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架起模仿之桥 开启创新之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近些年,我们的教学提倡创新,教师都在进行创新教学;我们的教材、教参以创新的形式呈现;中考中创新型题型也不断涌现。例如:江苏省2009年中考数学试卷的第22题:“一辆汽车从A地驶往B地,前1/3路段为普通公路,其余路段为高速公路,已知汽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60km/h,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为100km/h,汽车从A地到B地一共行驶了2.2h。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就该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提出一个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的问题,并写出解答过程”。本题是在考生熟悉的常规行程问题上改变而来的,按理说,难度系数一般,但考生的得分率只为64%。究其原因,是考生对这种改变的问法不习惯而导致失分,从另一侧面也反映教师的创新教学,没有让学生得到明显的实效,因为我们的创新教学常会出现两大误区。
  
  一、误区
  
  (一)忽视了学生的创新
  有些教师教学设计得漂亮,环环相扣,似乎完整无暇,教学课件也创设得别有动感,视听效果也可见一斑,让学生成为教师创作作品的观赏者。然后教师只注重自身的创新,而忽略了学生的创新。而数学教学的最终达成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创新,才能真正达到创新教学效果。
  (二)脱离模仿的创新教学模式
  既然提倡创新教学,有些教师教学以开放式课型呈现,层层诱导,让学生热烈发言,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个又一个陷阱,一堂课似乎很生动,教师似乎高瞻远瞩,却忽略了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模型的构建和模仿,从而导致有些学生连一些基础性题型都不能顺利地完成。原因是数学创新教学是建立在模仿教学基础上的,模仿是创新的前提、载体,缺少了模仿的创新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那么模仿与创新有何关联呢?
  
  二、模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一)模仿是创新的前提
  模仿是观察学习的一种方式,是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模仿习得的知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但模仿不只是机械的简单的模仿,特别对于数学教学,教师不能让学生学会表面的模仿,否则,即使是一个天才,也因模仿而成为庸才。要教会学生的深层模仿――即在系统掌握基本原理,基本技能下的可变的、动态的、可发展的模仿。学生不只停留在“你教我会”,更要达到“你教表我会里”的深层模仿,只有架起深层模仿的桥梁,才能开启学生创新的窗口。
  (二)创新是模仿的达成目标
  教学的目的是“学而则创”,是培养学生勤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意识,创新是教学的最终达成目标和归宿。
  每一位教师对学生总有这样的心愿:希望弟子将来能超越先生。滔滔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留下瑰丽的精神财富,只有在一代一代的传承、完善、创新中才能保存、发扬。唯有创新,才能发扬光大,唯有创新,才能长江后浪推前浪,唯有创新,才能更上一层楼。
  学生的模仿和创新是紧密相连的,是承上启下的,正如荀子说的:“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我们的教学目标不是正如此吗?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正确处理好了深层模仿与创新的关系,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人为设置错误法
  质疑是创造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有想法”,才会“有办法”。所以说多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就是多给学生创新的机会。
  
  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欣赏板书过程,期间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在教师板书时,会有学生提出疑问,指出错误;二是在教师板书完成后,学生还沉(下转122页)(上接83页)浸在教师的解题过程中,没有人质疑,此刻教师不妨设问:“这样做,对吗?”学生就会质疑,会主动寻求错误所在。
  因此,有时人为设置错误法,给学生创设质疑条件,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探索意识。
  (二)创设逆向思维法
  数学培养的是思维能力,是为了解决问题。创设逆向思维,有时会很传神,会有灵犀,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挖掘和培养。
  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梯形中位线一节中,教材在引出梯形中位线定义时设置如下的情景:“怎样将一张梯形硬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三角形”。但学生如果直接去试探,会有诸多困难。如果我们采用逆向思维,先把此实验的条件和结论对换一下,改为把“一个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去拼梯形”似乎更合乎情理。因为在上一节介绍三角形中位线时,有让学生“把三角形变换成平行四边形”的教学辅设,现在“把平行四边形变换成梯形”,合乎学生的思维,最后倒过来“把梯形转化成三角形”,容易让学生达成目标。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
  学习中的反思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又一个重要环节,从“学”到“创”,需要有一个“思”的过程,通过“思”,学生才能知其所以然,才能实现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才能在学习中提出问题,进入创新阶段,所以说培养良好的反思习惯很重要。
  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常会碰到同一知识点,同一题型讲解三番后,有些同学还不能完全掌握。究其根本,这类同学除在模仿学习环节上存在问题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反思。他们为做题而做题,只是简易模仿,不探究其所以然。所以说,反思的优点能使知识得到升华,能点燃创造的火花。
  (四)培养学生学会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自不同的问题,不同层次的同学遇到问题的程度也不同。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辅导每一位学生,而培养学生学会解决自身问题既节时高效,又有利于学生创新潜力的挖掘和培养。
  我在前年的初三教学过程中尝试过这一方法,而且取得了甚好的效果。我把班上的同学按层次分成几个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如碰到问题,可以相互探究,也可一个同学给出问题,其他同学献策作答。这一方法的优点是学生间不仅能取长补短,及时纠错,弥补不足,而且有利于对自己所学知识反思,同时学生讨论的习题是符合他们自己的实情,大家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给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温床。
  总之,创新的时代,也是模仿的时代。作为教学工作者,正确引导学生的模仿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是我们的光荣使命。科学巨擘钱学森老前辈感叹:“中国的杰出人才太少了”。作为教学一线的我们,难道不应该架起学生模仿桥梁,为后辈门开启创新之窗奉献一点微薄之力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667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