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恫柏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帆

  【摘 要】林业生态建设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桐柏山区是中原经济区建设重要的生态功能保障区。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对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保障农业稳产高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思考
  0 引言
  林业生态建设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提供林产品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双重使命,既是一项产业又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行动,是走“两不牺牲”、“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桐柏山区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又是中原经济区建设重要的生态功能保障区。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对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保障农业稳产高产,推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林业生态建设的意义
  1.1 加快林业生态建设面临重要历史机遇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新时期林业生态发展指明了方向。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双重任务。特别是应对世界气候变化,林业生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在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形势下,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受到全社会越来越多的广泛关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明确了林业工作的“四个地位”,赋予了“四大使命”,是对林业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把林业摆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根据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用五年时间打造一个“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新中原。桐柏位于千里淮河源头,是规划中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1.2 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是生态立县的需要
  近年来桐柏提出了生态立县战略,坚持走不以牺牲生态和环境、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新路子。着力构建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城镇发展体系。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大林业生态建设步伐,紧紧围绕“生态立县,建设林果大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立足淮河源头生态建设实际,坚持以山区生态造林、通道绿化、林业生态示范村建设为重点,以实施外资造林、长淮防林、退耕还林、科技兴林示范建设等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全县林地面积林业用地面积10.93万hm2,有林地面积9.71万hm2,森林覆盖率高达50.3%,活立木蓄积量达264万m3,在全省位居前列。但是,资源拥有量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量,在规模、质量、效益上都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大资源、小产业”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1.3 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桐柏是一个山区县,山区面积占全县的70%。近年来,经过艰苦努力,我县经济建设有了较快增长,但是先进地方相比,我们差距仍然比较大,通过考察论证、比较分析,确定以发展林业作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培育林业特色产业、着力扶持各类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做大做强林业产业,使山地资源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有力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2 林业生态建设的生动实践
  2.1 科学规划,整体推进
  以打造淮河源头良好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按照林业生态省提升工程要求,扎实做好造林绿化工作,把增绿造林、美化环境与发展林业高效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新型社区结合起来,按照“点、线、面”布局,重点抓好基地造林、通道造林、新型社区绿化。每个造林年度要求林业重点乡镇至少规划一个千亩以上基地,其他乡镇至少规划一个500亩以上的造林基地。按照高速两侧各50m,国省道两侧各20m,乡村道路、村村通及平原区农田林网2行以上的标准,对县域内所有道路干线、支线两侧全面进行造林绿化。围绕全县新型社区建设,按照乡镇建成区外围100m宽,村镇周围50m宽的标准,推进环镇围村林带和“四旁”造林。对近山及道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宜林荒山荒地、林间空地等部位进行增绿造林,主要栽植常绿林木,打造稳定林业生态群落,提升林分质量和景观效果。
  2.2 创新机制,把工程造林引入市场
  对重点工程建设实行招标投标制、质量监管制和报帐制,引入工程监理制和责任追究制,充分发挥有形的管理机制和无形的市场竞争机制,规范工程监管机制,实现了由群众性造林为主向专业化造林为主的转变,造林成活率普遍提高到95%以上。同时,认真落实“谁造林、谁受益”的政策,及时与主体签订合同,核发林权证,明确管护责任,有效地解决了“造林不成林”的问题。
  2.3 坚持三个结合,形成合力
  坚持林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围绕淮河源头、江河两岸等重点生态区域,打破乡村界限,大规模开展荒山造林绿化,做到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坚持林果业发展与培育主导产业相结合。坚持以发展林果业统揽农村经济工作全局,抓住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三赢”的结合点,促进林果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坚持林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相结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林果业建设的切入点,采取政策引导、机制先行、建设在后的办法,通过配套扶持,激励农民造林积极性。
  3 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考
  3.1 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的领导
  要充分认识林业生态建设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将林业生态建设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领导,明确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林业生态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主要责任人,主管部门负责具体落实,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指标要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兑现奖惩,确保认识到位,工作到位,落实到位。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组织协调多个部门、有关方面的力量,各司其职、密切合作,突出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进展情况的落实,定期检查,定期通报,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的深入开展。
  3.2 积极实施林业分类经营
  对防护林、特用林等以保障生态安全为主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应纳入社会公益事业管理,建立通过财政手段解决建设资金投入补偿运行机制,鼓励发展林下经济,进行复合经营,给予必要的费用补贴,让公益林经营者获得一定补偿,调动经营、保护的积极性,推动公益林建设持续发展。对用材林、经济林等以商品建设为主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面向市场放开搞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鼓励经营者兼顾生态效益,受市场调节的发展模式,鼓励、引导经营者实行集约经营,政府根据情况给予一定政策性扶持,鼓励多种形式的资金、劳动力、管理技术等要素投入。
  3.3 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引向深入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对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建立了产权明晰、主体明确、管理规范、责权利相统一林业产权制度,增强了森林生态功能,实现了“不砍树,能致富”,促进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相关政策,保障使用者享有70年的林地使用权。鼓励社会各类资本承包、租赁、购买荒山进行林业生态建设,要依法保护好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给予更多的经济扶持政策,把丰富的林业资源利用好、发展好。
  3.4 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的保护
  用发展的理念引领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坚持从保护国土生态安全的角度来认识破坏林业生态的危害性。树立保护林业生态建设成果就是保护清山绿水,造福子孙的重要理念。加大对涉及森林资源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加强林业生态资源的保护,对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林地征用占用、林木采伐、木材运输经营加工、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管理等林业生态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管理、加强监督,确保林业生态资源安全。
  [责任编辑:陈双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54964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