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不同品系肉鹌鹑品系杂交效果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对不同品系肉鹌鹑品系杂交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的生长性能明显高于奉贤系,接近于无锡系,二系杂交具有较高的效果;正向杂交的效果略好于反向杂交。
  关键词肉鹌鹑;品系;杂交;效果
  中图分类号S813.22;S8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8-0310-02
  
  鹌鹑是世界上公认的早熟、高产、高效的禽类产业之一,而我国则是世界上鹌鹑饲养量最大的国家。目前,国内饲养的肉鹌鹑品种,以由法国迪法克公司培育的FM系(俗称法国巨型肉鹌鹑)居多。据法国相关资料记载,该系肉鹌鹑42日龄体重可达240 g,4月龄种鹑体重可达350 g,料肉比为3.2~3.3∶1.0。由于具有较高的生产性能,我国在1986年成功引进该系肉鹌鹑后,很快在全国各地推广,形成了较大规模,并被国家列为“星火计划”的重要推广项目。
  上海奉贤和江苏无锡都是国内传统的鹌鹑养殖地区,法国巨型肉鹌鹑引进后,两地几乎同时开展了该系肉鹌鹑的养殖并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被并称为“鹌鹑之乡”。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品种培育,奉贤地区的肉鹌鹑生产性能已显著下降,严重地制约了产业的发展;而无锡地区的肉鹌鹑,由于曾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法国引进过一批该系肉鹌鹑种蛋进行品种改良,所以目前仍保留有较高的生产性能。据测定,在同等饲养条件下,无锡系肉鹌鹑的生长速度要比奉贤系高出25%以上[1-2]。为此,上海市奉贤区动物疫病疫控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用无锡系肉鹌鹑和奉贤系肉鹌鹑进行了一系列的杂交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为上海市奉贤区某肉鹌鹑饲养场,种蛋孵化单位为上海市奉贤区某肉鹌鹑专业孵房。
  1.2试验材料
  试验用鹌鹑种蛋有: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新安镇某肉鹌鹑良种场引进法国巨型肉鹌鹑种蛋(简称无锡系);上海市奉贤区某肉鹌鹑饲养场培育的法国巨型肉鹌鹑种蛋(简称奉贤系)。
  试验所用饲料为上海浦东希望饲料公司生产肉鹌鹑专用饲料。
  1.3试验方法
  1.3.1二系肉鹌鹑杂交后代生长性能的测定。无锡、奉贤两系连续进行5个世代的纯繁,并对每个世代进行每周称重。同时,用无锡系0代公本与奉贤系0代母本进行杂交,对其子代(杂交Ⅰ代)每周进行称重;然后用无锡系Ⅰ代公本与奉贤系Ⅰ代母本进行杂交,采用相同的方法对其后代(杂交Ⅱ代)每周进行称重;以此类推,共4个世代,比较子代生长情况。
  1.3.2二系肉鹌鹑正、反向杂交后代生长性能的测定。用无锡系公本与奉贤系母本选配作正交;用无锡系母本与奉贤系公本选配做反交,其子代每周称重,共进行Ⅰ代和Ⅱ代2个世代,比较正、反向杂交的生长情况[3-4]。
  1.3.3二系肉鹌鹑正、反向级进杂交后代生长性能的测定。用正向杂交Ⅰ代母本与无锡系Ⅰ代公本选配杂交,形成正向级进杂交;将反向杂交Ⅰ代母本与奉贤系Ⅰ代公本选配杂交,形成反向级进杂交。对2个级进杂交组合的子代每周称重,并与同期正、反向杂交Ⅱ代比较生长情况[5-6]。
  2结果与分析
  2.1无锡、奉贤二系正向杂交各代次生长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杂交代次的增加,各代次相同周龄段的体重也相应地有所增长。至杂交Ⅳ代时,其第1、2、3、4周龄段的体重已分别比杂交Ⅰ代高出7.44%、7.74%、16.44%和8.89%,明显高于奉贤系相应代次各周龄段的增幅,已非常接近无锡系对应代次各周龄段6.75%、14.43%、18.80%和10.50%的体重增幅。
  从表2可以看出,在第Ⅰ代无锡系、奉贤系和杂交系中,奉贤系第2、3、4周龄段的体重明显低于其他二系;至第Ⅳ代时,其差异则更大,在第3周龄时,无锡系和杂交系的体重较奉贤系分别增加30.85%、29.06%;而杂交系与无锡系的差异则较小,一般在2%~3%之间,说明杂交对当地肉鹌鹑品种具有明显的改良效果。
  2.2无锡系与奉贤系正、反杂交试验的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无锡系和奉贤系2个世代正、反杂交各周龄体重,正向杂交的效果均略好于反向杂交,但差异不显著。
  2.3无锡、奉贤二系杂交Ⅱ代正向和反向级进杂交的结果
  从表4可以看出,正向级进杂交的增重效果略高于反向级进杂交,但差异不显著;而与同代次的正、反向杂交结果相比,正、反向级进杂交的增重效果也略高于相应的选配组合,但差异也不显著。
  3结论与讨论
  (1)经过多轮次的选配杂交,其杂交后代的生长性能已明显高于奉贤系,而且已非常接近于无锡系,说明二系杂交具有较高的效果。
  (2)两轮的正、反交试验表明,正向杂交的效果略好于反向杂交;同时,级进杂交的试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结论。
  4参考文献
  [1] 常国斌,常洪,刘向萍,等.野生与家养鹌鹑种群杂交后代遗传变异机制初探[J].西北农业学报,2010(2):1-6.
  [2] 孟庆美,孙永强,李大全,等.鸡与鹌鹑属间杂交种遗传多样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877-3878.
  [3] 廖和荣,赵宗胜,李岩,等.鸡与鹌鹑属间杂交遗传效应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634-4636.
  [4] 向钊,张毅,周萍,等.不同选配方式对蛋鹌鹑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09(7):10-12.
  [5] 黄峰,常洪,常国斌,等.野生日本鸣鹑与家鹑杂交F1代的生长发育及繁殖习性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6,15(4):43-47.
  [6] 孟祥军,张明亚,闻人秋群,等.遗传育种对日本鹌鹑蛋品质的影响[J].养殖技术顾问,2007(11):102-10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90990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