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牡丹江市广场舞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金松 宫祥辉

  摘 要:牡丹江市区广场舞活动开展活跃,已成为社区文化的亮点和城市生活的风景线。该文通过对牡丹江市广场舞的开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因素,提出发展对策,旨在为广大城镇居民大众健身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广场舞 牡丹江 现状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a)-0242-01
  1 广场舞概念的界定
  艺术史学家曾考证:人类产生的最早的艺术是舞蹈,舞蹈的主要形式是部落或聚居群聚集在一开阔地所跳的一种舞。目前,广场舞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有人认为广场舞就是民间舞;也有人认为广场舞是一种表演形式。就目前广场舞的开展情况而言,该研究者认为,广场舞是在广场或空地上开展的一项在音乐的配合下,以个人的独立形体动作为主,融合了多种舞种进行表演的健身娱乐性项目。
  2 牡丹江广场舞开展现状
  2.1 参与者年龄结构
  如表1所示,牡丹江市广场舞的主要参与群体为中老年人。参与者中的中老年群体多工作、家庭压力相对较小,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尤其是退休人群都逐渐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问题,因此,广场舞由于运动强度小、简单易学,成为了这部分群体的首选活动锻炼内容。
  2.2 参与者职业构成
  通过调查牡丹江市广场舞参与者的职业构成(见表2)可以看出,退休人员占44.7%,是广场舞参与者的主要群体;企事业单位的群体占到45.7%,也是广场舞参与群体的主要构成,这部分群体由于工作之余的空闲时间相对充裕,因此,参与者相对较多;剩余的依次为6.9%的个体商户和2.7%的无业人员,需要说明的是2.7%的无业人群中包括各别的学生参与者,而退休群体也基本都是企事业单位的退休的员工,因此,牡丹江市广场舞的参与群体主要为退休人员和企事业单位员工。
  2.3 参与动机
  通过调查牡丹江市广场舞参与者的参与动机(见表3)可以看出,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强身健体62.2%、愉悦身心24.5%、减肥瘦身10.1%,参与者中很多人都曾经患过疾病和正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这也使得这部分群体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所以他们积极地参与广场舞的活动,以此来强健身体、抵御疾病。
  2.4 活动形式选择
  通过调查牡丹江市广场舞的活动形式,56.4%的参与者是独自参加;33%的参与者是朋友陪同;10.6%的参与者是家人陪同参加锻炼。这说明大多数的广场舞都选择自主参加到广场健身舞的行列中来;与朋友一起进行舞蹈练习的参与者,可以扩大交际面积,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家人一同锻炼的参与者,可以借锻炼的时机,更好地和家人交流沟通,促进家庭的和睦和身体的健康。
  2.5 组织形式
  牡丹江市广场舞的组织形式基本上为两种,一种是私人组织,一种是集体组织。私人组织是某一个人自己提供音响设备,选择好练习地点后,通过招揽锻炼者来进行广场舞锻炼,如儿童公园、北山公园等几个地点的锻炼场所,而这种形式是收费的,按年或月收费,但价格比较低廉;另一种集体组织的形式相对较少,一般是由社区组织,不需要锻炼者掏钱任何费用,免费的锻炼组织形式,如广厦新城、中山家园等几个小区锻炼地点。
  3 牡丹江广场舞开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3.1 设施器材有待改善
  近几年来牡丹江市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有许多的人在广场上跳广场舞,而且跳舞的人越来越多,人数的增加对场地的需求也快速提高。通过调查,许多社区都没有正规的锻炼场地和专业的社区体育指导员,并且部分锻炼地点的音响设备比较短缺。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牡丹江市广场舞的发展。
  3.2 噪音扰民的现象需要得到解决
  由于广场舞的活动场地大多在闹市区广场或者居民小区的休闲场地内,周围的居民较多,人口较为稠密。广场健身舞开展的时间一般在早上6:00―8:00和晚上6:00―9:00,在这一时间段里,不参加锻炼的居民大多在家休息,再加上跳广场健身舞需要节奏强烈的音乐伴奏,这就对周围居民的正常学习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可能会导致周围居民的强烈反对。
  4 牡丹江广场舞发展对策
  4.1 加强对广场舞的宣传和推广
  充分的利用大众媒体进行宣传和指导,加大广场舞在牡丹江市民中的普及。运用媒体的力量,宣传广场舞的积极作用,宣传科学的训练方式,科学的练习时间。纠正错误的技术动作,研究创新性的舞蹈歌曲和与之相搭配的舞蹈动作。
  4.2 加大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和使用
  社区体育指导员要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多在社区中组织广场舞的比赛或表演活动。增强自己的舞蹈指导能力,把自己社区内的广场健身舞参加者队伍壮大起来。加大力引进专业人员参加到推广广场舞的行列中来。丰富广场舞的内容,使其能够符合大众健身的需要,使人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参加到广场舞之中。
  参考文献
  [1] 罗熊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 肖梅梅.浅谈体育舞蹈的社会功能[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2):50.
  [3] 马驰,孙明和,张寒慧.黑龙江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学习与训练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前沿,2013(9):138-139.
  [4] 孙明和.体育出色竞技人才成长的地理因素探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8):65-66.
  [5] 宫祥辉,张冬梅,马驰,等.柔力球运动在哈尔滨市高校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15):176-177.
  [6] 于杰,张冬梅.黑龙江省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体育世界,2013(4):68-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70880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