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监测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董雯

  摘要 由于农村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生态环境破坏加剧,我国加强了对农村环境的监测工作。该文对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监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农村环境监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农村环境监测;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X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239-02
  Status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Monitoring Countermeasures
  DONG Wen
  (Bengbu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in Anhui Province,Bengbu Anhui 233040)
  Abstract Due to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pollution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ecological destruction intensified,the monitoring of our rural environment was strengthened.The status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monitoring,and the main problems were analyzed,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Key words r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monitoring;status;problems;countermeasures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环境污染程度随之加剧。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整治力度,各地市环境监测能力也逐渐加强,城市的环境污染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控制,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而农村环境的污染状况却日益严重,不仅影响到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也影响到农、畜、水产品质量,直接危害到城乡居民的食品安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测及污染治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3]。
  1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1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又称农业非点源污染,是指在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产生的非点源污染,包括农药(杀虫剂、除草剂、灭菌剂等)、氮磷营养物质、畜禽粪便、农膜以及其他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质,通过降水或人工灌溉等自然及人工行为,对农村大气、土壤和水体等环境造成污染。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表明:农业面源在整个污染源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农业源中总氮、总磷含量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7.2%和67.3%,农业源化学需氧量占排放总量的43.7%。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需的物质基础,农业土地是土地资源利用的主体,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我国耕地面积排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印度。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排在126位以后,人均耕地仅933.34 m2,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2。目前,我国已经有664个市县的人均耕地在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533.34 m2的警戒线以下。全国耕地面积已经下降到1.2亿hm2。
  为了提高土地产出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致使我国耕地化肥施用量是国际安全使用上限的1.93倍,耕地农药残留率达60%~70%。土壤残留大量的氮、磷和有机污染物,使得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造成土壤板结、保水保肥能力下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大量不合理地施用化肥,致使化肥的利用率降低,废氮、废磷随着土壤淋融、地表径流等进入湖泊、地下水中,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危害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大量的农药有机、无机残留物在土壤和作物中,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目前,中国化学氮肥的施用量已占世界化学氮肥的1/4,且研究表明,主要的温室气体N2O的排放量与化学氮肥的施用量紧密相关。
  农膜的推广使用,致使大量农膜残留在土壤中,破坏耕地土壤结构,使土壤孔隙减少,降低了土壤的渗透能力,减少土壤含水量,影响植物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致使作物产量降低,破坏了土壤动物、微生物、植物之间的生态平衡[4]。
  虽然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等规章和标准,但因为农村地域广大,县级环境保护部门难以完全监管到位,部分畜禽养殖场建成后,畜禽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对农村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1.2 工业企业污染
  乡镇工业企业废水、废气和固体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上升,但环保投入偏少,甚至有的企业未采取任何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对农村环境造成的危害很大。一些耗能高、污染重的企业从城市迁入郊区的工业园区,所排放的废气、废水对周边的农村环境产生一定的危害。大量城市垃圾在郊外堆埋、堆放、焚烧,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巨大。
  1.3 居住环境及饮用水源污染
  随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建设,自来水普及率有所提高,建成一批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部分农村生活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仍有许多村庄的居民并不使用管网自来水,仍旧饮用水质难以保证的地下水,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部分已建好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因为无人维护,设施运行不正常甚至停运,生活污水依然乱排,生活垃圾缺乏集中堆放、处置设施和场所等,这些依然会对农村居住区周边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2 农村环境监测现状
  2.1 已开展的农村环境监测工作
  2001年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42个重点城市环境监测站对全国57个“菜篮子种植基地”、15个污灌区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开展调查,内容涉及土壤、灌溉水、环境空气和农产品等。
  2006―2010年,环保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专项活动,建立了全国土壤样品库和数据库,基本摸清了我国土壤环境状况及污染状况。2011―2013年开展的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试点工作,初步建立了全国土壤环境例行监测制度。
  2009年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全国各省级环境监测站开展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监测范围包括空气、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和土壤,从2009年每个省份至少监测3个村庄,发展为2013年各省至少选择10个村庄开展农村环境试点监测,同时在典型区域范围内选择一定数量的代表性村庄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全国农村环境质量监测范围逐年扩大。如安徽省从2009年的9个村庄扩大到2014年的16个县48个村庄。
  2.2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指标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具体指标见表1。
  3 农村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3.1 农村环境监测试点村庄数量偏少,代表性不足
  虽然农村环境监测的试点村庄数量逐年上升,2012年监测村庄数量已达798个,但是相对于我国60万个以上行政村来说,这个数量还是偏低,代表性明显不足,覆盖率较低。
  3.2 农村环境监测能力不足
  农村环境监测的内容涉及到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等多方面,监测任务重,但经费极为有限。农村面积广阔,县级环境监测站应为农村环境监测的主体。随着国家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的逐步加强,县级环境监测站的仪器设备配置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是部分县级监测站依然没有配置适用于与农村环境监测的原子吸收、气相色谱、离子色谱等基本仪器,有的县级站虽然配置有相应的仪器,或因为人员有限、无相应的技术人员操作仪器,或无相应的场所放置仪器,仪器设备只能搁置不开箱。农村环境监测工作依然由省、市监测站完成,每次采样浪费大量的时间在路程上,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5-6]。
  3.3 农村空气自动监测站点极少
  空气连续监测相对于手动监测数据更具有代表性,而农村空气自动监测站点极少,远远不能满足监测的要求。
  3.4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宣传不到位,奖惩措施有限
  缺乏有力的宣传,农村居民没有深入了解保护农村环境的重要性,无法认识到保护农村环境对生产生活、自身健康的重要性,有限的奖惩措施无法提高农村居民对保护环境的觉悟和积极性,乱排乱放现象依然严重。
  4 农村环境监测对策
  一是扩大农村环境监测试点村庄的范围,对监测能力有限的地区,可适当调整农村环境监测指标,逐步投入提高其监测能力,进行阶梯性扩项,最终达到全分析能力。二是根据各级监测站的特点合理分配省、市、县级监测站的工作重心,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对县级监测站人员、仪器设备的配置工作,并进行针对性培训,使县站逐步满足农村环境监测的能力要求。三是增加农村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四是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建立垃圾集中处理中心,合理堆放、有效处置。五是加强对“农村综合整治项目”的后续监管工作,制订奖惩措施,加强对村镇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六是加强对农村周边垃圾填埋场和工业园区的管理,控制废气、污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七是增加各种经济鼓励措施,使农民大力开展生态农业,减少对农村水、气、土壤环境的污染。八是增加宣传力度,使农村居民认识到保护农村环境、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测及管理工作,是有利于自身生存的大事,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利国利民的大事,变被动为主动,承担其日常监督职能。
  5 结语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保护农村环境、保持农村生态平衡,是人类正常生存的基本保证。农村环境监测刚刚起步,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应该开阔思路、勇于创新、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方案和措施,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工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尽责尽力。
  6 参考文献
  [1] 赵晓军,王晓雯,孙聪,等.农村环境监测的布点原则与指标优化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2(12):128-133.
  [2] 张铁亮,刘凤枝,李玉浸,等.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9(6):1-4.
  [3] 张雪稠.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J].农村经济,2004(9):86-88.
  [4] 吴岩,杜立宇,高明和,等.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1):64-67.
  [5] 朱荫湄.施肥与地面水富营养化[C]//施肥与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4:40-44.
  [6] 陆泗进,何立环.浅谈我国农村环境监测[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3(5):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62594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