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创新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它不仅是时代的发展需要,也是由教育的本身决定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的根本的目的,是创新教育的核心。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来实施创新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创设宽松的教学,鼓励学生质疑
  
  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动力,宋代学者陆九渊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科学的发现始于提问,没有提问哪来创新。如:“结果为什么会竖直下落?茶壶烧开水时为什么会跳动?”等一般生活中的常见的现象。而牛顿和瓦特对此怀疑深思,决定找出他们背后的原因,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发明了蒸汽机。亚里士多德的许多观点统治了人们观点几千年之久,后伽利略提出怀疑,用科学的方法证明了一些谬论,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而思,思而疑,由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学生就会萌发出创造性的火花。
  施教之法重在引导。作为教育主导者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呢?首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课掌气氛,给学生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课堂教学中多采取启发式、讨论式、问题式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解放他们的手脑、嘴巴,释放他们的心理压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见解、畅所欲言。其次要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多采用鼓励性的评价。学生由于经验和知识的不足,提出一些问题也许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老师都不要轻易的否定了之。而是要热情的鼓励,耐心指导。积极的鼓励可以点燃学生头脑中的创新的火花,消极的否定会扼杀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造才华。
  
  2 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性的学习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他主式的学习。都是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亦步亦趋的跟着老师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关键。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应贯彻课堂教学的始终。真正落实“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目的。
  2.1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自己主动的获取知识。如在讲授“二力平衡的条件”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做课本上的实验,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共同得出结论:“同体、等值、反向、共线”这样经过学生自己探究研究得出的结论,再加上老师的鼓励性评价,就会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发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又如在讲了“伏安法测电阻”后,老师可以给出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变阻器、开关、导线等器材,将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小组,共同讨论,设计实验过程和方法,得到其他的几种测未知电阻阻值的方法,并画出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在完成实验。这样的合作式的学习,老师又避免了满堂灌的辛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又学的轻松,知识又掌握的牢固,同时又激发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特点,优化教学的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和谐、愉悦的环境中产生一种积极自我表现的欲望和冲动从而达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老师应该以朋友式的身份和同学共同探讨交流,使学生以一种积极、主动、参与的心态投入到课堂之中,使课掌充满生机。这种课堂势必会诱发学生的灵感,形成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将获取知识的方法也潜移默化的传授给了学生。慢慢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将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实验主要是获取知识,老师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而没有注意到启发学生的思维和让学生受到独立的实验锻炼。为促进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如实验的设计、实验的操作、科学的处理实验数据等,在训练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要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
  3.1 指导学生认识实验的重要性。做实验不是变把戏,应该是一种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活动,要在实验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2 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能力。如“研究液体的内部压强”“研究凸透镜成像”“欧姆定律”等实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小组的合作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发现规律。其次还可以把部分验证性的实验也改为探究性的实验,如“并联电路的电阻”等。
  3.3 培养学生独立实验和设计实验的能力。首先对于课本上的实验,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并完成好实验;如课本上的“测菜油的密度”“测一瓶空气的质量”“测未知电阻的阻值”等。其次,对于一些课本上的习题,也可以变为实验题引导学生课外完成。再次,引导学生对一些实验装置和方法,鼓励他们进行改进。如“浮力产生的原因”,书上的实验并不好做,效果也不很明显。实际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一个大的饮料瓶将瓶底割掉,然后将一个乒乓球放在瓶颈上,往里面加水,看它是否会浮起来,然后将瓶盖拿掉,再加水,看还会不会浮起。这样也利于发展学生的见解,培养创新能力。
  
  4 加强“三小”活动,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往往有些教学效果很难达到,而“三”小活动(小论文、小制作、小实验)正好弥补了课堂教学上的缺陷,是课掌教学的延伸。
  鼓励学生写物理知识小论文,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假如没有重力”杠杆原来在生活中的应用”“汽车中的物理知识的应用”等等。然后老师组织进行论文交流评比,是学生有一种获得成功的成就感。
  课外小实验和小制作是物理学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如制作小杆秤、制作简易的小电动机等。由于没有现成的器材,要靠他们自己准备,所以能很好的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老师要多引导多重视,向学生贯彻“坛坛罐罐做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思想,只要留意,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是很好的实验器材。除了课本上的小实验、小制作外,对于一些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也力争自己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要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这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我相信,只要我们物理老师多交流探讨,改革课堂教学的方法,创新教育一定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83735.htm