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影视作品中的文化语境翻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红

  摘要:在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不同国家的影视文化之间既有交流融合,又存在竞争。对影视作品翻译的研究日益凸显其重要性。语境与影视作品的翻译关系主要体现在较为宏观的层面,即文化语境方面。本文将从几个部分阐述语境对影视作品翻译的影响及二者的关系。
  关键词:影视作品 文化语境 翻译
  
  一、影视作品翻译的目的
  要成功地完成一部影片的翻译,首先需要弄清楚影片翻译的目的,影视翻译活动必须以观众为导向,主要目的包括三个方面。
  1.正确传递影视片的信息内容
  影视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一个分支,不仅要正确传递原片的语言信息,而且要有效地传达原片的文化信息。与一般文学作品不同,影视艺术是一门声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是一种“时空艺术”。这种时空性的制约体现在译制片的配音上要求声画同步,对于字幕翻译则须力求字数与原话语在大致相等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信息的传递,同时还要给观众以足够的时间浏览字幕。影片译者在翻译作品的过程中不能不考虑这种特殊制约性。实际上,为了正确、有效地传递原片的信息,“有时是不得不略微牺牲一点‘信’” 。由于英、汉分属不同的语系,英语是形合语言,汉语是意合语言。在表达同一个意思时,两者所用的语句长度、词数有时会相差很多,但在翻译时由于字幕字数的限制,必须尽量使英语单词的音节与汉语的字数大体相等。
  2.美学价值
  影视片是融合了语言、音乐、绘画、造型、剪辑等的综合艺术,以其独特的视听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带给观众无与伦比的享受。所以在影视片的翻译中也要尽力展现影视片的这些风格特点,因此,要完美地展现影视片的美学风格,对翻译语言的仔细推敲必不可少。影视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简洁化、口语化、性格化、瞬时性、无注性以及与画面动作相配合的综合性。同小说、散文等文学体裁相比,影视片的语言简洁生动、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并且多以人物对话或内心独白或旁白的形式出现,即十分口语化,译者在将其翻译成另一国文字时,便不能不考虑语言风格的传译问题,以使他国的电影观众充分感受到影片语言的魅力,否则会因译入语的晦涩难懂、矫揉造作失去大部分观众。
  3.商业价值
  影视片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大众化的艺术,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娱乐方式,它本身的商业性源自最大限度地赚取票房价值。所以任何制片商都希望自己的影视片能够被广大观众所认可,所喜爱。因此,影视翻译者在翻译时要考虑到影视片的商业目的,使语言更加大众化、通俗易懂,以适应不同层次受众的需要,以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当然,这决不是让译者去天马行空,任意发挥。如有的影视片为了吸引观众注意,常常不择手段,肆意妄为地将片名乱译一气。
  二、影视翻译与文化
  奈达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文本的意义都直接或是间接地反映一个相应文化,词语意义最终也只能在其相应的文化中找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深深地植根于语言。文化的传播和传承都必须依靠语言,通过语言而发生的文化传播能够使文化的接受者改变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思维模式等。而字幕翻译具有跨语言、跨文化和跨学科等多重功能,理所当然应该得到特殊的重视。字幕翻译既是翻译的一个子领域,有着其他翻译领域的共性,但又有其独特性。
  1.中西文化差异对字幕翻译的影响
  全球化的步伐正日益加快,跨文化交流也在飞速发展,但中西文化间的差异却是客观存在的,只看目前形态各异的影视字幕翻译即可见一斑。但由于中西语言文化的差异,在字幕翻译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如若译文不能有效地将文化意义明晰地传达就会迷惑观众,同时也会导致文化交流的效果大打折扣。如《老友记》中,Rachel跟大伙解释她逃婚的原因是“And then I got really freaked out, and that’s when it hit me: how much Barry looks like Mr. Potato Head.”她原来觉得巴里很熟悉,可是结婚前那一刻却觉得他很陌生,活像长相滑稽的Mr. Potato Head。Mr. Potato Head 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卡通人物,有着滑稽可笑的面孔与笑容。不过,中国人一般都不了解他的样子。有字幕将其翻译作“猪头先生”或“薯头先生”,但两者都不能带给中国观众原语勾起的类似情感体验。因此,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文化形象的缺失就阻塞了幽默效果的传递。
  2.影视字幕翻译与归化法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知道,由于汉英语言的差异和在中西文化的不同,造成了字幕翻译的困难。如果在翻译过程中不克服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的障碍,会导致文化失真,更无法达到以观众为中心的跨文化交流目的。一般而言,关于处理文化差异的方法有两种: 即“ 异化”与“归化”。所谓归化,就是源语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处理以目的语为归宿,也就是用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传统的“最切近自然对等”概念进行翻译,以实现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所谓异化,就是源语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处理以源语为归宿,也就是尽量移用源语中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在译文中突出源语的“异国情调”。异化法要求译者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而归化法则要求译文在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上,尽量向目的语的语言规范、文化习俗和读者接近,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陌生感以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异化与归化体现了译文的翻译取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用异化还是归化策略并非取决于译者的主观意志,而是由文体类别,以及翻译的目的和功能所决定的。
  三、总结
  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和目的,决定了在文化因素的处理中一般采用归化策略,译者应充分发挥其创造性,保证让观众以最小的努力获取最明晰的信息,同时注意信息传递的效果。基于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的特性和民族文化的差异,翻译过程中不可能将中西双方所有不同的文化现象一一解释和转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运兴.字幕翻译策略[J].中国翻译,2001,(4):38-40.
  [2]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1):61-65.
  [3]夏平.论影视翻译语言的一些特点[A].谢天振.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08-214.
  [4]张春柏.影视翻译初探[J].中国翻译,1998,(2):50-53.
  [5]杨鲁萍.浅析影视翻译目的[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5,(12):99-1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88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