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大学生优良学风建设的制度性探索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怡帆

  摘 要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个永恒而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教育课题。大学学风的好坏,关系到高校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学风建设需要教师队伍、管理队伍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建设,而制度建设是学风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当今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入手,着力就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学风建设的相关制度及存在的弊端进行研究,并提出可行性方案及对策。
  关键词 高校 学风建设 现状 制度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高校大学生优良学风建设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各种社会思潮以其特有的影响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校园的各个方面。尽管近年来在全民强调终身学习、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环境下,高校在学风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正是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形式主义与浮躁现象还相当严重。因此,强调高校学风管理与建设,无疑是高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同时也是时代所需。
  1 高校大学生优良学风建设的内涵及特点
  学风建设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通过创新和改革,形成一定机制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学习目的、态度、能力和品质等。因此,建设优良学风就需要从明确学校培养机制的定位、培养目标、教学管理办法、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等方面入手。
  另外,正确理解与把握高校学风建设的特点如历史传承性、广泛性、差异性、渗透性等。对于推进优良学风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学风建设,必须真正把学风建设作为一项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综合管理工程。
  2 当代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业失败现象已经使得界内外人士感到忧虑。除了诸如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纪律松懈、学习精力旁移等问题外,当前大学生的学风状况还呈现出了许多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2.1 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
  学风建设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开放系统,但在实际管理中,学风建设基本上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教学而展开的,也就是说充分重视了第一课堂在学风建设的重要作用,但对学风建设的其他方面则兼顾较少,同时在开展学风建设时并不是校内各个部门齐抓共管,而变成了一两个部门的任务。其次,在对学风的认知情况方面,在校学生自身学习状况也不容忽视。通过调查,有相当比例的同学认为缺乏学习动力、为考试而学是主要问题。然后是缺乏团队精神,没有学术氛围的营造。其中有占总数三分之一的同学认为对本课程不感兴趣;三分之一的同学认为老师上课讲的听不懂,自学效果反而更佳;只有大约有占半数的学生称自己从来没有过作弊行为。另外,受当前市场经济的影响,部分教师的职业理想与信念动摇、职业情感淡漠、使得高校教学、科研存在不正之风。由于教师“心”不在岗,“师”不到位,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得到激发。同时部分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对旷课及上课开小差的学生置之不理,忘记了“教师是课堂教学秩序第一责任人”的身份。对教学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再加上仪器设备落后、教材教法陈旧,更使学生求知欲望大打折扣,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了优良学风的建设。
  2.2 高校学风建设制度现状分析
  如何在学风建设的制度上规范和督促优良学风的形成,就要先分析高校学风建设制度上的弊端。一方面,学校管理制度需不断更新,管理者的管理方式与服务意识有待规范。受当前法治社会的影响,现在在校大学生拥有极强的维权意识,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稍有不慎学生就可能会把学校告上法庭。因此,要坚持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规章制度让学生明确其权利和义务。在另一个层面上,科学管理不再是通过发号施令、明令禁止来发挥其管理的效用,而是“以人为本”从为学生服务的角度出发。另一方面,学生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不能及时更换,致使理论教学从而脱离实际、教法单一。在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38.7%的学生认为“加强学风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管理能力”,14%的学生认为“影响学习风气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的教风”。如果高校的培养计划与课程设置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就会造成学生一毕业就面临失业的后果。第三,教务管理与考试制度仍需加强。尽管高校有相关考试制度,但对其的理解与执行却存在漏洞。有超过半数的受调查者同意“学校考试管理松懈导致学生舞弊”。日常教学管理松懈,使得在校学生平时学习不上心,期末考试却“临时抱佛脚”,这些都不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
  3 加强高校大学生优良学风建设制度的对策研究
  学风建设是大学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学风建设不仅仅要靠思想政治教育,更需要有规范的制度来约束。
  (1)建立完整高效的服务机制,保障学生权益工作体系。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与原则,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管理,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凡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务,都要保证公开透明,并确保学生的监督机制;组建“大学生权益保障委员会”,并利用学生申诉机制拓展学生申诉范围。建立学生对教学、餐饮、住宿、消费等方面的监督机制,允许社会专业机构为学生提供更切实有效的维权申诉与服务。
  (2)健全高校教学、考务管理制度。精细的教学管理制度是良好学风的保证。学校应对教学管理、教学计划、实践教学、教材应用、课程设置、学生学籍管理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学管理制度在学风建设中的督导作用。同时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对违反制度的教师或学生按规定进行处理,真正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与此同时,要严抓考风考纪,促使优良学风形成。从考务等各环节入手,确保从教师出题、监考、阅卷和打分到对监考人员的监察力度,从对学生加强考试违纪、考试诚信教育到加大宣传形成良好的风气,都要严格按照有关考试管理工作的规章执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考试的严肃性和违纪的严重性。   (3)开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精品学生社团,营造学术文化氛围。在学生参与正常的教学活动以外,调查显示能够有意识投身于社会实践的只占少数。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课本知识,没能够向其它领域延伸拓展。因此,开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精品学生社团,营造学术文化氛围都是加强学风建设制度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素质拓展制度的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的完善、精品社团建设工程以及各类学科竞赛的开展都是打造高校优良学风的催化剂。只有,坚持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其独特的魅力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可以抓好学生宿舍的学风建设工作,通过开展宿舍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增强对其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学生沉迷于网络,进而营造出安全、舒适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对社团的打造更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机遇和平台。另外,重视各类学科竞赛的开展,形成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举办各种学术报告、讲座及学术交流活动,增加校园文化的知识含金量。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
  (4)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程,建立为特殊群体服务的工作机制。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高校学风建设不容忽视的议题。高校应拥有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教师队伍,能够进行全面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同时做好每一位学生的心理测评及后续工作,以确保心理问题的早发现、早解决。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进而保证学风建设的正常进行。同时,对于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也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要规范贫困学生的认定机制,逐步完善以国家奖助学金和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勤工助学和其他资助形式为辅助的助学体系。要通过宣传贫困学生中的优秀典型,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自强教育,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另外也要加强对那些缺乏学习兴趣、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帮扶,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对考研、出国留学、就业困难等学生进行指导,为其提供信息联络及服务工作。
  (5)建立健全学风建设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学风建设体系的建立要经历一个逐渐发展与完善的过程,那么学风评价对于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就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可以通过部门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评价体系以及家长反馈、社会反馈、管理成果评估等方法进一步了解学风建设的相关情况。另外,优良学风的形成也离不开有效的激励机制。高校可通过评选“学风建设先进集体”、“学风建设先进个人”、“校园名师”、“优秀辅导员”等活动树立典型,积极营造出“全员关心学风建设、全员参与学风建设、全员推动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建立健全高校学风建设制度,可以让广大师生员工无论从学生学习、生活还是从教师教学、科研等方面,都能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高校学风管理这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长期化。从而保障高校培育出高素质人才,确保莘莘学子自身能够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尚昆.当代大学生学风建设论[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 孙华.基于系统工程思想的高等学校学风建设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 李炜.关于大学生优良学风建设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6.4:100-101.
  [4] 林静华.高校学风状况调查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8.2:74-7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58808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