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深挖本质 沟通联系 巧思训练 构建模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2011年版课标》中指出,好的数学教学是把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维、数学思想融为一体的教学,使学生在夯实“双基”的同时提高数学素养。训练课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巩固、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经验的积累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都有著重要意义。而现实中,训练课陷入了做题的怪圈,缺少了训练的味道。
  关键词:数学;训练课;能力培养
  一、当下训练课存在的问题
  ①知识点挖得不深。盲目做练习,搞题海战术,寻求数量,忽略质量,缺少对一个知识点的挖掘,没有沟通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缺少对技能方法的提炼。②知识点的训练内容不够完整。层次不清晰,同一知识点停留在同一层面的训练。缺少对知识的多维度建构,使学生所学内容零散,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③知识链体现的本质不够清晰。数学知识的体系性很强,有些概念是贯穿小学几个年级的,在训练中教师缺少对知识前后联系的梳理,知识本质不突出,使学生的负担加重,没有达到越学越薄的目的。④对知识面的拓展不够大胆。缺少对下一学段的拓展,学生视野不宽阔,能力和技能提升的空间不足。
  二、问题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练习课之所以缺少训练的味道,究其原因是由于老师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准确、深刻,而最终问题呈现都是源于教师对知识本质没有深层次的把握,没有将学生的认知纳入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链条与体系中。因此对知识缺少梳理,对学生问题没有准确把握,设计的练习缺少层次,没有针对性,缺少对知识本质的领悟。所以学生能力的提升缓慢。
  三、基于问题,源于“四基”设计有效的训练课
  训练课的设计源于教学内容的特点,也源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作为教师,既要准确把握教材,又要摸清学生的问题,以夯实双基为出发点,融进数学经验方法的积累和数学思想的渗透来设计训练课,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模型,提升学生思维水平。
  (一)一题多解,分类优化,凸显知识本质
  一题多解练习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拓展学生解题思路的有效办法,通过对一道题的多角度分析思考,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过“比”的相关实际问题后,教师安排了这样的练习,以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光明小学共有960人,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为7:9,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通过训练,学生从分数、比、份的角度进行思考,先后想出了13种做法:960×-960× 960×
  960××(1-) 960××(-1)
  960×-960×× 960××-960×
  960÷× 960÷×
  960÷÷ 960÷÷
  960÷ 960÷16×9-960÷16×7
  960÷16×(9-7)
  在这些方法中,有的分别求出男女生人数再相减,有的通过变换单位“1”找到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单位“1”和对应量、对应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求解,也有的从份的角度进行思考,先求出一份,再根据男生比女生多2份,就可以得出所求问题。最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类归纳,发现解决分数应用题、比的问题最根本就是“份”,这也是这一系列知识的核心概念。而以不同数量的“份”为标准,就决定单位“1”不同,选用的方法也就不同。而且学生一致认为,从“份”的角度来解决这类问题是最简洁的,也是最容易理解的,凸显了“份”这一核心概念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二)多维建构,异曲同工,完善知识体系
  同一知识点,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训练,弥补教材不足,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图形训练课中,这一点尤为突出。平面图形如此,立体图形更是有很多异曲同工之处。无论是立体图形还是平面图形,我们都会巧求面积、切割与拼摆,包装问题、底或高变化引起的面积的增加与减少、从不同角度截取一部分之后的面积,并且有一维、二维、三维图形之间的转化等几个不同方面的训练,到了高年级还会涉及等积变形的训练,从而使学生的这一知识点不断丰厚,体会同一领域内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且向学生渗透了辩证的思想,以此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沟通联系,深挖本质,建立解题模型
  从一道习题开始进行深入的思考,理清前后知识脉络,帮助学生纵向构建知识体系,教低段,想高段,为学生的思维发展铺路。例如三年级的倍数问题,实际到了高年级就变成了分数问题、比的问题。其实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很多高年级学习的知识都和低年级的基本概念相关联。如果在教学低段时,就能够用训练对高段的相关知识进行渗透,为高段铺路,学生到了高年级就是非常轻松的。
  无论是哪一类知识,挖掘知识背后的本质概念,是上好训练课的关键,例如低年级的份,到了高年级就是比、分数的实际问题,而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分别在高、中、低年级的知识,实际上这一系列知识的解题模型就是每份数×份数=总数。如果在训练中能让学生有这样深刻的认识,学生的知识就会越学越薄,越学越轻松。
  四、结语
  综上所述,训练课的设计没有一定之规,随着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在不断调整变化,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水平、应用能力有着本质的差异,所以要想设计一节好的训练课,一定是从教材的知识体系出发,从学生自身的问题出发,根据问题量身打造,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训练课的功能才能更好地得到发挥。
  参考文献:
  [1]陶云娥.想一想 猜一猜[J].数学小灵通(3-4年级版),2017(11):15-16+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075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