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参与社交网络的现状及引导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邝小燕 刘一凡 陆文漪

  摘 要 近些年来随着社交网络的迅速发展,大学生越来越多地活跃在社交网络世界里。社交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展现自我、人际交往和思考生活等方面的重要平台,对大学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大学生参与社交网络的现状和看法,从中提出引导大学生更好参与社交网络的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交网络 现状 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7.078
  The Status and the Guiding Strategy of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Networks
  KUNAG Xiaoyan, LIU Yifan, LU Wenyi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Shanghai 20009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more and more college students are active in the social networks. The social networks have become important platforms for students to get information, to be self-show, and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The social networks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and behavior patter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networks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suggest the guiding strategie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social networks; status; guiding strategy
  近些年来随着社交网络的迅速发展,大学生越来越多地活跃在社交网络世界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思想上有一些明显特点。一方面他们已经脱离了高中群体,思想上具有超越高中生的成熟,也可以为一些事情带来新鲜的看法。但相较于已经参加工作的社会人具有不确定性和叛逆性,容易对一些事情产生极端想法。所以,大学生如何参与社交网络的公共舆论,他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什么,以及可以对公共舆论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是极为关键和重要的。大学生群体独立而不稳定,在公共舆论中的参与需要规范化的适当引导才能营造一种在社交网络下大学生公共舆论参与的健康环境。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出大学生通过社交网络参与公共舆论的现状,并提出引导策略。
  1 大学生参与社交网络的现状
  1.1 大学生参与社交网络的程度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93%的大学生表示正在使用社交网络,其中有78%的人表示同时使用2到5个社交网站。使用最多的社交网站是人人网、QQ校友,以及新浪微博。开心网和飞信也有大概30%左右的网友。被调查的大学生几乎都表示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社交网站。有43%大学生甚至表示已经患有网络依赖症,每天几乎没法离开这些社交网站。可见,社交网络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大学生也在社交网络中找到了一定的归属感。
  1.2 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动机
  社交网络开放式、零成本地为大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功能和服务,成为了大学生学习、交流和娱乐的重要平台。我们调查发现,有将近70%的大学生表示使用社交网络主要是发布自己的状态或者了解别人的状态。这说明社交网络是大学生实现自我表达的主要途径。现在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喜欢在社交网络展现自我,通过发表对社会、事件、政治,以及娱乐明星等观点,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思想动态。通过自拍、合照等方式展示自己日常的衣食住行等一切活动,让亲朋好友了解自己的动态。他们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同与尊重,获得好友们的评论和点赞将带来一种被人关注的满足感。同时,他们也喜欢通过社交网络来关注好友们的动态。另外,部分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原因还包括写日志、做相册、玩游戏以及听音乐等休闲娱乐活动。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社交网络方便了自己的生活,方便了同朋友沟通,扩展人脉,了解社会热点。
  1.3 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社交网络来了解和评论社会热点
  我们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将近60%表示使用社交网络了解社会热点的速度比热门网站更快捷。他们表示在使用社交网络时经常会在浏览图片、状态、视频的时候看到一些热点事件,而且每次会使用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不等的时间了解社会热点。而且,在与好友互动的同时,也可以顺带了解社会热点。同时,还可以与圈子里的好友一起关注和评论该社会热点。有五成的人表示在看到热点事件后会转发给好友一同关注。因为当他们知道了或相信了某件事以后,希望自己的朋友也关注同样的事情。这也说明当今的大学生喜欢和别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同时,也有比较强的从众心理,容易受到社交网络的影响。
  1.4 大学生对网络热点事件的反应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对于一些重大的社会热点事件的反应,近期发生的关注度明显高于以往的。较早的网络热点,比如周久耕双规事件,杭州“70码”事件等仅有10%左右的人知道,而近期的昆明事件,MH370事件,文章出轨事件等则普遍具有80%以上的知悉度。这说明网络热点事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在某一段时间内是热点,但很快就会被别的热点所取代,逐渐远离公众的视线。对于远离的热点事件,大学生也很少会去跟踪后续报道。   1.5 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解读社交网络信息的能力
