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黄土丘陵区林业生态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近年来,由于“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保工程和治沙工程的开展,黄土丘陵区林草覆盖率已大有增加。但从整体上看,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还很脆弱,水土流失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农业发展仍然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旱涝灾害频繁,人民生活水平较低,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加速这一地区的生态林业建设刻不容缓。
  依据黄土丘陵区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需要,科学细致地搞好生态林业建设规划。规划应根据地貌、土壤、冲刷和沟壑分布情况,分别运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坚持垣、梁、峁、坡、沟综合治理,从上到下层层营造防护林。垣(梁)面建成基本农田或梯田后,相应建造农田防护林;垣缘、沟头建防护林带;沟坡、梁坡建护坡防护林;沟底建防护林,梯田埂建落木或草类护埂林,形成了水土流失的优化模式,一般黄土丘陵区都可套用。
  
  1 梁峁顶部防护林
  
  梁峁顶部一般地势平缓,面积不大,但高寒干旱,风蚀严重,是径流的起源地。因此,必须营造防风蚀、控雨雪、控制径流、保护农田的防护林带。梁峁顶部为荒地,应全面造林;梁峁顶部较窄又为农田,林带应配置在农田迎风面一侧;梁峁顶部农田面较宽,林带应配置于农田两侧;大的垣面要规划建农田林网防护林;遇有突起的峁顶农田,防护林应沿峁坡的坡折线配置。立地条件特别差的地区,可选用抗风蚀、耐干旱、根系发达的柠条等树种,在取得造林成效后,再进行灌木改造,或实行草灌结合。一般立地条件造林树种应选择侧柏、油松、刺槐、白杨等树种。灌木株行距0.50m×1m,乔木株行距1~1.50m×2m。
  
  2 塬边、沟缘防护林
  
  塬边、沟缘要统一建防护林带,结合保垣工程措施,在塬边修筑塬边埂(埂一般高50cm,顶部宽30cm),地埂外侧栽植3行灌木,可根据立地条件选用紫穗槐、柠条、酸枣、花椒等树种;埂内侧栽植3行乔木、2行灌木作防护林带,树种可选杨、椿、榆、山杏、柿、侧柏等。株行距1~1.50m×2m。
  
  3 沟坡防护林
  
  沟坡、梁坡要营造以刺槐、紫穗槐为主的沟坡防护林。在地势较缓、条件较好的地方,可栽植核桃、柿子、枣、花椒、仁用杏、山楂等经济林,在林木郁闭前,林下种植苜蓿、小冠花、草木樨等牧草,既可增加地面覆盖,减少冲刷,又可肥地,获得牧草收入;陡坡(25°以上)以营造灌木林和种草为主,以增强防护林效益。整地应因地制宜,选用水平阶、隔坡水平沟、反坡梯田、鱼鳞坑等方式,配合治坡工程进行。
  
  4 沟头防护林
  
  侵蚀沟头大部分有一凹形集水区即沟地,扇形幅聚的径流汇集于此,由沟头倾泻入沟内,激烈的溯源侵蚀,使沟头塌不断扩张前进。因此,制止沟头溯源侵蚀是防止沟谷扩展、梁峁坡和塬面割切的重要措施。一般应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在距沟头边3~6m的地方,筑1~1.50m高,顶宽0.50~0.70m的围堰,为保持堰内的水平,防止水在围堰内流动,每隔10m左右筑一模埂。堰外沟边部分栽种灌木,堰内栽植乔、灌混交林。如集流线形成“胡同”,可逐段筑成“卧牛坑”、“水簸箕”,在坑内栽植乔木,坑埂栽植灌木。树种应选择根蘖性强、根系扩展、固土抗蚀的速生树种。乔木有青杨、小叶杨、白毛杨、旱柳、刺槐等。灌木有醋柳、酸枣、荆条、紫穗槐、柠条等。林带应采用紧密结构形成,灌木株行距0.30m×1.50m,乔木株行距1m×1m,经济林2m×3m,使地下部分提早形成密集根系交错成网,地上部分提早郁闭。
  
  5 沟底防护林
  
  营造防护林应根据沟谷侵蚀发育程度,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沟底窄,比降大,下切严重的,应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在沟头基部每隔一定距离(1~2倍沟头高度),配置编篱柳谷坊或土柳谷坊。其它地方全面造林,缓和径流,促进淤淀。树种可选用毛白杨、青杨、榆、臭椿、刺槐、银杏、旱柳、白杨等;沟底宽敞,比降小,无常年流水的沟底,在沟头部分应设堰坎挡水淤淀,建小片速生丰产林;沟口宽阔地带应修成带埂梯田,埂上栽种灌木或多年生草。沟内每隔30~50m筑坎一道,种植防护林3~5行。这样节节设防,可使泥水不出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88601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