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酿酒玉米新品种福康玉909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国彬

  摘要 阐述了酿酒玉米新品种福康玉909的选育过程、产量、稳定性及适应性等特点,并总结了其种性及制种技术,以期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酿酒玉米;福康玉909;选育;特征特性;制种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9-0062-03
  Breed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Winemaking Corn New Varieties Fukangyu 909
  ZHOU Guo-bin
  (Yib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Sichuan Province,Yibin Sichuan 644000)
  Abstract Breeding process and features including yield,stability and adaptability etc. of winemaking corn new varieties Fukangyu 909 were elaborated,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eds and seed production techniques were summariz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variety.
  Key words winemaking corn;Fukangyu 909;breeding;characteristics;seed production techniques
  宜宾市享有中国酒都之誉,世界名酒五粮液产于此地,酒类工业是宜宾市的支柱产业。玉米是酿造五粮液的重要原料之一,但并非任何玉米品种都符合酿酒要求[1-2]。宜宾五粮液集团酿酒车间长期实践表明,玉米原料品质不同其出酒率不一,风味也不同,多粮浓香型白酒玉米原料品质要求:总淀粉含量≥75%,支链淀粉占总淀粉比例≥25%,直链淀粉占总淀粉比例≤75%,粗脂肪4.5~5.5 g/100 g(干基),粗蛋白质9.0~10.0 g/100 g(干基),40 min糊化率96%~100%[3-4]。宜宾市位于川南,种植玉米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具备生产多粮浓香型白酒玉米原料的区域优势,但以前当地没有多粮浓香型白酒优质玉米原料的新品种,每年酿酒所需的大部分玉米原料靠外地调入。2010年2月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明确提出“建设酒业集中发展区,构建白酒产业链创新技术平台”,宜宾市委市政府着力打造宜宾市为浓香型白酒之乡和浓香型白酒原料之乡,规划通过3年时间,建设酿酒专用玉米集中生产基地5个,壮大发展酿酒玉米生产规模达3.33万hm2。对此,宜宾市农科院针对川南地区复杂多样的生态特点,广泛搜集并整理了一批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并利用这些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在坚持高产、优质等共同育种目标的基础上,着重解决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含量的问题以及产品外观性问题,从而选育出了适应宜宾地区生态条件,且能作多粮浓香型白酒的优质玉米原料新品种福康玉909。
  1 酿酒专用玉米新品种的选育过程
  地方种筠连红玉米百粒重较高、株高穗位高偏矮、品质较好、果穗较长,生育期适中,但穗粗较细、穗行数较少,因此宜宾市农科院采用重组法,分别将正大公司大穗型组合2397(2001年)和9918(2002年)与其杂交,从中连续多代自交选系,并在低代和高代用代表不同杂优类群的高配合力自交系进行测配,从而选育出优良自交系宜2397和宜9918,并组配出杂交种宜60135和宜7008,201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名分别为显玉509和福康玉909,审定编号分别为川审玉2012022、川审玉2012025,其育种程序见图1。
  2 福康玉909和显玉509的籽粒品质
  国家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成都)对福康玉909和显玉509籽粒品质测试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显玉509粗蛋白含量8.7%、粗脂肪含量4.5%、淀粉含量71.7%、容重738 g/L,除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不是特别高外,其他各项指标均达酿酒玉米要求。福康玉909粗蛋白含量10.0%、粗脂肪含量5.4%、淀粉含量75.3%、容重732 g/L,各项指标均达酿酒玉米要求,尤其是淀粉含量达高淀粉玉米品种指标要求;经五粮液品质检测科糊化实验证实,福康玉909糊化率高达99%。福康玉909粒色黄色,籽粒马齿型,糊化时间短,商品外观性好,从综合性状来看优于显玉509,因此选取该品种作为宜宾市酿酒玉米主推品种。
  3 福康玉909产量及抗性表现
  福康玉909参加四川省玉米平丘组试验产量表现情况见表2。由表2可知,福康玉909在四川省杂交玉米联合试验A3组中,平均产量8 304.0 kg/hm2,比对照川单13增产12.5%,居第1位;在2年四川省杂交玉米区试中,平均产量6 464.25 kg/hm2,比对照川单13增产,其中14个点增产,3个点减产;在四川省杂交玉米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8 358.0 kg/hm2,比对照川单13增产15.9%,且各点均增产,居试验第3位。经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抗病性鉴定为,高抗纹枯病,中抗小斑病、茎腐病,抗大斑病,感玉米螟、丝黑穗病,达到品种抗性标准。由此可见,福康玉909产量较高,品质优良,综合抗性好。
