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动物实验是必需的吗?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问:我非常热爱动物,但我的志向是当医生,听说医科大学生都要做一些动物实验,我想知道,动物实验是必需的吗?
  
  医科大学要进行一定的动物实验教学,只有这样医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一些理论与实际技能。如果医学生在学校里不进行一些动物手术(如施行狗的胃部分切除或其他类似手术),他就无法掌握这些普通手术的操作步骤,也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实际上,动物实验并不仅仅存在于医学院校,许多生物实验室和制药公司都需要进行动物实验。保守地估计,在未来的10年里,将有数以百万计的动物会因为各种动物试验而被宰杀。对于这个数字,有的人觉得太血腥了,但有的人则认为,如果不做动物试验,我们又通过什么方法来观察新药的疗效或者判断新的治疗手段是否有效呢宁
  对于动物试验这个敏感的话题,各种各样的争论已经存在了几十年。
  现在已经有迹象表明: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会用其他方法来进行药物试验。科学家正在进行用细胞培养进行药物试验的研究,如果成功的话,每年将从实验室里拯救数以百万计的动物,尤其是家兔。这一研究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一致好评。有人甚至认为,这将开创动物试验的一个新纪元。
  不过就目前而言,用细胞培养进行药物试验的方法还不能完全替代用活动物进行研究。因为有很多动物试验已经非常成熟和有效,而新的方法则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取而代之。
  举例来说,要研究一种药物是否有毒性,就要做毒性试验,一般情况下至少需要用25只活动物,按从小到大的剂量给予药物,直到有一半(13只)的动物因为中毒而死亡,这个剂量就被称为50%致死量,是药物研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参数,为了保证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用活动物做药物毒性试验是一种经典方法。由此看来,有些动物试验是必不可少的。
  
  问:什么是转基因食品?它对人体有害吗?
  
  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基因工程手段,人为地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些生物中去,通过改造后者的遗传物质,使其在营养品质、产量和抗病虫等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粮食单位产量,减少农作物中潜在的病菌,并为人们提供更有营养价值的食品,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新技术。
  现在市场上转基因食品越来越多,人们开始担心,那些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后生产出来的食品会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针对目前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种种看法,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发布了题为《现代食品生物技术、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报告。报告指出,多项针对转基因食品上市前的评估都显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会有任何不利的影响,相反的结论是可能有益于人类健康和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还指出,转基因技术可以使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就不必扩大耕地面积来提高粮食的总产量,退耕还林就变得切实可行,环境会因此变得更好。因此,转基因技术能够为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不过,世界卫生组织也发出警告说,已经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并不等于今后所有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用于生产转基因食品的某些基因以前未曾在食物链中出现过,因此这些新的基因会与作物中已经存在的基因相互作用,出现不可预知的情况,需要对其进行长期监控,以便及早发现任何对人类不利的影响。此外,为了防止出现这种危险,建议在此类转基因作物培植和进入市场之前,应该经常评估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问:看了《学习和记忆》一文后,知道有一些方法可以加强人的记忆力。我还想知道,有没有其他“长记性”的方法。
  
  专家认为,除用联想或形象记忆等方法来增加记忆力外,尽量动用感官器官参与记忆活动也是非常有用的,如果动用感官器官越多,记忆也就越深刻,比如学英语时大声朗读的效果就大大优于默读,再比如在令你感到非常温馨的气氛中学习也可以增强你的记忆力。
  最近我国科研人员在昆虫身上进行的一项试验证实,当果蝇同时调动嗅觉和视觉时,它就会“长记性”,也更善于学习。
  试验中,科研人员设计了精巧的T型迷宫,并安装了气味调控系统。研究人员以图形和气体为“教具”设计了课程,然后将成百上千只果蝇分为三组:一组果蝇只看图形,第二组果蝇只闻气味,第三组果蝇既看图形又闻气味。接下来,研究人员对三组果蝇进行迷宫训练,如不好好学习便给予一定的惩罚。试验结果是。边看边闻的果蝇,比光闻不看或光看不闻的果蝇其记忆要牢固得多。
  这是为什么?科学家认为,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动物或昆虫的视、听、嗅、味、触觉等感觉通道,它们常常是相互合作的,大脑对不同感官器官接收来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然后进行记忆储存。运用多个不同感官器官参与记忆肯定比只用一个感官器官要强。这也是大声朗读英语要比默读记得更牢的缘故。
  
  问:有人说,“午后打个盹儿有利于学习和工作",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有道理。科学家已经找到了证据。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打盹可以使我们本已疲惫的大脑从信息超负荷状态中解脱出来,增强其运作的动力和效率,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没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受试者被要求坐在显示有许多彩色箭头的电脑屏幕前,屏幕上的箭头或上或下,或左或右,受试者惟一要完成的工作就是逐一读出每个箭头的方向。测评标准很简单:方向正确,得分;方向错误,扣分。刚开始时受试者们做得又快又准。但随着测试的继续,他们的判断力越来越差,得分也越来越低。可是如果此时允许受试者小睡半小时的话,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他们的成绩又会和刚开始一样棒。是什么原因让本已滑入低谷的状态又回升到高峰?
  科学家是这样解释的:当你重复干某一单调的工作时,大脑中神经细胞所组成的特定路线会慢慢疲倦,导致你的工作效率降低;当这些神经细胞倦怠到一定程度后。大脑将拒绝接受任何新的信息,转而要求将这些已接受信息作一个整理、取舍和归类――这一过程只能在睡眠的状态下进行。半小时的打盹提供了我们所需要的睡眠,为大脑进一步接受新的信息做好了准备。
  科学家还进行了一项“演奏”音符的实验。受试者们(未受过乐器训练)被要求“演奏”一系列音符,如“135677……”。他们在钢琴前不停地练习着,然而经过1 2个小时,其敲击键盘的速度和准确度并没有显著的提高。但是经过一个晚上充足的睡眠后,他们的“演奏”水平上升了20%!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学习动力的功臣便是睡眠。科学家认为,睡眠对脑力劳动者很重要,如果人们习惯早起的话,睡眠就会被缩减,工作效率自然有所下降。
  科学家还解释了“为什么婴儿整天除了吃就是睡”的原因。那是因为他们总在学习新技能,吸收新信息(如语言),从而使大脑需要更多的睡眠。他们往往为了第二天的学习而呼呼大睡,直到大脑处于接受新知识的最佳状态。
  由此看来,“闻鸡起舞”是不科学的,现在一些聪明的老板为了让员工在工作时保持高效率,通常将上班时间延后,有的甚至还允许员工中途打个盹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90287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