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师如何应对新课堂中的不确定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牛军祥

  [摘要] 课堂中的不确定性是永恒的。不确定性是真实的表现,是活的课堂。教师要自觉明确课改目标,转变教育理念,积极研究学生、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新课堂的特点,并且加大教育创新能力,才能不断胜任自己的角色。
  [关键词] 转变观念 研究问题 教育创新
  
  课堂中的不确定性是永恒的。不确定性是真实的表现,是活的课堂。作为教师,应以良好的专业水平、教育机智去真实灵活地面对和处理意料之外的问题。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开放的课堂更是出现了勃勃生机,学生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充分张扬,教学的对象、内容、方法、过程、目标与结果等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是对新时期教师教育教学的重大挑战。因此,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
  
  一、明确课改目标,转变教育理念
  
  新课程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将学生身心全面地和谐发展、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置于课程目标的核心地位,强调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人文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环境意识的提升,重视学生完满个性的养成。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新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以现代人学观为核心,把教师和学生按真实的人来对待。要淡化来自社会文化传统力量赋予教师的传统权威,慎用依据各种规章制度所行使的法理权威,多用个人人格品质所树立的感召权威,做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素养、个性品质似“达摩克利斯”剑高悬于教师心头,外化为具体行动,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才能转变原来的教学方式,通过激趣、启思、导向,让学生热爱学习、有效地学习,达到“教学相长”。
  
  二、积极研究问题
  
  首先,要研究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他还说,“应当考虑到儿童天性的差异,并且促进独特的发展。不能也不应使一切人都成为一模一样的人,并教以一模一样的东西。”
  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当尽可能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方法、形式和要求都必须具有多样性,教育评价的主体、评价指标也应当多元化。
  要研究学生,教育者必先学会关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长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发展中富有个性的学习,发展中个人的尊严;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生活经验,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处境与感受,关注出现的问题、评价以及解决的办法。只有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才可能把课堂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育环境四种要素的相互影响通过新课堂的建设进行配置,教师才能加强自身的主导协调作用,毫不含糊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针对性地教育。
  其次,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研究。教师自己要积极进行课堂中教学行为的研究,从一个起点开始,通过一种活动尝试一个新想法,开发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从一个困难开始,改善一个困境,解决一个问题;或从一个不明情况、课堂上的意外开始,弥补一个缺失,得到更大的收获。要为自己有意设立课题研究,即“教师成长记录袋”,不但装入课后随笔,而且装入课题研究。教师要把问题及时归纳整理,即时研究。只有把新课堂的空间、互动关系、知识建构、目标生存方式等问题进行了反思和研究,教师才能尽快适应新课堂,重新设置学生的地位及活动方式,重新设置教师的角色及行为方式,重新确立教学过程和课堂组织方略。
  第三,积极研究新课堂,做好三个把握。
  新课堂,是整合的课堂,是联系生活的课堂,是注重学会学习的课堂,是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课堂,是注重学习方法的课堂,是评价促动学生的课堂。
  要善于把握教学方式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依据课堂具体情境和学生的兴趣即兴发挥;知识的学习不必遵循固定的程序,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让学习变成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要善于把握教学情境的变化。教学情境的变化,主要是指新的课程因素的增加和教学环境的改变。情境变了,常规教学活动的框架、教学活动的方式将发生变化,新的教学工作方式也将随之建立。教师应该敏锐地感受到这些变化,进而对之进行反思,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要善于把握学校生活的变化。学校将变得更有人文色彩,学生在校园里将更加轻松愉快,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行为更加开放,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将产生许多不确定因素。教师要研究信息时代对学生学习、思想带来的冲击,积极应对大教育观下带来的复杂问题,将营造学生新生活,解决他们课内外学习生活的烦恼,促使他们健康成长等事务提上“议事日程”。
  
  三、加大教育创新能力
  
  新课程为教师的专业化提供了条件和机会。教师在很大的创新空间中,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认真研究理论、经验或规范的教育专业知识体系,提升教学实践中的专业技能和专业评价。在教育思想的转变下,积极创设多变的适宜的教学情境,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学科类型,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特征与学生年龄特征的相适应,以务实、有为的作风把师生双边活动搞好。
  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起码要求,没有创新的教育是僵化的、毫无生机的。而课堂的不确定因素,自然而然地要求教师既能熟练地运用传统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又要具备敏捷的应变能力和随时创新的能力;既要以课堂为主阵地,又能超越、突破课堂;既要有教育思想、教学内容的确定性、准确性,又不被既成的观点所拘束,体现思想内容的多角度、多层面、多元化;既要发扬优秀的传统教学法,又能掌握和运用新的教学法;更要把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引入课堂,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等等。
  随着课改的深入,21世纪的中国教师将是社会上最具变化的职业。面对不确定性,我们相信,每位教师都将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合作进步,挖掘自身的潜力,发挥优势,扩大内存,不时地站在教育的外围,对教育进行观察、审视、反思,不断超越自己,克服一个又一个困惑,加强自身修养情操,以更多的包容心和爱心为学生服务,将工夫下在关键处,让学生超越知识,拥有智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44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