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时代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特点及其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辅导员工作是集思想教育、学业辅导、学生发展指导、学生各项事务于一身的复合型工作,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服务人的重要职责,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施教学育人的骨干力量。正是由于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多项工作,工作角色众多,加之社会的偏见,使辅导员的职业水准和学科水平得不到有效地发展。针对高校辅导员自身发展的“瓶颈”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5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102-0193-01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基层工作,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第一线。近几年,全国各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努力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发展。而随之出现的高校学生生源结构多样化、复杂化,无疑给高校的学生工作增加不少的压力。面对学生思想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层次、个体差异、心理问题等愈加复杂,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愈加多样化,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愈加得到重视。2006年5月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校辅导员和大学生的比例应达到1:200,按照这个比例计算,高校辅导员队伍已初具规模。
  高校辅导员属于新兴起的社会工种,虽需求量大,但并不被多数人所接受。原因在于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广大的大学生群体,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必然与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有着良性的互动。高校辅导员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从目前的状况看,大部分的辅导员来自工学、理学、医学、农学、艺术等其他学科,专业与工作的不衔接制约了他们在学科上的发展和工作上突破。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学科与工作之间的两难选择中,辅导员自身的发展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1角色多样、事务繁杂,影响专业发展深度
  高校辅导员的核心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包括学生日常的思想教育,参与和指导班团建设、社团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其他工作内容涉及学生社区管理、学生资助管理、学生活动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方面。平日所涉部门不仅来自学校学工部及团委的直接领导和指导,同时亦与学校教务处、财务处、保卫处、后勤处、档案室及学生生活的相关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听从相关部门的工作安排。
  由此形成了高校辅导员角色身份多样、事务繁杂、工作千头万绪,亦责任重大。仅仅应对来自多头的事务性工作就让辅导员处于无所适从的局面,更无暇顾及对教育教学的反思以及对日常工作的整理和小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专业发展的层次和深度。正是这种不够专业、不够系统的工作,辅导员很难将自己沉淀下来,写出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论文,从而缺乏对思想政治领域进行深入地研究,形成学术成果。
  2学科发展停滞
  我国高校的辅导员队伍教育背景比较复杂,很多辅导员的专业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入职前他们在各自所学专业上都很优秀。入职后,由于工作的事务性,生活节奏加快,无法潜心钻研所学的学科领域,不能形成标志性学术成果,个人专业逐渐荒废,学科发展前途一片渺茫。
  3社会支持不够,社会地位偏低
  一方面,最初的辅导员是从高年级的学生中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来担当,辅导员的 “学生”印象一直保留至今;另一方面,辅导员虽承担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职责,但在职称和各方面待遇问题上,辅导员与专职任课老师形成鲜明对比;再一方面 ,由于辅导员的工作随机性强、工作量大、“做”的事多,“研究”的事少,缺乏对本职工作的研究和反思,更缺乏对所学学科的研究,在工作中看不到个人在学术研究上的进步和收获,使许多辅导员得不到公正的评价。
  目前,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离不开个体的努力,没有辅导员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就不可能有辅导员队伍的健康、持续发展。辅导员个体自身的发展是高水平辅导员队伍的基础和关键。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辅导员的专业层次、科研水平及社会地位是解决问题的必然途径。
  1)岗位细化。高校辅导员的配备一贯按照“系院”、“年级”或一定人数执行的,也就是所谓的系(院)辅导员、年级辅导员,全面负责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这样的职责分工既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更不利于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如果按照辅导员的工作职责细化岗位,将传统的辅导员工作细分为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咨询、生活顾问、事务性管理等,专岗专设,加强专业化建设,提高专业化服务,合理分工,统筹安排,不仅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也促进辅导员自身专业化发展。
  2)辅导员培训。对专岗专设的辅导员队伍培训是一个重要的程序和机制,有利于优化辅导员的工作质量和效果,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水准。对专门的职业辅导员按照职业生涯设计师的标准,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和培训,使辅导员掌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心理咨询辅导员侧重进行心理咨询的指导和培训,使辅导员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逐步达到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水准,并鼓励他们报考国家心理咨询师。另外,开展素质拓展培训,锤炼辅导员的意志,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对所有辅导员进行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管理艺术的培养和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的领导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3)优化待遇。高校辅导员作为教学育人的骨干力量,承担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职责,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是教师,应该享受与专职任课老师同等待遇;辅导员还是管理者,这与专职任课老师又不一样。正是辅导员身份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才应该优化待遇,区别对待,才能达到和而不同的效果。在职称评审中,专职任课老师在教学岗获得的荣誉表彰可作为评审条件,而辅导员在管理岗位上获得的荣誉表彰不能作为评审条件,同样是对工作认可,却显示不一样的效果,这无疑大大挫败辅导员的工作热情。
  辅导员的成长还应当有一个良性的学术生态作为保障,包括学校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课题立项的制度化与经费倾斜,学科方向设置与辅导员教育培训的高层次化(高层专家的智力支援)等方面,同时辅导员亦要做好自身发展规划,调整心态,在工作中甘于奉献。
  
  参考文献
  [1]魏善春.叙事行动研究:高校辅导员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
  [2]王波,侯启海,冯素玲.论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山东省团校学报,2009,1.
  [3]应中正,张立成,苏静.构建学习、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辅导员专业博士生的培养模式,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4.
  作者简介
  肖斯敏,女,助教,本科毕业,学士学位,江西南昌工程学院任职,多年从计算机教育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88388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