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动机是有效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学校中要学习的许多内容,其本身没有太多乐趣,教师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愿意学习,就需要使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本文主要谈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目标激发兴趣动机肯定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动机是有效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学校中要学习的许多内容,其本身没有太多乐趣,在短期内也没有什么用,教师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愿意学习,就需要使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下面就谈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一些具体措施:
  
  1 提出明确、适度的期望和要求
  
  学生需要确切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将会怎样评价他们,以及成功后会得到什么结果。调查发现,学生从事某项学习任务时之所以失败,是由于搞不清楚要他们做什么。此外,提出的要求既不能太高,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但也不能太低,使学生感到不值得去努力。要把握“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
  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研究发现,凡是设立了学习目标的学生,其学习成绩都比较优异,而且富有积极进取精神;相反,未设立学习目标者,其成绩比较差,而且常有行动迟缓、裹足不前、缺乏学习兴趣的表现。学习目标可以是一般的,也可以是特殊的。一般的学习目标显得笼统而抽象,诸如“做个优秀学生”等等;而特殊的目标则是明确而具体的,诸如“每星期写一篇作文”、“每天完成若干道习题”等等。对于学习活动的促进而言,特殊目标比一般目标更为有效。因此,在指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时,既要注意确定一般的学习目标,更要注意确立特殊的学习目标。一般目标的实现具有长期性的特点,需要通过特殊目标的实现而得以落实。所以,在经过教育使学生基本树立一般学习目标之后,教师应帮助学生精心设计好特殊目标。
  
  2 激发兴趣、保持好奇心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好奇心、使用多种呈现方式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要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内容的呈现方式就必须具有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让学生坚信所学内容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教学时列举与学生的生活相关的例子尤为有效。例如,在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时候,教师可以说:“两人合提一桶水时,相距近一些和相距远一些相比哪个更省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许多方式不断激发、保持学生的好奇心。物理课堂上可以用实验现象使学生感到惊奇或困惑,以此吸引学生进一步探索其中的奥妙。例如:两个偏振片正对着观察灯光,旋转其中一个会发现,有时光线很亮有时光线很暗,让学生对自然光和偏振光以及偏振片感到疑惑;绕在一个铁心上的两个独立的线圈,将其中的一个通上交流电,另外一个线圈上的灯泡也会发光,让学生对变压器的原理充满好奇。通过科学活动,让学生有实际的体会,这有助于学生对书本上相关主题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动机。
  除了使用有趣的材料外,材料的呈现方式不同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录像、电影、演示等方式来维持学生的兴趣。但是每一种方式都必须经过深思熟虑,以确保不偏离教学目标,并使各种方式相互补充。
  
  3 巧设问题情景,激发求知欲望
  
  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完全不了解的知识和早已了解的知识都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就应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对教学内容要进行创造再创造。针对一定的内容,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培养他们的成就动机,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多次累积下来,慢慢就能养成爱思考的习惯。
  从老师提问这方面来说,创设问题情景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填空式提问,另一种是启发式提问。填空式提问指的是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不需要思考,在书本上就能找到现成答案;启发式提问指的是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在书本上找不到现成答案,需要认真思考,才能解答。启发式问题才能真正引发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合理设计启发式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4 明确、及时的反馈
  
  反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反馈既包括学生接受的有关自己各种表现的信息,也包括教师获得的有关自己教学效果的信息。
  要使反馈成为一种有效的激励因素,就必须要明确、具体而且及时。若要表扬某学生某项任务完成得好,应该具体到好在什么地方:“这个题能用能量的方法来解很好,过程简单、条理清晰,说明你真的动脑筋思考了这个问题。”“这个物理现象的原理描述很清楚,说明你的思考和语言表达都很严密。”告诉学生对在哪里,这样他们就知道以后应该怎么做,还可以帮学生找到成功的原因。相反,如果学生得到表扬或者获得了高分,而没有具体的说明,他们就很难知道以后要怎么做才能再次获得成功。
  及时的反馈也很重要。如果学生交的作业拖一个星期以后才得到反馈,那么反馈的信息价值和激励价值都会大打折扣。如果学生出现了错误,将会在这一个星期内延续这种错误。而且反馈拖的时间太长,学生难以将反馈和自己的作业联系起来,甚至都不记得自己当时是怎么做的这个作业。如果及时反馈就可以完全避免这些情况。
  除了准确、及时的反馈,教师还要经常给学生反馈。有研究证明,不管奖励多么有效,如果奖励的次数不够频繁,那么奖励对改善行为没有多大的用处。频繁地给予小的奖励比偶尔地大奖励更能促进学习。比如经常用一些简短的测验对学生的进步进行测试,并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课堂上经常提问,可以通过及时评价让学生获得自己掌握情况的有关信息。
  
  5 有效地应用表扬
  
  在及时反馈信息的同时,进一步运用表扬奖励等手段,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正如马克・吐温所说:“一句好听的赞辞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三个月。”这句略带夸张的话体现了“表扬”的魅力之所在。老师应当适时地多正面表扬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因为表扬具有激励引导等作用,同时又能提升课堂融洽度,拉近师生关系。
  老师要抓住表扬的最佳时机,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表扬能让他再接再厉;当学生面临困境时,表扬如一针强心剂,让他振作起来;当学生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之中,表扬如黑暗中的明灯,让他重燃希望。每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表扬的渴望,老师应不失时机地表扬他们。
  表扬要具体,针对具体行为而非一般性的“良好表现”,才能达到有效的激励效果。例如,教师说:“张三,我很高兴你分别用运动和能量的方法来解这一题。”而不是“你今天的作业做得很棒!”
  表扬还要可信。可信即教师对学生良好的表现给予真诚的表扬。特别是对调皮捣蛋的学生,教师的表扬往往言不由衷,表扬的语言往往与语气、姿势、表情不一致。表扬要做到言如其实、恰如其分。过轻的表扬让学生失望、泄气;过头的表扬有时让学生产生自满情绪,或者反过来认为你在取笑他,那么以后就不会再去努力争取做到更好。真诚地去肯定每一个表现良好的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衷心的表扬,才能让学生对自己有进一步的要求。
  当然表扬也要因人而异,表扬应该针对那些优于常规水平的行为,如果学生平时就做得较好,那么就不宜对他达到常规水平的行为进行表扬。而对那些平时表现不佳、但有所进步的学生,老师应该给予表扬。这样对于学生而言,表扬既不是唾手可得,也不是难以企及。
  
  6 肯定学生的努力大于能力
  
  学生的能力是相对稳定、不易改变的,而努力是容易改变的。如果学生认为自己过去失败是由于缺乏能力,那么他就会认为自己在其他类似的任务中也难以取得成功,因而也就不会付出太多的努力。显然,认为自己会失败的看法就会得到某种证实。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就不会很强,而这反过来又导致再次失败。最后得出结论:“因为我无能,所以才失败”。
  如果教师将成绩、名次公开化,将学生成绩的微小差距放大,那这些学生就感到自己永远也学不好了。如果教师淡化名词和分数,就会向学生传达一种期待:班上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学好。帮助学生认识到,成功与否取决于自己的努力――一种内部的、可变的因素,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预期:如果自己尽最大的努力,将来就会成功。
  教师强调努力是成败的主要原因,并且对学生付出的努力进行奖励,就可以激发所有的学生付出最大的努力,使所有学生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进步。
  综上,如果教师能够从这些方面竭尽全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加以正确引导,就能激发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付出艰苦的努力,去学习复杂的内容,努力一步步走向成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88314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