对抗性较强的项目为主。女生则以趣味性和塑造形体的项目为主。
  2.3.3参加群体活动的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经常参加学校及院系、班级群体竞赛活动的大学生只占总苏的35.71%,偶尔参加活动的大学生占总数的47.12%,从不参加活动的大学生占总数的17.71%。男生的参与率高于女生,很可能于学校和院系、班级的组织的群体竞赛活动的内容有关,竞赛项目偏多,趣味性、娱乐性的项目偏少,缺乏普遍性,忽视总体参与,是造成大学生参加活动较少的原因之一。
  3.结论与建议
  3.1加强对体育意识的认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
  大多数大学生已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对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较为有利。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动机首先是强身健体,说明大多能认识体育的价值和功能,但多数大学生对终身体育思想的认识不够。大学生在付诸行动时,结果令人不满意,意识与行为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注重教育的长期效应,让学生从分体验运动乐趣的同时获得体育能力,养成锻炼的习惯。要从培养学生的体育学校兴趣和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觉的从体育锻炼以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和健身效益。
  3.2优化校园体育教学、体育文化环境
  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直接的影响。高校首先要加强体育场馆的设施建设,购置充足的体育器材,改善体育教学和运动环境。其次,应经常组织多种形式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群体活动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把竞技性、趣味性、知识性、娱乐性有机结合起来,并注重参与的广泛性。第二要加强女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培养,充分考虑她们的生理心理特点,集体育教学、课外锻炼和竞赛于一体,营造一个新型的校园运动氛围,另外可以采取动员社会力量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提供方便,让他们课余时间过的丰富充实而有意义。
  3.3建立完善的体育评价考核机制
  现阶段学校体育从项目的设置到测试内容的选择,仍是以运动能力为主,而没有对学生进行长期体育意识和能力综合评定。传统的体育考试,以分数进行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身提高幅度和努力程度。正确的评价学生应该是客观的、全面的,不仅要评价学生三基的掌握能力,还要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以及个性特长等,使成绩考评真正转移到启智、求知、调心、健体、育人这一目标上来。
  参考文献:
  [1]张保华 中山大学学生健康意识状况与体育行为的调查分析 体育学刊 2008.9.
  [2]李学武 江西大学生余暇体育参与模式的调查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5.4.
  [3]王则珊 终身体育 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 19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483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