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谈初中语文新课导入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课导人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使学生在短短几分钟内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课文上,并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导入课文的技巧至关重要。导人新课是教学步骤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启发性、感染性和教育性的导人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语文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如形象导入法、音乐导人法、插图导入法、引用导入法,等等。这些方法固然很好,也值得借鉴。而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先写后学的导人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比较多。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明文、议论文、杂文教学相对比较枯燥、乏味,学生没有多大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前多数学生不去预习,懒懒散散。如按照传统的方法讲授,效果较差。要想让学生用心听讲,取得较好的效果,就得用较好的导入法。如我在教学《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时,根据实地情况,我带学生集体观察学校附近的一座石拱桥――著名的沙滩桥,观察这座桥的造桥时间、桥的特征、造桥的材料、桥洞的形状、桥墩上的花纹、人文地理、沙滩文化的历史等知识,然后根据说明文的一些要求,让学生写一篇题为《家乡的石拱桥》的短篇说明文。学生写完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评比,哪些文章符合说明文的要求,哪些文章中使用了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结构、说明文的语言特征,分别把它们找出来,进行介绍讲解。完毕后再对照课文学习,老师再把重要的有关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对学生详细讲解,最后让两个学生分别朗读课文和学生作文,进行比较,这样就能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能力。避免了一种极为守旧的教学模式:
  “学生读一老师讲一学生抄”。这样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好动心,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学习课堂就会很热烈,教学效果就会非常好。我班学生经过这篇说明文的学习以后,再学习其他文章,就得心应手了,相关的说明文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做起说明文语段的试题,正确率也就非常高。
  2 便于引导理解重难点。学习一篇新课,先想一想,再写再读,可以作比较,看自己有哪些地方没有想到。想到也不够深刻。如:教学《小巷深处》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先想一想,这类记人为主的文章我们怎样写,写母亲的哪些方面,怎样写出我与母亲之间的亲情。学生拟定一个简单的写作提纲,规定在几分钟内完成,然后再默读课文,再比较课文中的母亲和我们生活中的母亲有何异同,课文中是怎样体现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系的?我怎样改变我对母亲情感的?联系纽带是什么?学生就会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我长大后因为虚荣心作祟和无知的缘故,开始厌恶自己贫困的家,远离瞎眼的母亲。乃至与家完全隔绝,老婆婆的一番话深深教育了我,打动了我,使我悔悟了,情感得到回归。”而在现在的幸福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吗?学生通过讨论写作。不但学习兴趣盎然,而且比较轻松地掌握课文中的重难点了。再如,在教学周国平的哲理性散文《家》的时候,这类散文如按常规教学,学生很难理解课文的重难点。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写题为《家》的作文,并且可以模仿课文的结构形式、语言,许多学生写作时,先就要去认真阅读课文,收集中外有关“家”的文学作品和相关语句,然后作文。
  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诸如简介背景法、设置悬念法、比较引入法、释题导入法等。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应力求省时,讲究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当然,使用此法并非千篇一律,也应注意一些课文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差太远不宜使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因材施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21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