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无纸化”的新内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6月初,中国民航全面采用电子客票,北京城铁也开始全面采用基于RFID技术的交通卡。我们习惯多年的纸质机票、车票,已经步入历史。其实,自计算机开始大范围应用、尤其是互联网出现以来,我们就迎来了“无纸化”时代。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办公自动化(OA)的兴起,很多单位开始推行所谓的“无纸化”办公。至今,还有很多企业希望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减少纸张的开销。
  “无纸化”现象比较典型的另一个领域是银行业。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中国银行业加速了对于信息技术的采用。尤其是近年来电子银行、网络银行大行其道,将银行客户一分为二:年轻人成为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的拥趸者和使用者,存折之于他们已成古董;年龄稍长一些的客户则越来越尴尬,对计算机、各种自助终端机操作带有几分恐惧的他们,只好无奈地在窗口排队――无论什么业务,无论排队的人如何之多。
  进入21世纪以来,作为纸张消费大户,平面媒体出版行业感受到了另一种被动的“无纸化”趋势。平面媒体正在经历向网络媒体转型的痛苦嬗变。受此影响,新闻纸行业持续低迷。
  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中国开始推广数字化医院建设。“无纸化”与“无线化”、“无胶片”并列为数字化医院的三个重要指标。未来,电子病历的逐步应用,将帮助医生直接在计算机上记录病人病况,并开具电子处方。病人也将逐渐告别传统的病历本。
  以上现象说明,“无纸化”的涵义正在不断变化。虽然它最初被用来体现IT投资的价值,甚至还被戴上“环保”的光环。今天,如果依然这样单纯地定位“无纸化”,显然有失偏颇。我们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更加全面地看待“无纸化”。
  第一, 电子技术作为一种替代性介质,正在加速夺取纸介质长期盘踞的地盘,“无纸化”是这一替代性作用的直接结果。
  第二,“无纸化”与组织对IT应用的深度和成效并无直接关联。因为即便实行“无纸化”办公多年后,我们的办公依然离不开纸,更不可能简单地以是否减少了纸张消耗来度量IT的投资回报。
  第三,“无纸化”的实质,是用信息化手段创新业务模式、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组织效率。
  第四,“无纸化”还意味着,对信息系统可靠性要求的增加。因为一旦业务按照“无纸化”模式运行之后,任何系统性故障都会对业务运营带来巨大冲击。
  由是看来,“无纸化”只不过是信息化的一个副产品。它既不是信息化的必然结果,更不是信息化的终极目标。“无纸化”的根本意义在于,以新的商业模式替代旧的商业模式,先进的信息管理和交互模式成为现实。当然,CIO们肩负的信息安全风险防范责任也将因此大幅度地增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88079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