  4 福康玉909稳产性及适应性
  以福康玉909(参试代号:宜7008)连续2年(2009年、2010年)参加四川省区试汇总数据为资料,采用Eberhart-Russell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稳定性参数bi和Sdi2估算及检测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所有品种Sdi2值均大于0,bi值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各品种的回归系数很好地预测其在各试验点的表现[5]。在2年四川省区试中,对照川单13的bi值均小于1,且Sdi2值较小,产量较稳定,是平均稳定品种。2009年,宜7008的bi=0.65<1,仅大于鼎玉8号,小于对照川单13和其他8个品种,Sdi2=729.70,比正玉113、珍禾1号和川单13略高,比其他7个品种小,与试验误差相比差异不显著;2010年,宜7008的bi=0.79<1,比川单13和其他8个品种都小,Sdi2=689.30,仅比内玉07-2大,小于川单13和其他7个品种,与试验误差相比差异不显著,表明宜7008稳定性好,适应性强,是超平均稳定品种,在较差的栽培环境下,也可以获得较好效益。   5 福康玉909特征特性
  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福康玉909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抗性强、稳定性好、适应性广,是酿酒专用玉米的理想品种。福康玉909的株高304 cm,穗位高118 cm,株型半紧凑,幼苗绿色,第1叶鞘颜色浅紫,其余叶鞘颜色绿,第1叶尖端形状匙形,叶片与茎秆角度为50°,茎“之”字程度无,雄穗一级侧枝数目适中,雄穗主轴与分枝的角度为50°,雄穗侧枝姿态轻度弯曲,雄穗最高位侧枝以上主轴长度较长,雄穗颖片基部颜色绿,颖片除基部外颜色浅紫,花药颜色浅紫,花丝颜色红色,散粉期中长,抽丝期中长;果穗筒型,穗轴颜色红色,穗长19.4 cm,穗行数16,行粒数38,籽粒马齿型,粒色黄色,籽粒排列形式直,经调查,其百粒重32.5 g,出籽率84.1%;全生育期119 d,出苗至抽丝74 d,抽丝至成熟45 d。
  6 福康玉909亲本特征特性
  福康玉909以自育自交系宜9918为母本,以0151为父本,于2006年组配而成。母本宜9918于2011年通过由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宜9918选育来源清楚,遗传稳定,特异性明显,特殊配合力高,与四川省已鉴定的自交系区别明显,是一个玉米新自交系。宜9918从出苗至成熟生育期为97 d,叶片较宽,叶色淡绿,叶鞘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151 cm,穗位高度58 cm,叶片数19片;雄穗主轴较短、顶部败育,雄穗主轴与分枝角度约为35°,一级侧枝数为12~16个,雄穗颖片基部颜色为绿色,颖片除基部颜色为绿色,花药黄色,花丝绿色;穗型筒型,穗长15 cm,穗行数16,行粒数26,穗轴颖片白色,籽粒硬粒型、黄色,轴色白色,百粒重约200 g。父本0151生育期为94 d,幼苗浅绿色;株高200 cm,穗位高95 cm,总叶片19片,叶片浅绿色,植株高大,株型披散;雄穗发达,分枝7~12个,附颖绿色,花药橙黄色,花粉量大,散粉畅,制种方便;果穗锥型,穗长12 cm,穗粗3.8 cm,穗行数12,行粒数21,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硬粒,千粒重220 g。
  7 保持福康玉909品种种性和种子生产的技术要点
  保持宜7008的杂种优势和固有种性,必须确保亲本宜9918与0151的纯度和配合力,把好繁殖制种质量关,防止亲本过早退化。主要技术要点为:严格选择标准株套袋自交保纯原原种;分自交株测配相对应的杂交种进行配合力鉴定;将配合力较高的自交株混合繁殖,作原种保存100~200 kg逐年取用;严把制种质量关,母本宜9918种植密度7.5万株/hm2,父本6.0万株/hm2,播种比例母本∶父本=(4~6)∶1;先播30%父本,4 d后播70%父本,再8 d后播母本,以保证充分授粉,制种产量3 750 kg/hm2左右[6]。
  8 参考文献
  [1] 刘学玲,姜立雁,高惠林,等.美国玉米种质类群分析与评价[J].农业与技术,1999,19(1):25-27.
  [2] 陈彦惠,刘新芝,彭泽斌,等.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和模式的研究:Ⅱ玉米自交系优势类群的划分和优势模式初探[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29):341-347.
  [3] 荣廷昭,李晚忱,杨克诚.西南生态区玉米育种[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38-40.
  [4] 苟才明,杨克诚.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选系的杂优类群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27(1):22-27.
  [5] 吴渝生.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1997,10(1):49-52.
  [6] 敖君.几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J].玉米科学,1999,7(1):41-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66410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