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现代农业园区防治红火蚁技术研究――以佛山市农科园为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为探索适合农业园区防治红火蚁的技术方案,在佛山市农科园开展红火蚁防治技术示范工作,通过区域调查、区域划分、科学监测、点面防治等措施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防治后,园区内的活动蚁巢防效达100.00%,工蚁数量防效达99.06%,因此本技术示范适合在现代农业园区进行红火蚁防治,可为农业生产中红火蚁的有效防治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红火蚁;现代农业园区;防治技术;佛山市农科园
  中图分类号 Q969.554.2;S433.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141-02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method for management of fire ants in agricultural zone. The technical demonstration of controlling red imported fire ant in Foshan zon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ere carried out,based on the scientific survey,monitoring,and area-wide manageme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after technical demonstration control,the control effect of active mounds and quantity of workers were high over 100.00% and 99.06% respectively. Thus,the technical demonstration is suitabl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ire ants in modern agricultural zone. 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reference for fire ant management in agricultural areas.
  Key words red imported fire ant;modern agricultural zone;control technique;Foshan Municipal Agricultural Science Park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危险的入侵性害虫,具有适生能力强、传播扩散速度快、易暴发成灾、造成危害大的特点,给侵入发生区的农林业生产、公共安全、人体健康、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的危害[1]。一些地区的防治不规范,往往导致了红火蚁灭除不彻底,蚁巢复发或蚁巢扩散,既浪费人力物力,又无法控制好红火蚁疫情。2007年,华南农业大学红火蚁研究中心提出《红火蚁疫情灭除技术示范》,对防治红火蚁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在这个基础上,为有效控制红火蚁发生为害、灭除疫情,在佛山市农科园开展红火蚁疫情防除技术示范工作,为农业生产中红火蚁的有效防治提供借鉴与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地选在广东省佛山市农科园,位于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2015年被评定为佛山市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广东(佛山)现代农业科技园,是典型的现代农业园。占地面积51.2 hm2,内有果园、菜地、水田、草坪、鱼塘、温室大棚、绿化带、硬面化道路、楼宇建筑。园区内红火蚁发生超过5年,最大密度达13巢/100 m2,严重影响园区的生产活动,亟待防治。以往断断续续以撒播毒饵和药液灌巢的方法进行防治,但是这样不系统的方法往往只在局部上灭除少部分蚁巢,疫情复发的情况也非常普遍,从而严重影响了防治效果。对照(CK)地块选在距离佛山市农科园2 km外的扒头村,观察面积1 334 m2。供试药剂为0.1%茚虫威饵剂[3-6](广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0.1%高效氯氰菊酯粉剂[3,6-7](广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工具:南方S750 GPS、25 cm标签小旗、30 mL监测瓶、200 mL封口袋、双汇牌普通级火腿肠,其他各类仪器与工具参考《GBT 17980.149―2009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149部分:杀虫剂防治红火蚁》。
  1.2 研究方法
  参考《GBT 23626―2009红火蚁疫情监测技术规程》《GB/T 23634―2009红火蚁检疫处理技术规程》《GBT 17980.149―2009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149部分:杀虫剂防治红火蚁》《广东省杀虫剂防治红火蚁药效监测调查和评价技术方案》《广东省农业厅关于红火蚁发生点、监测区范围划定和管理办法》,制定区域性红火蚁防治技术方案,对园区内的红火蚁进行科学防控,以期达到园区内红火蚁的完全灭除,为区域性红火蚁疫情灭除工作提供示范。
  以整个园区为红火蚁疫情扑灭示范区,采取合理划分区域、科学监测评价、分步防治、最终扑灭的策略灭除红火蚁疫情。采用“根据实际,分区管理;科学监测,确定重点;点、面结合,毒饵为主;科学评价防治效果,指导防治;搞好检疫,防止传播”的管理措施,进行疫情防除工作。
  1.2.1 分区管理。根据地形、植被、道路、建筑的情况,将示范区内菜地、水田、草坪、鱼塘、温室大棚、绿化带、硬面化道路、楼宇建筑划分为不同类型、边界清晰且便于管理的小区,按照《广东省红火蚁调查监测技术方案》,调查监测各小区红火蚁蚁巢和工蚁数量,建立监测档案。根据佛山农科园的实际情况,划分为6个管理区,分别为果园、绿化带、荒地、菜地、水田、温室大棚。CK区域,划分为4个管理区果园、荒地、菜地、水田。
