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和谐精神与党校文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健康积极的党校文化可以提高党校学员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性,在坚持党校姓“党”的前提下,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和谐精神溶于党校文化的建设之中,有利于在党校营造以学员为本的党校学习氛围。
  [关键词]和谐精神 党校文化 中国传统思想
  中图分类号:D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08(2007)0820197-01
  
  坚持用健康的党校文化凝聚党校学员,激励党校学员在党校学习期间刻苦钻研,倾心研究,是做好党校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党校的学员们来自各个单位,工作岗位、工作经历不同,年龄、习性、爱好各异,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各有所长,如何使党校学员在党校的学习生活中,相互团结,和睦相处,是我们在党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时时应该考虑的问题。在党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将和谐思想的精神溶于党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价值体系之中,将寓于党校文化中的党校的理想观念、价值标准、制度规范、管理风格、道德准则、文化传统、礼仪形象等与和谐精神相结合,营造以学员为本、以和谐为核心的党校学习氛围,对提高党校学员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在党校文化的建设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仍可以萌生出新的意义和新的生命。
  将和谐精神溶于党校文化,以健康的党校文化营造以学员为本、以和谐为核心的党校学习氛围,建设和谐党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民主开放、求真务实、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在党校的学习中提倡和谐的思想,使学员在一个求同存异、相互宽容、包容共生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在学习和研讨中,学员应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敢于坚持真理,坚持党性,畅所欲言,敢于讲真话,讲实话。学员在坚持自己的观点的同时,对他人的不同声音、不同观点也要予以宽容和理解,要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理解和尊重每一个人观点的合理性,同时又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观点。学员要明确只有地位平等的对话者的对话才是真理显现的过程的道理,才能在激烈的研讨和争论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进行深入的理论研讨。我们提倡在学习和工作中既推崇奋斗和竞争的精神,又不忘妥协和礼让的意义,既保证整体的和谐,又保留不同的声音和思想的多样性。党校教育工作者和党校学员都要始终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在党校的学习中提倡和坚持和谐精神,并不意味着人云亦云,一团和气,没有原则性和缺乏党性。我们在这里讲的和谐不是无原则的和谐,不是为和而和。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的意思是说,要承认“不同”,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的“和”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要包容差异,从而达到不同事物的融合进而共处共荣。如果一味追求“同”不仅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反而会使事物衰败。“和”字在中文里,并不仅仅意味着共同和相似,恰恰还意味着不同和差异。因此,和谐思想并不反对各种思想的多样性,而是强调不同思想的共生共荣,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二、构建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在党校学习期间,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具有战斗力的班委领导班子,加强学员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做好以增强集体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为核心的团队精神建设,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等方式,在班集体中形成一个轻松、和谐、宽松的人际氛围。这样一种氛围会让学员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体会到学习的轻松,享受学习的快乐,会让每个学员都乐于融入这充满活力的班集体之中,从而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和谐文化强调要通过正心、诚意、修身来规范人的行为,孔子提出以“仁爱”为原则来创造宽厚处世、协和人我的人际环境,其核心精神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世界各大文化与宗教中都有类似的表述,被公认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底线。我们在党校学员之间的关系上提倡为人处事当以宽厚待人,平易率真,合群随众,互爱互助,和衷共济,学员之间注重沟通、理解、对话和融洽,文明互励,同心协力。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提出正人先要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党校学习的学员都是党员领导干部,应带头履行学习的义务。在党校的学习期间,应要求学员们不以职务相称,而要以同志相称,建立一种以诚相待、君子之交的人际关系。
  
  三、建立有利于充分调动党校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的管理文化
  
  在党校的学习中我们一方面要通过思想教育,强调进党校学习是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应尽的义务,使党校学员认识党校学习的必要性,并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提高学员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制定合理的党校的激励约束、监督保障机制,用以规范和约束学员在党校期间的学习行为和其它活动。和谐文化既有思想道德观念方面的内容,也有制度规范方面的内容。在《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在孔子的思想里,“礼”是与“德政”结合在一起的。在《为政》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有耻且格。”即主张礼治德化与政令刑罚相辅而行。党校学员在学习期间要和睦相处,也要有一定的行为规范作为约束。古人说过:“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在这里,古人也明确表明虽然要“和为贵”,但也不能偏面的理解和谐,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古人这里所说的“礼”的原义是敬神的仪式,后来逐渐转变为对人的各种规范。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
  
  中国传统的和谐文化非常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强调人与自身(内在精神世界)的和谐,注重一个人的“内省”和“慎独”。在党校的学习方法上,对学员提倡以自学为主。自学是一种提高自我修养、进行自我教育和增强党性的一个重要途径,自学的过程是提高党员干部自我修养的过程。在学员自我的刻苦学习中,不断的自我反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真正做到“吾日三省吾身”,进而实现自我身心的和谐。在党校的学习期间,党校学员离开了自己的日常工作单位进入党校进行学习,脱离了原有的领导关系、同事关系和工作环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我学习的过程,更应该把“慎独”作为一种高度自觉的思想和行为习惯,把“慎独”作为自我修养的重要手段。党校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孔子认为学习本身是不断实践的过程,强调要反复地学习实践才能巩固所掌握所学的知识,要“学而时习之”,要做到“温故而知新”。他还主张学与思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党校学员对这些传统思想仍然可以在党校的学习中加以借鉴,树立一种严谨、踏实、刻苦的学风。
  
  五、建设以人为本、以学员为本的教学环境
  
  通过加大对党校的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的党校校园和有利于学员的学习环境,是建设和谐党校的物质条件。党校的基础建设要以以人为本、以学员为本的原则进行,要强调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以实用耐用、朴素大方为目标,不追求奢侈豪华,避免华而不实。党校基础建设要保证党校的学员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全面丰富的图书资料、便捷安全的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简单舒适的住宿条件、可口价廉的餐厅、适度运动的体育设施、开展健康文化活动的场地等。还需特别注意的是党校文化基地的建设,要配合党校体验式教学的开展,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的建设。在校园环境的设计和装饰上,注重党校形象设计,突出党校的特色,增强党校的吸引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91368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