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机器人“来袭”:我们终将失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机器人(robot)一词出自捷克语robota,是“为人类劳动的仆人”之意。如果有一天,机器人“反仆为主”了呢?这不是不可能。随着机器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类工作会被机器人取代。如果一半以上的劳动力被解雇,世界将处于怎样崩溃的状态?
  第二波自动化浪潮
  200年前的美国,70%以上的人是农民。如今,只有不到1%的美国人还干着农活,其他人早就被包括机器人在内的自动化技术夺走了工作。当然,这些人并没有真的失业。他们先是成了产业工人,随后,又不断分流进工具维修、印刷、食品工业、摄影、网页设计等五花八门的领域。如果不细想,很难发现这些行业都是随着自动化技术发展而来的,19世纪的农民不仅不会做这些工作,甚至根本想象不出会有这样的工作。
  经过了200年的发展,今天的人们都已在这个自动化的时代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且慢放心,第二波自动化浪潮正在袭来,我们如今的工作终将不保,差别仅在于时间长短。这一次扮演主角的是机器人。随着人工识别、机器学习、分布式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和更加高效廉价传感器的出现,原本“傻大憨粗”的机器人变得聪明起来。
  在人们的印象中,机器人只能干些体力劳动。未来,机器人在这方面会更上一层。现在,“他们”还只是代替了流水线上的工人,不久将取代仓库里的工人,“他们”还能识别不同的箱子,并把箱子分类搬上卡车。就这样,机器工人会把人类工人完全挤出工厂。
  脑力劳动又如何?如今的机器人已经能完成很多白领的工作了,比如记者的专长:撰写稿件。已经有机器人能够根据赛况实时撰写体育新闻,今后“他们”能完成各类文案工作。不仅是记者,任何与海量信息处理有关的脑力工作者都面临机器人的挑战,律师、建筑师,甚至外科医生。
  Baxter :聪明的机器人
  由麻省理工学院布鲁克斯教授设计的Baxter就是聪明机器人的代表。“他”看上去普普通通,“大手大脚方脸盘”,跟“他”干苦力的“兄弟们”没什么两样。不过,“他”绝对是个“内秀”的家伙。
  首先,“他”的表情很丰富,眉毛、眼睛都会随着电力变化而改变。这不是为了“卖萌”,而是让一起工作的人类工人了解“他”的工作状态,知道“他”在看哪里。“他”还很体贴,强制反馈系统使其能根据自身所处环境而变化,在有人经过身旁时就放慢速度,避免对人类可能造成的伤害。试想一下,“他”比过去“唯我独尊”的机器人可是要安全多了。
  其次,“他”很受教。就像教小孩做事一样,任何人只需要抓住“他”的胳膊教“他”完整做一遍,“他”就能学会一项新技能。而在过去,即使是对机器人的工作进行微调,也需要高明的程序员来编写代码,并且反复调试,这就使得机器人的主人除了购买费用外,还要花更多的钱来训练这些机器伙计。
  说到花费,Baxter除了训练费用少,成本也比“前辈”低得多,只需2万美元,而之前的机器人最低要50万美元,优势相当明显。当然,跟具有海量编程的天价机器人相比,Baxter还不够精细,比如达不到亚毫米级的准确度。不过,“他”就像PC机一样,虽不如巨型计算机强劲,却能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发挥作用。
  哪些工作会被机器人夺走?
  聪明好学、物美价廉的Baxter只是聪明机器人中的一员。“他们”的出现使得制作业中的人类工人岌岌可危。好在,还有很多人是从事服务性行业的,比如厨师,从技术角度讲,近几十年间,机器人还无法给人类做饭。不过,这些服务类行业就真的安全么?我们把所有工作分为4种来看看。
  有一类工作,人类能够完成,但是机器人做得更好。比如织布,除非刻意寻求机器人的天然瑕疵,纺织机器人是完全可以代替人类的。而评估抵押贷款、证据收集这些以前由聪明人完成的工作,也已经渐渐转到聪明机器人身上,不久我们就能坦然接受机器人的服务了。
  还有一类工作,从出现伊始,人类就不可能独立完成。比如,我们没有足够的注意力,不可能每平方毫米扫描癌细胞;也不具备毫秒级反应速度把正在融化的玻璃吹成瓶状,这些“苦活”一开始就交给了机器人。
  CS游戏中的人工智能让大批少年产生了当游戏设计师的理想,200年前的孩子肯定不会有这种想法,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电脑游戏的存在。这恰恰体现了另一种工作类型:由自动化带来的新工作,可以说,人类的发明带给了人类新工作。在这类工作中,人类和机器人都有机会,不过人类取胜并不乐观。
  说到底,人类能保住工作的最大希望还在于第四类工作:因为与机器人相比,人类有欲望,可以从已有发明中,思考“人类究竟应该做什么”,并找出很多答案。比如,当未来机器人驾驶变得流行起来,人类就会设想出专职人员通过调整交通系统来优化线路。目前看来,这种“设计新工作”的工作机器人还无法完成。
  与机器人共同前进
  这么看来,机器人留给人类的工作空间似乎很小了。难道大多数人失业已不可避免?不过,我们也不妨换个角度考虑:不再与机器人为敌,而是与其共同前进。毕竟在未来几年或几十年中,无论你愿不愿意,都会体验到机器人代替人类的过程。
  以记者从事的新闻撰写为例,以前,这完全是人类才能完成的脑力劳动。如今――好吧,我承认有机器人能撰写实时体育新闻,好在更多的新闻领域机器人还无法触碰。一段时间后,机器人涉足的新闻类型会越来越多,记者会写的“他”都会写了,不过“他”不太稳定,时好时坏,这时还需要记者本人。直到有一天,“他”可以准确无误地工作了,但是还需要我教给“他”新的工作。
  这样又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我意识到把那些写稿的琐事交给机器人真是个好主意,那些工作实在是没什么创造力。随后,我把原本的记者工作都推给了机器人,开始了一项新的记者工作(尽管现在我还不知道那是什么)。终于,我发现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工作,机器人完全取代不了……接下来,新一轮的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开始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59183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