  1.2.2 监测调查。明确各管理区红火蚁发生程度、发生范围,划分发生程度重、传出风险大的区域为重点防控地区[3]。采用目测法与诱集法结合调查红火蚁疫情发生程度。目测法即对明显的蚁丘,使用竹签轻轻破坏顶部,涌出超过3只红火蚁视为活动蚁巢,使用红旗标签在蚁巢边标示。诱集法则是在7:00―10:00将装有3 mm厚的火腿肠薄片的30 mL塑料瓶横置于地上,放置30~60 min取回,记录各诱饵瓶中工蚁数量。做好记录。   1.2.3 点面结合防治。根据监测结果,采取全面防治与重点防治相结合的方法。第1次防治,以全面防治为主,对有明显蚁巢的管理区,按5 g/巢标准将0.1%茚虫威饵剂均匀撒施于红火蚁蚁巢周围50~100 cm范围内;对于没有发现明显蚁巢、但诱集法诱到工蚁的管理区,按照50 g/100 m2标准均匀撒播饵剂,防治后,尽可能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不干扰蚁巢。第2次防治,全面防治与重点防治相结合,在第1次防治的14 d后,目测法与诱集法结合监测管理区的活动蚁巢数量和诱集工蚁数,对红火蚁疫情依旧严重的管理区,继续按5 g/巢或50 g/100 m2标准全面均匀撒施饵剂;对红火蚁疫情控制良好的管理区,根据所剩的活动蚁巢数和诱集工蚁数,有针对性地防治。第3次防治,重点防治为主,在第2次防治的28 d后,调查全面防治的效果,对管理区内工蚁减退率50%以上的蚁巢,按20 g/巢的0.1%高效氯氰菊酯粉剂防治,工蚁减退率50%以下的蚁巢,按50 g/巢的0.1%高效氯氰菊酯粉剂单蚁巢防治。
  1.2.4 科学评价防治效果。在防治过程中,根据《GBT 17980. 149―2009农药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149部分:杀虫剂防治红火蚁》《广东省杀虫剂防治红火蚁药效监测调查和评价技术方案》等有关技术规程,对防治效果进行跟踪评价,确定下一步应采取的策略和防治的重点,为了解疫情扑灭情况及进一步措施的采取提供依据[3]。
  2 结果与分析
  经过科学地制定防治计划并进行系统防治后,取得了显著的红火蚁控制效果。第1次防治后园区内蚁巢密度大幅下降,其中绿化带和菜地防效达到了100.00%,诱集到的工蚁数也大大减少,普遍达到了80%以上。
  在第1次防治后的基础上,开展第2次防治。对荒地、果园、水田、温室大棚4个管理区依旧有明显活动蚁巢的,使用了按20 g/巢的0.1%高效氯氰菊酯粉剂标准进行重点防治,对目测法没有检测到活动蚁巢但诱集法诱集到工蚁的,按50 g/100 m2的0.1%茚虫威饵剂标准进行补治。防治后,绿化带、菜地、水田的活动蚁巢防效达100.00%,果园为70.59%、荒地为84.62%,绿化带、菜地、水田的工蚁减退率达100.00%,果园为69.66%、荒地达91.85%。第3次防治,针对剩下的活动蚁巢,果园按50 g/巢的0.1%高效氯氰菊酯粉剂防治,荒地按20 g/巢的0.1%高效氯氰菊酯粉剂防治。第3次防治28 d后,各个管理区的活动蚁巢防效达到100.00%,果园的工蚁防效达94.38%、荒地工蚁防效达99.98%,绿化带、菜地、水田、温室大棚的工蚁防效达100.00%。园区内的红火蚁基本被灭除,疫情得到良好控制。
  3 结论与讨论
  经过精心策划、划分区域、科学监测、分步防治,佛山市农科园的红火蚁基本被灭除,工人在园区内工作很少再被蛰咬。本技术示范是可行的,能有效地控制农业园区的红火蚁疫情。在防治过程中发现,果园的防治比较艰难,第1次全面防治后,仍然有较多的活动蚁巢,这可能与果园内红火蚁可取食的食物较多有关,红火蚁较少取食毒饵,造成毒饵单方面防治困难,对于这种情况,通过多次的防治,全面防治和重点防治相结合,毒饵与触杀型药剂结合,可以有效地灭除。本技术示范采用的是全面防治与重点防治结合,药剂的选择是毒饵与触杀型粉剂相结合,符合二阶段法的基本要素[8]。既利用了毒饵防治的便利性、防治普遍性,又利用了触杀型粉剂的防治速效性[8-9]。在全面防治时,毒饵防治能极大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推动工作效率,较小的工作量就能有效防治大面积红火蚁,特别是能防治目测法没有监测到的蚁巢在全面防治后。防治区域的红火蚁疫情得到控制后,再使用触杀型粉剂进行重点防治,能针对残余的单个蚁巢迅速灭杀,起到补漏效果,充分防治疫区的红火蚁。以往的失败防治,往往都是因为见一巢治一巢,使用的药剂单一,没有进行有效的全面防治,导致红火蚁疫情反复。现在提出的技术示范,通过区域调查,区域划分、科学监测,确定重点,点面结合,起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还要搞好检疫,防止外来的作物、花卉、土壤、肥料等
  携带红火蚁进入园区,也要防止园区内的红火蚁传播到其他地方,以此更好地控制红火蚁疫情。
  4 参考文献
  [1] VINSON S B.Invasion of the red imported fire ant(Hymenoptera:Formic-idae):Spread,biology,and impact[J].American Entomologist,1997,43(1):23-39.
  [2] 黄俊,曾玲,梁广文,等.红火蚁疫情灭除技术示范[J].中国植保导刊,2007,27(8):41-43.
  [3] 曾玲,陆永跃,陈忠南,等.红火蚁监测与防治[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
  [4] 黄俊,陆永跃,许益镌,等.0.045%茚虫威饵剂对红火蚁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J].植物保护,2009,35(3):145-148.
  [5] 黄志巧.0.5%茚虫威饵剂不同饵量防治红火蚁药效试验初报[J].广西植保,2014,28(2):30-31.
  [6] 黄俊. 红火蚁的化学防治与检疫技术研究[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07.
  [7] 黄田福,熊忠华,曾鑫年.15种杀虫剂对红火蚁工蚁的触杀活性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8(4):26-29.
  [8] MORRILL W L.Red imported fire ant(Solenopsis invicta)control with mound drenches[J].Journal of Entonmology,1976,69(4):542-544.
  [9] COLLINS H L,CALLCOTT A A.Effectiveness of Spot Insecticide Treat-ments for Red Imported Fire Ant Control[J].J Entomol Sci,1995,30:489-4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77668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