  大学生对网络已经并不陌生,网络陪伴着大学生的成长,已经深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也知道网络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因此,在看到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时,大学生对这些信息的解读还是比较谨慎的,不会盲目做出判断。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表示他们一般较相信专家、明星和网络红人转发的一些信息。这说明大学生在社交网络里他们会比较跟从一些权威人士或社会名人,这些人对他们的是非判断和价值观的影响较大。另外,有20%左右的人表示会相信转发量较高的信息,还有大概22%的人表示完全拥有自己的判断。
  2 大学生对社交网络舆论的看法
  2.1 社交网络舆论的真实可信度
  对于社交网络舆论的真实可信度,有将近60%的被调查者认为一般,既不会完全相信,也不会一点都不信。这说明大部分的大学生对待社交网络舆论比较理性,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特别是随着网络水军等不确定因素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于网络上所谓舆论观点持观望态度,并没有选择盲从。
  2.2 响应网络舆论的目的性
  虽然大学生不会百分之百相信网络舆论,对网络舆论持有保留看法。但是,有56%的被调查者认为一旦某一网络舆论被广泛转发、被议论多了,就会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选择相信。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素质还不够独立、缺乏主见,容易随波逐流。所以,即使大学生知道有些社交网络舆论的可信度不高,但也会成为推波助澜的一份子。另外还有4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响应网络舆论更多是在借机发泄个人情绪和仇富仇官心理,或者是一些窥视欲和猎奇心理。比如,对于一些富人、公务人员的事件,或者娱乐明星的绯闻,不管真假,他们都会加以评论和围观,或者到处转发和共享。只有30%的大学生认为参与网络舆论的目的在于感受平等参与和言论自由,或是为了实现自身正义感和道德观。
  3 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交网络舆论的策略
  通过前面的调研,我们知道大学生对待社交网络舆论比较理性,不会贸然盲从。但是,这种理性更多体现的是在不确定事件面前保持一种观望态度,缺乏更深层次的客观分析。甚至会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其观点最后会跟随大流。所以,给予大学生适当的网络舆论引导是非常必要的。
  3.1 形成民间组织为主,政府为辅的复合型引导机制
  既然社交网络舆论需要引导,那么应当由谁来引导呢?超过半数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还是应当由政府成立专门的部门来进行引导。但是,如果单纯由政府引导,一方面大家都害怕由政府引导网络舆论将导致信息的滞涩,言论的禁锢,会失去网络舆论的自由行和开放性;另一方面,也会给政府带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的负担。被调查者中也有将近半数的人认为应当由网民道德联盟或网络主流传媒来引导。虽然,非政府团体的引导更具有亲民性,但是非政府组织也有可能为了一己私利,博眼球,搏出位,故意把事情往某一个错误的方向进行引导。所以综合来看,本文认为社交网络舆论的引导应该形成以民间组织为主导,政府辅助参与的复合型引导机制,这样将更有利于网络舆论的发展。针对大学生的引导,相应的教育部门发挥的辅助作用可以表现在着力培育一批社交网络的名编名师,开创一批名站名栏,创作一批名篇名作。①通过这些权威性的主流声音来引导大学生往正面发展。
  3.2 推进社交网络舆论实名制
  社交网络舆论是否实名制各有利弊。实行实名制会限制一些人的发言,会使网民因为害怕自己的发言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而不敢说真话。但另一方面匿名制虽然放开了言论,却因为匿名使得一些人言论过激,不考虑自己言行的后果。网络空间是开放、自由的公共场所,但是网络社会仍然是法治社会,我们必须遵纪守法,在合法的范围内实现我们的言论自由。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实现权利与义务对等。所以,网络实名制的目的不是限制言论自由,而是要净化网络空间,杜绝谣言。我们通过调查,发现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三分之二的人还是支持网络实名制的实施,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反对。这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在选择实名制与否的时候还是趋于理性的,还是希望可以有一个坦诚的平台发布自己对于某些事件的看法。
  3.3 网络舆论的管理保障机制
  良好的网络舆论管理保障既可以使大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还可以防止一些消极的思想在网络蔓延,造成不良的后果。有将近65%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网络舆论实行实名制后,可以采取网络后台实名制,而前台匿名制的管理方法。这种方法有一定的道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发言者自由和个人的隐私。笔者也认为这种方法是比较可行的。当然,大部分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社区的管理最终还是要靠完善有关法律,依法管理。目前,我国关于网络的法律已经有一定数量,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大多只是框架,细化和具体化不够。②所以,政府还要根据网络环境的需要,制定合理的、具体的网络法规,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网络执法人员,针对网络犯罪、侵权等危害社会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
  4 结束语
  大学生是相对独立的一个群体,普遍高频率地使用社交网络,使用的方法多种多样,涉及的内容也各式各样。大学生又是一个不稳定的群体,在参与社交网络时需要合理引导,通过合理引导才能使网络舆论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相信随着网络实名制的推进,未来网络舆论的发展将趋于理性。大学生也能在参与社交网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才。
  *通讯作者:邝小燕
  注释
  ① 陈华栋.“后微博”时代高校网络舆论特征及建设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5(2):82.
  ② 张涛.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特征及引导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9):1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68793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