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议历史第二课堂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什么是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在历史教学中起什么作用呢?第二课堂,是相对于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运用教材经过讲授,把信息传递给学生的第一途径,即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现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递信息的途径也多种多样,如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出土文物等等,均属于第一课堂以外的一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均称为“第二课堂”。 第一课堂是学生必修的,第二课堂是学生自愿参加的选修课程。它是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
  一,第二课堂的内容
  教师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应起主导作用,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比较灵活多变,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第二课堂时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决不能带着随意性,要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要求等去因材施教,去激发学生兴趣,否则收效甚微。活动内容要适当,常见的活动内容有以下几种:
  1,参观文物古迹
  带领学生参观文物古迹,把课本知识物化,如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可带学生参观一些地方文物古迹,如怀远的禹王宫,使学生重温大禹治水的艰辛及功绩,让学生了解水患的危害及治水的意义。回来后,可组织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使教学更形象化,具体化。
   2,开展历史知识竞赛
  平时教育教学活动中,历史学科比赛较少,甚至没有。一般学校只注重语文、数理化、外语主科方面的竞赛,忽视了历史学科应起的作用。早在1980年,胡乔木同志在中国历史学会上向与会专家呼吁:“希望历史学也象数学、语文、外语、物理化学那样,举办全国性的竞赛或各种形式的选拔、表扬。”在历史第二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应主动积极参与竞赛中去,激发同学们参赛热情和积极性,如在香港、澳门回归前,就可以搞迎香港或澳门回归历史知识竞赛;安徽或蚌埠历史知识竞赛。这既体现了历史科的重要,又激发了学生学习乡土历史的热情。这样可使学生牢记我们的历史,特别是近百年的屈辱史,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因为忘记了历史就忘记了过去。
  3,黑板报、墙报和图片展
  这项活动易开展,由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稿件可摘抄,也可由教师、学生自己动手写写,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组织工作能力。如有一期“爱我中华”墙报就是有学生组稿,老师指导,搞得非常成功,观阅者众多,反映强烈。其后,好多同学也动手写稿,一展风采,这样历史的学习兴趣浓厚了,积极性提高了,何愁历史教学质量不能提高呢?
  4,编制历史小刊物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主办了《中学历史第二课堂》小刊物,现已出版了七期,每个同学人手一册,前几期是手刻的,为提高质量,后几期改为打印。这样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他们从此小刊物中学到了丰富的、课本中没有的知识,增长了历史知识,开拓了视野,学生们也纷纷投稿。为此,我们又准备刊发一期中学历史小论文传辑。
  以上所述,远远不是历史教学第二课堂所有的内容,仅此而言也就够丰富多彩了。它成为第一课堂不容忽视的辅助形式。
  二、第二课堂的特点
   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的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一致的,它们都是贯彻教育目的的途径。但由于第二课堂在内容和形式上不同于课堂教学,因此,它又有自己的特点:1,第一课堂有固定的时间、地点,第二课堂则不受时空的限制,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2,第一课堂有人数限制,而第二课堂因活动而宜,不受人数之限。3,活动内容要选择适当,不能为“活动”而活动,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在活动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辅助作用,使第二课堂活动行之有效。4,活动形式多样性,如前所述的四种,当然还有其他形式等。第二课堂的开辟,使学生有教强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吸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第二课堂的基本要求
   为了使历史第二课堂能够开展顺利,达到预期目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明确的目的,即有的放矢。每项活动要具体明确,活动的主题及要取得什么样的效果要明确。如参观禹王宫,就应强调指出大禹治水不同与以前的“堵”而是“导”以突出大禹治水对后世的重要意义。
  2,活动内容应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如开历史报告会、讲座、图片展等等。
  3,学生自愿参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等自由选择参加,教师强行规定。
  4,认真做好每一次活动的总结。如让学生分组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让学生写活动感想、收获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写历史小论文。
  四,第二课堂与素质教育
  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应充分体现“主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活动开展的普及性;二是学生为活动的主体,让学生感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他们就会积极主动投入到活动中去,通过活动受到锻炼和教育。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教师的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而已,千篇一律,满堂灌,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新形势下的教学,既要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师生双边关系搞好了,自然学生增加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教师再能做到因材施教,我想会收到事半功倍效果的,决不会把历史课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决不会使历史课教学陷于老师认为难教,学生认为难学的两难境地。
  以上所言,是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不成熟的感受,我不揣冒昧把它形成文字,祈盼同仁赐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363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